韓光第[國民黨東北軍愛國將領]

韓光第[國民黨東北軍愛國將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韓光第,字斗瞻。1895年生。其先世居奉天金州(今遼寧省金縣),清中葉遷至吉林雙城(今黑龍江省雙城縣)西鑲黃旗頭屯。國民黨愛國將領。

國民黨陸軍中將

韓光第其先世居奉天金州(今遼寧省金縣),清中葉遷至吉林雙城(今黑龍江省雙城縣)西鑲黃旗頭屯。父韓英貴,官至旗署佐領,民國初年當選為縣議會議長。

人物生平

韓光第少時聰穎好學,年9歲,就讀外傅。1912年,考入省立警官高等專們學校,每試輒冠儕輩,喜讀史乘。後留學日本,人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學習兩年。歸國後,進中央陸軍講武堂,不久即轉入東三省講武堂,於1921年4月畢業。此後,分配到吉林,在奉軍中任排長、上尉副官,不久,至奉天任東三省陸軍軍士教導隊步兵科第二連中尉連附、中尉副官、連長等職,晉級少校。1925年3月,任鎮威軍(即奉軍)第三軍第三補充團第三營營長,是年冬改充第七團中校團附兼領機關槍第一營中校營長。不久,以功擢升鎮威軍步兵第二十七旅第四十一團團長。北伐開始後,在北伐軍的進逼下,奉軍由洛陽撤退,韓光第率全團殿後掩護,使奉系各軍全師而還,因此,深得長官倚重。於是1927年6月,第二十七旅改編為鎮威軍第二十四師時,又擢升為少將師長。1928年“東北易幟”後,第二十四師縮編為東北陸軍第十七旅,改授為中將旅長。1929年中東路事件爆發後,調駐海拉爾,隨即移駐紮賚諾爾。11月16日,蘇軍以2個步兵師和1個獨立騎兵旅的兵力,4萬餘人,在三四百門大炮、30餘架飛機以及大批坦克、裝甲車的配合下,大舉進攻扎賚諾爾和滿洲里。韓光第親臨第一線,在禿尾巴山、三十里小站陣地上與蘇軍血戰兩晝夜,終因眾寡懸殊、武器陳舊而全旅覆沒,陣亡千餘人,扎賚諾爾失守。在11月18日的激戰中,韓光第英勇鎮定,多處負傷而不退卻。18日拂曉,蘇軍以坦克、裝甲車衝擊,韓光第因腹部中彈陣亡,時年33歲。其手下將領亦先後陣亡。

韓光第陣亡後,被南京國民政府追認晉升為上將。次年,於雙城舉行國葬,其墓地牌坊上有蔣介石、張學良等為之題詞(陵墓毀於1959年)。東北當局還印行《韓旅長斗瞻遺蹟》一書,書中張學良作序,張作相、萬福麟、臧式毅、劉哲、莫德惠等東北軍政要員均有題詞。

張學良將軍為東北軍失去一位愛兵、愛民的良將而震驚,東北百姓無不為之淚下。隨後張學良將軍令收集韓光第生平事跡印成《韓旅長斗瞻遺蹟》一書,印刷發行以彰忠烈,東北三省各地均召開追悼公祭大會,並於中山陵西側立碑以彰勳業。南京民國政府撥專款修建為韓光第修建陵園,陵園建在雙城縣車站北2里許的地方(今雙城市洗衣粉廠處)。陵園由紅磚砌牆圍繞,牆外栽種鑽天白楊。陵園正面是紅漆鐵大門,門裡是高大三門流檐式牌樓,流檐脊頂覆以綠色琉璃瓦。牌樓的門楣上從左至右鐫刻著分別由萬福麟、蔣中正、張學良題寫的匾額“萬世流芳”、“為國捐軀”、“氣壯山河”12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穿過牌樓就是由四根水泥柱支撐的高大方亭。亭中央矗立著豐碑,碑的正面刻有“東北軍第十七旅旅長韓光第將軍墓”,背面是碑文,方亭四周均有小石碑,均刻有碑文。出方亭前行數步便是兩鼎,香爐分列左右。過香爐即是墓穴,墓穴上方用白灰修築的圓墳頂,象徵著將軍清白坦蕩的一生,圓墳座由圍牆圍繞,韓光第永遠長眠於此,永遠長眠於雙城這塊人傑地靈的土地上。雙城百姓非常敬仰英雄,總是絡繹自發來拜祭。東北人民為了紀念韓光第,在齊齊哈爾明月島還塑有韓光第將軍塑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