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科大一號

青科大一號

“青科大一號”於2018年4月26號中午,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是山東省首顆以高校命名的衛星。 “青科大一號”進行環境、農業、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套用,用於大數據人才的培養,同時通過大數據服務於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實現“政、產、學、研”融合。 衛星數據地面接收基地設立在青島科技大學高密校區大數據學院。

發射情況

青科大一號 青科大一號

台北時間2018年4月26日12時42分,“青科大一號”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2時53分19秒入軌。

青島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馬連湘,副校長陳克正,原副校長王文哲,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顏軍,高密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文琦,親臨現場觀看了衛星發射過程。

衛星發射前,青島科技大學校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副司令員王福通,向馬連湘介紹了衛星發射的相關情況,並陪同現場領導觀看發射過程。

青科大一號 青科大一號

青島科技大學黨委(校長)辦公室、校友工作辦公室、高密校區管理辦公室以及高密市政府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陪同參加活動。

據悉,自2918年年初山東省委、省政府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以來,青島科技大學積極回響號召,聚焦“十大產業”迅速行動,“青科大一號”衛星的發射是青島科技大學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也是青島科技大學政產學研融合的最新成果。 “青科大一號”衛星數據接收基地設定在青島科技大學高密校區大數據學院,衛星大數據將為政府、社會、行業及創客等提供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的數據及解決方案,對於服務和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十大產業”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衛星介紹

“青科大一號”衛星是青島科技大學與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學研合作的“結晶”。歐比特公司負責衛星研發、生產,青科大在高密校區大數據學院設定衛星接收基站、衛星數據處理中心和聯合實驗室,在衛星升空之後對衛星數據進行接收、存儲、處理、分發。

近年來,高校自主研發或冠名發射衛星的事例並不鮮見。但多數都是50公斤級的小型衛星或不足1公斤的“皮衛星”。65公斤級的“青科大一號”雖然也屬於輕質衛星,但在高校衛星中算是“大塊頭”了,而且具有超高解析度。

據了解,此次發射升空的是一個“衛星星座”,總計5顆微納衛星,包括1顆光學衛星和4顆高光譜衛星,其中01號高光譜衛星被命名為“青科大一號”。但在實際套用中,青科大可使用全部衛星星座的數據。

5顆衛星以98度傾角,在距離地球500公里外的太空軌道運行,每90分鐘就可圍繞地球轉一圈。光學衛星攜帶“亞米級”的光學相機,即在500公里高空可以清晰拍攝地球上0.9米解析度的圖像,還可以定點進行120秒的錄像。4顆高光譜衛星幅寬150公里,5天就可以把全球覆蓋掃描一遍,對於特定地區可以每天進行多遍掃描,該衛星星座每年將產生大數據約7000TB,涵蓋海洋、農業、環境保護、城市交通等多個領域,為“智慧城市”的規劃和打造提供精準的決策依據。

推動作用

青島科技大學副校長  陳克正 青島科技大學副校長 陳克正

“青科大一號”衛星數據一方面將用於大數據教學和人才培養,另一方面將通過共享機制為政府、社會、行業及創客等提供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的數據及解決方案,服務於濰坊市及山東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現代海洋產業等新舊動能轉換“十大”產業。

青科大自2016年就開始了大數據方向的人才培養嘗試。2017年10月,青科大成立大數據學院,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統計學為支撐學科,與高分子材料、化工、機械、自動化、經管等眾多學科進行深度交叉融合,重點針對衛星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等領域展開研究與創新。

青科大黨委書記、校長馬連湘表示,青科大已形成了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圖像處理、人工智慧等新興研究方向,在科教融合、產教融合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與歐比特公司在科技創新、服務社會上存在高度契合。

拓展

這六所高校曾發射衛星上天

清華大學:

清華一號、納星2號、紫荊1號、紫荊2號

哈爾濱工業大學:

紫丁香2號、紫丁香1號等六顆小衛星

浙江大學:

皮星一號A、皮星二號

國防科技大學:

由6顆衛星組成的集群衛星“天拓三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天巡一號

南京理工大學:

南理工一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