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他先後在南川縣立第一高等國小、重慶府中、體育學校讀書,在蜀軍隨營學校畢業從戎,歷任劉伯承部排長、連長、警衛營營長,後任石牛溪東西北聯團幹部學校副校長兼政治軍事部主任,領導綦南涪農民自衛軍圍攻南川縣城,失敗後從教,開始做地下黨工作,宣傳土地革命,組織農民協會,發展中共黨員,建立農民武裝,打擊土豪劣紳,兩次被捕,經友人營救出獄,去雲陽縣南溪、雙土、東城國小任教,經趙唯、溫凱廷等恢復黨籍,參加雲陽武裝起義,1938年8月至次年2月任中共雲陽縣委書記,建立30多個支部,發展黨員260多人,動員30多名青年奔赴延安,為中國革命嘔心瀝血。1940年春,經南方局安排回鄉辦學,建立川黔邊黨的活動據點。1942年3月病故,遺囑葬合溪國小校旁,墓呈石廓,雕刻“人傑地靈”、“韋繼端老大人之墓”,左右對聯是“青山錦世澤,秀水 英傑”。最近,合溪鎮黨委修一條大路直通墓前,道旁種植常綠得萬年青。烈士墓面對合溪國小,標誌著烈士永遠關心青少年的成長。1942年春,中共合溪特支書記溫凱廷安葬烈士的青龍嘴改名為“端山”,永世紀念。又遵照烈士遺囑,將他所有圖書贈給學校,由中共黨員溫凱廷、張瓊英、石俊民等創辦“奚成圖書館”。歷經滄桑,圖書館不復存在。合溪國小多次報告,在縣教委等單位支持,老同志倡議下於1993年恢復該館,大理石刻館名,內設韋希成烈士簡介,陳列遺著、日記、周記、雜誌、遺像和一批文物。名單位贈送一批圖書。2005年南川首屆特支書記王曉晴將收藏的4528冊珍貴圖書捐贈奚成圖書館。
烈士故居、墓、圖書館構成川黔邊區革命傳統的教育基地。
人物年表
1906年入重慶府中學堂讀書。
1909年加入同盟會。9月回南川組織革命力量,舉行武裝起義。
1910年韋希成與同盟會重慶支部所派熊兆飛、劉代俊等回縣在合溪。元村等鄉組成“同仁會”,秘密建立反清農民武裝。協同熊兆飛、談毅等領導農民武裝推翻南川清政權。
1911年入蜀軍,參加北伐戰爭。
1912年春,韋希成考入川軍第五師陸軍隨營學校,結業在熊克武武部任排長。
1916年隨劉伯承部隊參加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由於他機智勇敢,沉著果斷,身先士卒,被提升為連長,不久又被提升為第二混成旅第一團營長。在這期間,他同劉伯承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24年春,在反袁戰爭中負傷成殘。
1924年秋,回到南川參加了“南川青年社”,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東西北聯團幹部學校”軍事政治部主任,
1927年1月,參加了中共南川黨組織發動的農民武裝暴動。暴動失敗後,轉為隱蔽活動,以教書作掩護。在這裡發展了十多人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年暑期,他回到合溪鄉辦校教書。
1928年2月,中共四川省委派陳問緒到南川傳達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他又回到故鄉,一面辦學,一面開展革命活動。在合溪禹王廟辦起合溪國民初級國小任校長,聘請了一些共產黨員擔任教師。同時秘密組成合溪農民協會,擔任團總,開展打擊土豪活動,因此被拘押,因“查無實據”被釋放。隨後到涪陵仁濟醫院當文牘。根據涪陵縣委指示,在仁濟醫院秘密建立了特別聯絡站,發展黨員,建立黨小組。
1929年8月,他去為遭敵人殺害的共產黨員收斂屍體,引起敵特注意,於1930年臘月被逮捕入獄。經好友營救
1932年4月出獄,轉移到犍為工作。
1933年春,去雲陽縣雙土鄉國小任教。
1934年5月,到雲陽東城國小校任教。在這裡,經共產黨員揚中龍牽線,與中央上海局派回雲陽的共產黨員譚林、陶閭、趙唯等取得聯繫,成立了湯溪工作委員會,準備發動工農武裝暴動。
1935年1月雲陽工農武裝暴動失敗,有的黨員被捕,有的轉移隱蔽,他擔負起雲陽縣黨組織的全面工作。
1938年秋,任中共雲陽縣委任書記。
1939年冬,敵人發現了他的身分,黨組織決定他撤離雲陽到重慶。
1940年春,到重慶第九重傷醫院當文書,兼治病。
1941年2月,經黨組織批准,回到他的故鄉南川縣合溪鄉,繼續以辦學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
1942年春,南方局派溫凱廷(作民)、張瓊英等共產黨員到合溪國小任教,成立了中共合溪特支,由溫凱廷負責。從此,合溪特支成了川黔邊黨的一個活動據點。
1942年,因肺結核病急性發作,於3月10日逝世。
解放後,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