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五七幹校”時期的江南水鄉農村,城市女孩葵花因為一個意外,失去了自己的爸爸,被男孩青銅家收養,成了他的妹妹。聰明的心地善良的啞巴青銅,因這個突然出現的小妹意識到自己作為小男子漢的責任:家裡只能供一個人上學,他把機會讓給了葵花;為葵花能照相,他冒風雪站街頭賣蘆花鞋 ;而懂事的葵花不扎新頭繩、不照相,省下錢來買紙筆教青銅識字。
家裡沒錢買油燈,青銅給葵花做了一盞螢火蟲燈;災年沒有吃的.他想辦法挖蘆根、抓野鴨給葵花解饞;為葵花在舞台上更奪目,他製作了能發出美麗、純淨、神秘而華貴光亮的冰項鍊。火災、水災、蝗災,種種苦難接踵而來,然而一家人互相扶助,從容地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里,他們樂觀地生活著,從容應對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而在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召回到她的城市 。
作品目錄
章序 | 標題 | 章序 | 標題 |
第一章 | 小木船 | 第六章 | 冰項鍊 |
第二章 | 葵花田 | 第七章 | 三月蝗 |
第三章 | 老槐樹 | 第八章 | 紙燈籠 |
第四章 | 蘆花鞋 | 第九章 | 大草垛 |
第五章 | 金茅草 | 美麗的痛苦(代後記) |
創作背景
《青銅葵花》源於曹文軒一個朋友的故事,最初的概念是一種“城市少年——鄉村少年”的關係 。書的構思時間非常長,他寫起來也就是做了個筆錄工作,創作僅用一個月的時間,脫稿後就交給學生們進行校對 。《青銅葵花》書名的三層意思:1、人物名字; 2、物品:青銅做的葵花(葵花父親的作品); 3、人物品質:堅韌不拔、樂觀活潑。
人物介紹
青銅
一個生在鄉村最貧窮家庭中的男孩,僅靠賣蘆花鞋生活,因生病無錢醫治而變成一個啞巴。可想而知,青銅是個物質生活極其貧乏的孩子,而就是這樣一個孩子面對苦難時他依然善良,依然對生活充滿嚮往。青銅,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努力成長,在上學時選擇放棄,在葵花教他學習時無比專注。
葵花
一個地地道道的城市女孩,卻因為“文革”跟著爸爸來到了陌生的大麥地,過上了一個農村孩子的生活。可想而知,她當時的無奈和不適。雪上加霜的是:葵花,從一個生活在父母懷中幸福的女孩變成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被別家收養。她不會幹農活,但是她認真去做;她吃不慣野菜和糙米,但她從不抱怨;她分不清草和麥苗,但是她還是學著放牛。面對一件件的難事,葵花努力適應,一點點地學。
奶奶
雖然青銅家是大麥地最貧窮的,但奶奶卻永遠是一副乾淨的面孔、整潔的衣裳、銀髮被她梳理地一絲不苟、衣服也是一塵不染。在遇到水災,家被毀了,急需錢重建家園的時候,奶奶變賣自己的嫁妝,四處借錢,但奶奶卻從未曾改變她的骨氣和自尊。雖然奶奶的一生生活十分拮据,但她從未向貧困低過頭。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青銅與葵花是關於成長的寓言,象徵成長曆程中相伴相生的兩面:快樂與苦難大麥地美麗的水鄉風光、廣闊的田地、農家的牲畜動物、家人的關愛,伴隨他們快樂地成長苦難同時也伴隨著他們,兩人都遭遇人生中的大不幸,青銅成了啞巴,葵花失去父母,兩人都很孤獨。不僅如此,他們還遭遇了貧窮、水災和蝗災。貧窮的青銅和葵花只能一個人上學,葵花表演時沒有項鍊、晚上沒有燈光做作業;水災沖毀了他們唯一的住所,他們無家可歸;蝗災破壞了他們賴以生活的莊稼,他們不得不忍受飢餓。樂觀、關愛與堅韌是苦難的最好救贖,陽光的葵花與清冷的青銅相遇,一切苦難迎刃而解青銅放棄上學的機會讓葵花上學,冒雪賣蘆花鞋為葵花攢錢照相,製作冰項鍊幫助葵花表演節目,捉螢火蟲為葵花照明寫作業;而葵花勤勞聰慧、善解人意,給家人帶來溫暖成長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大麥地這片土地給予大麥地人如詩畫般的田園風光,也帶給他們無數的災難他們貧窮而飢餓,或失去親人,或遭遇疾病,或變得一無所有,但他們歷經苦難依然樂觀而堅韌地生存即使沒有錢上學、沒有房子居住,沒有錢治病,青銅的奶奶總是慈愛地看著青銅和葵花,青銅的爸爸媽媽總是勤勞耕作,青銅一家總是歡聲笑語。
在曹文軒看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苦難是人生中的必然和必需,因為人們在苦難中成長,存在即是快樂和艱辛,快樂的時候享受快樂,苦難的時候用樂觀關愛之心、堅韌之態迎接苦難,心靈和精神由此升華,變得更加美好而強大,正如啞巴青銅最後叫出了“葵花”,葵花回歸了城市。
藝術特色
苦難敘事
《青銅葵花》並不是要虛構一個桃花源式的童話,作者在賦予世界以“童真”、“美麗”等關鍵字的同時,隱藏在事件背後的另一個關鍵字卻是“苦難”:故事前台是田園牧歌、兒童樂園、人性美好,故事背後浸潤的卻是不盡的苦難及其陰霆,和一縷似多雨時節南方的潮濕般綿綿無形而又有質感的憂鬱與悲憫。如“五七幹校”這樣的歷史政治災難,“蝗災”這樣的自然災害,以及饑荒,人生際遇無常和人物命運多外等,瀰漫其間,只是對於這些苦難,曹文軒選擇“悲不要寫到悲悲切切、痛不要寫到痛不欲生”,像廢名之於“黃梅”、沈從文之於“湘西”、汪曾棋之於“高郵”,將之附著在懵懂少年,“對讀者目力所及的世界確實做了淡化處理”、“省略掉或虛寫了一般意義上的災難與痛苦,每寫到這些地方都是輕輕淡寫地交代一下,一滑而過,從不滯留於這些地方,更不鋪陳其事,做煽情的把戲”,將“苦難”從突發的、特殊的、偶然的災難事件轉化或者引申為一種普遍,將偶然、無常的人生際遇和多外的人物命運,轉化為對人存在的探詢,從而也就消解了“苦難”在一般意義上的事件色彩,遁入到有關存在形而上的層面。
這樣,共和國建國來重大的災難性社會政治事件在這裡淡化、降格為背景,除了更多在時間意義上和總體時代特徵上標註人物存在場域外,已不再是故事主角,其偕同在一片小孩的歡呼聲中上演的自然災害、饑荒一道,在時間的長河中洗盡鉛華,消解掉木身所具有的突發、特殊、偶然,轉化為一種恆常的、有關人類存在本質的審視與追問,這樣呈現在讀者眼中更多的是一種恆常而非特異,更像一種伴隨人的與生俱來的生存境遇;歲月家園,童真往事,晶瑩剔透、散發著粼粼波光的人兒,這一“黃金時代”背後卻是生命的無常和“美麗的痛苦”,作者在賦予主人公葵花以美麗的同時,暗藏在在童趣、溫情、樂園背後的卻是一條生命無助和際遇無常的敘事線。
敘事結構
《青銅葵花》敘事方式總體上採用線行時間連線起來的“冰糖葫蘆”式結構,牧歌式的追憶歲月寫作。全文共分為九章,每一章都分別以“小木船”“葵花日”“老槐樹”“蘆花鞋”“金茅草”“冰項鍊”“三月蝗”“紙燈籠”“大草垛”等標題為故事發展的鏈繩,不僅表示了對歲月的追憶,同時也是一種概括,概括出故事發展脈絡。每一章都像是一幅油畫,美在其中,展現著不盡的美麗情景;它們是美麗中的苦難代高,是在苦難的環境下堅強生存者的表現;它們不僅概括了歲月的流失,同時它們也是歲月的鑑定者。
小說以圖畫開始,以圖畫結束,敘事簡潔流暢,文字純淨唯美,意境高雅,情感真摯,字裡行間充滿著真情。在整個小說的發展過程中,苦難作為小說的基本調子貫穿始終。作者美、詩意來展苦難。在語高文字上,敘事情節上,文章的結構安排上都存在著苦難、美、詩意三者結合的表現,讓讀者在思想和精神上產生共鳴。
作品影響
《青銅葵花》自2005年出版之後9年間,印刷百次,銷售達到200萬冊。
2014年,由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發起,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天天出版社主辦的首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啟動。這個全新設立的兒童文學獎每年評選一次,旨在鼓勵具有高文學品質的優秀兒童小說創作,尤其是長篇兒童小說創作。
2015年,英文版《青銅葵花》由英國沃克公司出版,沃克公司將該書納入其“世界的聲音—全球最美小說系列”,並獲得“筆會獎”。2015年10月,有關部門精選了60餘種反映中國傳統和現當代文化的優秀圖書,在“2015倫敦中國圖書節”上推出,並在英國各大書店展銷。
截止2017年7月,《青銅葵花》實現了在英國、法國、美國、德國、義大利、越南、韓國、斯洛維尼亞、日本、埃及等13個國家的著作權輸出。 其中法文版多次重印,並另推出法國俱樂部版。德文版和義大利文版則受到當地主流媒體高度評價。
出版信息
書名 | ISBN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青銅葵花 | 978-7-5016-0507-1 | 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 2010.01 |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1月生於江蘇省鹽城市。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和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主要作品有文學作品集《憂鬱的田園》《紅葫蘆》《薔薇谷》《追隨永恆》《三角地》等。長篇小說:《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紅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大王書》等。主要學術性著作《中國80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第二世界——對文學藝術的哲學解釋》《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小說門》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軒文集》(9卷)。作品大量被譯介到國外,《紅瓦黑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