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非常中醫:歷經數千年檢驗的人體生命醫學》共分為中醫創傷知多少;中醫的脊樑;中醫究竟是什麼;視角造成的盲區;淺談辨證施治與循證醫學;宏偉的減毒增效“工程”;“治未病”——積極的巨觀疾病防治理念等九章內容。
作者簡介
李時昌,1943年生,四川瀘州市人,執業中醫師,現任瀘州李時昌中醫醫院院長。幼承家學,從醫40餘年,20餘年每日門診逾百人,年處方量超20萬劑,是典型的家傳師承派著名中醫。1999年曾兩次婉辭外籍醫學院校的出國講學邀聘,誠守本土,植根基層,不離臨床。治學倡導“人體正氣中心”說,臨床善用“收斂固澀法”“理氣理血法”治療各科疑難怪病。診余撰寫中醫論文、雜文百餘篇,十餘篇在省級、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並多次由國家有關部門推薦到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1998年應中國古醫籍出版社邀請任《中華名醫專家創新大典》編委。醫術稱譽一方,醫名數十年不衰。
圖書目錄
上編 人文醫學·哲理醫學·生命醫學
引言
第一章 中醫創傷知多少
第一節 遠古醫籍遭毀佚,醫史斷源三千年
第二節 古醫家慘遭殺害,濟世術含恨斷臂
一、挑戰巫術情灑四千里
二、志在濟民血沃故鄉土
第三節 近代中醫多污損,百年死生留衰痕
一、舊政當局對中醫的絞殺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學的浮沉
三、當前中醫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國家衛生資金偏衡投入,中醫臨床基地面臨失落
(二)教育制度西化,中醫事業委頓
(三)師承教育不再,脈絡傳承斷絕
(四)現行法規制約傳統中醫的生存
第二章 中醫的脊樑
第一節 仁賢之士,無欲則剛
一、仁布天下,血濺成陽
二、義薄千秋,血沃許昌
三、德布人間,雖死猶生
第二節 仁德之醫,富貴不移
一、張仲景掛冠隱遁著《傷寒》
二、孫思邈屢拒帝請寫《千金》
三、李時珍放棄科舉編《本草》
第三節 節義雙全,威武不屈
一、張從正重操守節不侍完顏
二、張介賓解甲從醫懸壺濟世
三、傅青主節義雙全甘居清貧
第四節社會呼喚,傳統津梁
第三章 中醫究竟是什麼
第一節 中醫是民族文化長城
一、偉岸的歷史文化典籍
二、和諧的科技人文精神
第二節 遞給世界的科技文化名片
一、古聖賢譜寫的不朽篇章
(一)扁鵲兩千年前絕巫術
(二)張仲景領先千年創漢方
(三)皇甫謐針灸巨著惠全球
(四)葛洪傳染病學領風騷
(五)孫思邈科學用藥早先行
(六)錢乙兒科專著添貢獻
(七)李時珍《本草綱目》鑄輝煌
二、中醫學創新繼往開來
(一)譽滿全球的“神針”
(二)非洲人民的福音
(三)非典(SARS)肆虐的剋星
(四)愛滋病患者的希望
(五)癌症病人的坦途
三、中醫傳遞了光明
第三節 領先兩千年的醫學模式
一、西醫模式曲折前行
二、中國“醫道”爭鳴領先
三、中西模式匯流有時
第四節 成熟的人文醫學科學
一、醫學學科的科學內涵
二、中西兩醫的科學地位變遷
(一)同是科學殿堂發光的燭
(二)中西醫學地位的消長
三、真正意義的人文醫學科學
(一)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
(二)真正科學的人體生命醫學
(三)人文人體科學和諧構建
第四章 視角造成的盲區
第一節 陰陽學說的來龍去脈
一、什麼是陰陽
二、陰陽概念從哪裡來
三、《周易》怎樣用陰陽
四、道學怎樣用陰陽
五、中醫怎樣用陰陽
(一)人體組織結構的陰陽歸屬
(二)人體生理功能的陰陽依存
(三)人體發病與陰陽的關係
(四)四時陰陽對人體生命的影響
(五)用陰陽定四診基礎
(六)用陰陽定治療原則
(七)用陰陽歸納中藥性能
六、仁智說陰陽
七、古之賢哲用陰陽
第二節 五行學說貫通自然規律
一、五行特性與運動規律
(一)五行的特性
(二)五行的運動變化
二、五行的功能和套用
(一)五行學說一統自然
(二)為四診提供理論依據
(三)為臨床奠定辨證論治基礎
(四)五行學說的運用法則
第三節 “氣”為何物
一、氣存在否
二、“氣”的概念
(一)大自然的物質之氣
(二)人體內的物質功能之氣
三、氣的內涵
(一)氣的物質特性
(二)氣的運動變化特性
(三)人體醫學理論的起點
第四節 淺識精神、魂魄、意志
一、精氣神是人體生命的基礎
二、精神魂魄意志的物質屬性
三、精氣神理論的唯物性和神的物質定位
下篇 綠色醫療·普適醫療·特色醫療
引言
第五章 淺談辨證施治與循證醫學
第一節 辨證施治的特色和精粹
一、辨證施治的創立和概念
(一)辨病與辨證
(二)治療原則與常用治法
二、辨證的思路和特色
(一)辨超越形態結構之證
(二)辨不能量化之證
(三)辨多維變化之證
第二節 初會循證醫學
一、淺識循證醫學
(一)循證醫學的起源與基本概念
(二)循證醫學的思想工作方法
二、中醫的不足和循證醫學的優勢
(一)怎樣修復中醫的不足
(二)循證醫學的優勢在什麼地方
三、循證醫學與辨證論治的碰撞
(一)以人為主體作臨床療效評價
(二)不能量化的指標是臨床的重要指征
(三)“金標準”的局限性
(四)經驗是不滅的人類工作法源泉
(五)個體差異難循證
(六)偏頗的間接評價法
第三節 辨證論治一路走好
一、發揚特異治療優勢
二、守住中醫學的根本
三、立足臨床,植根本土,走向世界
第六章 宏偉的減毒增效“工程”
第一節 中醫減毒增效第一招
一、中藥炮製的歷史文化積澱
(一)戰國以前的炮製文籍
(二)漢代炮製方法逐漸豐富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炮製目的得以深化
(四)唐代是炮製學術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段
(五)宋、金、元時代,炮製進一步發展
(六)明代炮製技術又向前發展一步
(七)清代炮製傳承有制未有創新
(八)現代炮製的繼承與創新
二、中藥炮製的傳統理論依據
(一)四氣五味引導中藥炮製
(二)升降浮沉影響中藥炮製
(三)歸經理論指導中藥炮製
三、中藥炮製的科學性
(一)炮製對含生物鹼類藥物的影響
(二)炮製對含苷類藥物的影響
(三)炮製對含揮髮油類藥物的影響
(四)炮製對含樹脂類藥物的影響
(五)炮製對含有機酸類藥物的影響
(六)炮製對含油脂類藥物的影響
(七)炮製對鞣質類藥物的影響
(八)炮製對含多糖類藥物的影響
(九)炮製對蛋白質胺基酸類藥物的影響
(十)炮製對含無機成分藥物的影響
第二節 中藥配方的奧秘
一、中藥配方的意義及理論依據
(一)爆發力與組裝增量
(二)性味歸經與多分子多靶點
(三)整體系統論是指導配方的理論基礎
二、藥方的內涵
(一)方藥組合的相關元素
(二)方的配伍架構
(三)方的配伍技巧
第三節打造中藥製劑精品
一、不同藥性創造不同劑型
二、疾病的複雜性導致劑型多樣化
三、中藥劑型簡介
(一)液劑
(二)丸劑
(三)膏劑
(四)散劑
(五)酒劑
(六)片劑
(七)條劑
(八)針劑
第四節 中藥怎樣精煎細熬
一、常規要求
(一)煎藥鍋具
(二)煎藥用水
(三)煎藥火候
(四)煎藥方法
二、精煎細熬
(一)中藥每煎一次應當熬多長時間
(二)一劑中藥煎幾次更好
(三)煎藥取汁時留不留殘液
(四)一劑藥總煎出量多少才好
(五)一劑藥怎樣分服更好
三、糾錯提示
(一)骨膠類藥物的烊化
(二)骨質類藥物的吞服
(三)芳香類貴重藥的單味吞服
(四)普通藥物的吞服
四、病例舉隅
第五節 服藥憑著感覺走
一、常規服藥法
(一)服藥時間
(二)服藥溫度
(三)服藥量次
(四)服藥姿勢
二、調和服藥法
(一)藥溫調節
(二)藥味調節
三、特殊服藥法
(一)開關法
(二)偷關法
(三)閉關法
(四)障眼法
(五)強制法
(六)嘔吐病人服藥法
(七)催吐藥服用法
(八)瀉下藥服用法
四、病例舉隅
第七章 “治未病”——積極的巨觀疾病防治理念
第一節 治未病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治未病的理論基礎
一、經絡是疾病的傳變通道
二、五行揭示五臟病邪橫傳
三、陰陽失衡為病傳機理
第三節 治未病的基本內容
一、未病先防
(一)調養防病
(二)攝生防病
(三)養生悖論
(四)調攝套用
(五)養生運動三大原則
(六)注重衛生,避免染病
(七)婦女養生從日常做起
(八)幼兒養生從胎孕開始
二、已病早治
(一)“亞健康”防治
(二)初病早治
三、既病防變
(一)六經傳變的防治
(二)《金匱要略》病證的未病治療
(三)溫病的未病治療
四、瘥後調治
(一)慢性病的瘥後調治
(二)急性病的預後治療
五、治未病的特色和意義
(一)超前的預防醫學思想
(二)高起點的醫學防治理論
(三)臨床干預的至高境界
(四)不可企及的學說高峰
第八章 中醫的療效優勢
第一節 慢性炎症的療效優勢
一、現代醫學治療慢性炎症的臨床簡析
二、中醫治療慢性炎症的辨證機理
三、慢性炎症病案舉隅
第二節 慢性疼痛的療效優勢
一、現代醫學治療慢性疼痛的臨床簡析
二、中醫治療慢性疼痛的辯證機理
三、慢性痛證病案舉隅
(一)功能性腹泄腹痛(五更瀉)治療病例
(二)肢體疼痛(熱痹)治療病例
(三)糖尿病並發末梢神經炎(歷節病)治療病例
第三節 功能性失調疾病的治療優勢
一、現代醫學治療功能性失調疾病的臨床簡析
二、中醫治療功能性失調疾病的辨證機理
三、功能失調性疾病病案舉隅
(一)慢性腎功能衰竭(癃閉)治療病例
(二)尿失禁(遺尿症)治療病例
(三)肝硬化(臌脹)治療病例
(四)原發性不孕(腎虛不孕)治療病例
第四節 病毒性疾病的治療優勢
一、現代醫學治療病毒性疾病的臨床簡析
二、中醫治療病毒性疾病的辨證機理
三、病毒性疾病病案舉隅
(一)病毒性感冒(暑溫風寒)治療病例
(二)重症肝炎(瘟黃)治療病例
(三)帶狀皰疹(水蛇丹)治療病例
第五節 泌尿系統疾病的治療優勢
一、現代醫學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的臨床簡析
二、中醫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的辨證機理
三、泌尿系統疾病病案舉隅
(一)急性腎功能衰竭(關格)治療病案
(二)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虛勞水腫)治療病案
(三)腎病綜合徵(虛勞黃腫)治療病案
第六節 血液系統疾病的治療優勢
一、現代醫學治療血液系統疾病的臨床簡析
(一)針對病原的治療措施
(二)藥物治療措施
(三)輸血治療措施
(四)手術支持治療措施
二、中醫治療血液系統疾病的辨證機理
(一)貧血類疾病的辨治
(二)失血類疾病的辨治
(三)腫瘤、特異性疾病的辨治
三、血液系統疾病病案舉隅
(一)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型)(熱擾動血)治療病例
(二)血友病(虛勞出血)治療病例
(三)再生障礙性貧血(小兒虛勞)治療病例
第七節 婦科疾病的治療優勢
一、現代醫學治療婦科疾病的臨床簡析
二、中醫治療婦科疾病的辨證機理
三、婦科疾病病案舉隅
(一)習慣性流產(滑胎)治療病例
(二)不孕症(腎虛不育)治療病例
(三)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血崩)治療病例
第八節 高熱疾病的治療優勢
一、現代醫學治療高熱臨床簡析
二、中醫治療高熱的辨證機理
三、高熱病案舉隅
(一)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春溫發熱)治療病例
(二)流行性乙型腦炎(暑溫發熱)治療病例
(三)傷寒(暑傷氣血)治療病例
第九章 中醫的臨床作為
第一節 保守療法的中醫空間
一、保守治療褒貶議
二、中西外科有多大差異
三、中醫保守治療病案舉隅
(一)誤食異物治療病例
(二)腸粘連伴梗阻(腸癰)治療病例
(三)顱腦損傷(頭部內傷)治療病例
第二節 手術後遺留疾病的中醫用武之地
一、手術後遺留疾病的形成
二、手術後遺留疾病的中醫破解之法
(一)祛瘀療法
(二)調氣療法
(三)利水消腫療法
三、手術後遺留病證病案舉隅
(一)產後粘連(血脹)治療病例
(二)腦挫裂傷(頭部瘀阻)治療病例
(三)前列腺術後疼痛(血淋)治療病例
第三節 非手術類外科疾病的中醫治療
一、中醫內科治療的延伸
二、豐富多彩的外科病治法
(一)外科內治法簡介
(二)外科外治法簡介
三、非手術治療外科疾病病案舉隅
(一)膿皰型銀屑病(松皮癬)治療病例
(二)慢性潰瘍(臁瘡)治療病例
(三)腳氣感染(黃水瘡)治療病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