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軍

靜海軍

唐置,治交州,在今越南。本安南經略使,乾元初改為安南節度,領管內二十一州,鹹通中改為靜海軍節度,後為曲裕所有。傳三世,至後唐長興初,為齊嚴所滅。

基本信息

歷史

唐懿宗鹹通七年(866年),在安南都護高駢從南詔手中奪回交趾之後,於是“詔置靜海軍於安南,授駢節度使”改為靜海軍節度使,建衙宋平縣(今越南河內)。以節度使兼領都護。從此,靜海軍正式成為典型的唐末藩鎮之一,並走向了同內地藩鎮同樣的割據道路。

後為交州土豪曲承裕所有,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曲裕卒,農曆七月丙申,以靜海軍行營司馬權知留後曲顥起復安南都護,充節度使。傳三世,至930年(後唐長興元年、南漢大有三年)農曆九月,為南漢劉所滅。但其後經楊廷藝、吳權等人的對抗南漢,938年,南漢派軍來鎮壓,吳權將之擊退,(939年)稱王,從此安南開始脫離中國統治,至968年越南丁朝建立,安南最終自立為國,正式脫離中國獨立。

但越南統治者在宋朝時期的封號中,一直有"靜海軍節度使"官稱,越南開國皇帝丁部領之子丁璉的封號即是:權交州節度使丁璉,以"檢校太師充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其後,越南統治者被宋朝封為“交趾郡王”(975年-1174年)的時期,靜海軍節度使這一封號一直持續。
南宋封李英宗為安南國王后,仍然如此。(南宋對大越李英宗的封號是"安南國王加特進檢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範圍

靜海軍靜海軍
靜海軍節度使轄區的範圍,《新唐書·地理志》所載:交州交趾郡、陸州玉山郡、峰州承化郡、愛州九真郡、驩州日南郡、長州文陽郡、福祿州唐林郡、湯州湯泉郡、芝州忻城郡、武峨州武峨郡、演州龍池郡、武安州武曲郡,一共十二州。

典故

唐朝武德四年在越南設定了交州總管府,永徽二年(651)年改稱安南都督府,679年又改為安南都護府。從此交州便正式被稱作安南(早在三國時代,東吳的孫權就任命呂岱為安南將軍)。至德二年(757年)改名為鎮南都護府。永泰二年(766年)又改為安南都護府。轄境約北面包括進雲南省紅河、文山兩自治州,南抵今越南河靜、廣平省界,東有廣西那坡、靖西、龍州、寧音、防城等縣市邊境。鹹通元年(861年)府治被南詔國攻陷,未幾收復。四年(863年)再陷,寄治海門鎮(今越南海防省安陽縣北)。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恢復舊治。

評價

在越南陳朝陳太宗時被封為安南國王,加特進檢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賜效忠順化保節守義懷德歸仁慕治奉公正恭履信功臣,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至1275年南宋滅亡前夕,仍然加封安南國王陳日煚“寧遠功臣”,其子陳聖宗“奉正功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