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一 )遺精異常
正常未婚的男青年每月遺精1~2次,甚至更多一些。也有些青年常為不遺精而不安,擔心自己性發育不良。其實,精液可通過少量多次排入尿道,隨尿液排出體外,不易被本人察覺。只有生殖器官明顯異常,如睪丸很小、陰莖發育很差或伴有第2性徵發育不好的青年,從來沒有遺精,才是異常現象,應該到醫院請專科醫師診治。如果遺精頻繁,首先要找出引起遺精的原因,比較常見的原因是患生殖器官疾病,如龜頭炎、前列腺炎、包皮過長、包莖、尿道炎等,均可引起遺精次數增加。
(二)痤瘡
痤瘡(俗稱粉刺)是青春期相當普遍的一種皮膚病。由於青春期性腺活動增加,雄激素分泌增多,促使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增多,大量的皮脂不能完全排泄出去,積聚在毛囊口。同時毛囊也因性激素影響而過度角化。毛囊脫落的上皮細胞增多和皮脂混合在一起,成為乾酪樣物,栓塞在毛囊口。此時如遇細菌入侵,便會引起毛囊及毛囊口周圍皮膚發炎,在皮膚上形成一顆顆米粒大小的疙瘩,其頂端有一黑點,擠壓時有乳白色,豆渣樣物質排出,這就是痤瘡。
(三)乳房發育不良
乳房在發育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譬如種族、遺傳、內分泌、營養、體型與疾病等,這些因素均可導致乳房的發育不良或異常,常見的有:乳房先天性畸形、小乳房、乳房不對稱等。乳房先天性畸形:最常見的為乳頭凹陷,常使分娩後乳房不能哺乳,甚至導致乳腺炎。應在青春期及早得到矯治。
(四)白帶異常
女青年第2性徵發育後不久,就會出現陰道和外陰的濕潤分泌物,這就是"白帶"。白帶是婦女正常的生理現象。白帶的產生是因為少女進入青春期後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宮頸粘液分泌增加,陰道黏膜的滲出物增多而形成的。正常白帶,量較少,色乳白,似蛋清的粘性液,無臭味。如果青春期的少女白帶量過多,經常弄濕褲子而需用月經帶,或者白帶很臭,外陰奇癢,白帶帶血,就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最常見的有: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或其他細菌引起的陰道炎、宮頸炎、生殖道異物、某此藥物的影響等。極少數則可能是生殖道腫瘤,需要到婦產科診治。
預防
青春期痤瘡
痤瘡,又名粉刺,是青春期常見的生理現象,俗稱“青春美麗疙瘩豆”,男性較多見。
進行飲食調節有助於防治痤瘡。注意讓青少年多吃富含纖維和維生素B、C、E的食物;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油膩和甜食;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蔥、蒜、辣椒、咖啡等,不吸菸、不喝酒。
經常保持皮膚清潔是防治痤瘡的有效措施。不要用油脂類化妝品擦臉,以免阻塞毛囊口和皮脂腺開口,加重症狀;用溫水和鹼性小的香皂洗臉,並用毛巾輕輕磨擦皮膚,使瘀積的皮脂排泄出來。
精神緊張和便秘容易引起痤瘡的發生。
少女月經不調會加重痤瘡。
切忌用手擠掐痤瘡,以防繼發生性感染,遺留永久性瘢痕。如有感染現象,依醫囑用藥。少女不要盲目節食,以防神經性厭食症。
青春期高血壓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鹹食、甜食及含脂肪高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不吸菸、不喝酒。
保持情緒愉快,減少心理緊張和心理壓力。
定期測量血壓及檢查其它症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青春期高血壓。
青春期甲狀腺腫大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可有不同程度的甲狀腺腫大。
由於青春期發育的特點,青少年需要攝入充足的碘來合成甲狀腺素。
防治青春期甲狀腺腫大的措施主要是補碘。多吃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海蟄皮、紫菜及各種海魚等。食用碘鹽是補碘的最方便途徑。
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飲食障礙,主要特徵是厭食和體重減輕。
有的少女盲目追求體型美,為了身材“苗條”而節食,不吃雞、魚、肉、蛋,也不喝牛奶,甚至不吃動物性食品和主食,把人體所需的許多營養都排除在食譜之外,食慾日趨降低,看見食物就噁心,最後發展到拒食,這就是神經性厭食症。
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少女由於進食明顯減少,會出現體重下降、身體虛弱、心率變緩、血壓下降、皮膚粗糙和閉經等症狀,還可能出現一些精神症狀和行為失常,如不及時治療將會導致嚴重後果。
對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少女,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應耐心勸說,精心護理;鼓勵她們少吃多餐,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引導她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倡健康美。
A型肝炎
注射A肝疫苗。
飯前便後,或在摸過不清潔的東西要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要喝開水,不喝生水,不用他人的水杯和餐具。水杯和餐具要經常消毒,如用開水煮沸15分鐘便可達到消毒目的。
生吃瓜果要洗淨去皮,不吃不潔食品,尤其不要隨意在小攤上買東西吃。
如家中有A肝病人,最好每隔4至6個月注射一次免疫球蛋白。
平衡營養
青春期的營養需要不僅要補充各種生命的活動和日常學習、勞動的消耗和損失,還要保證這一時期生長發育迅速增長的特殊需要。因此青春期的膳食與營養是保證青少年成長的關鍵。
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應增加飯量。因為處於青春期發育狀態的青少年,熱能需要比成人高25%~50%,而熱能的主要來源是米、面等主食和薯類。
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應多攝入蛋白質,併兼顧蛋白質的質量。青少年應多吃肉、蛋、魚、奶及豆類食品。
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對維生素的需要也比成人迫切。維生素A、D、B 1、B 2、C都是生長發育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多數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下面是幾種主要維生素的來源:
維生素A主要存在於動物的肝臟、牛奶、禽蛋、魚類中。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蘿蔔素在體內可轉變成維生素A;
維生素D主要通過攝入蛋黃、魚肝油等物質或通過多曬太陽來獲得;
維生素B 1主要來源於粗糧;
維生素B 2主要含在蛋黃、動物內臟、發酵的豆製品、花生、芝麻等食物中;
維生素C主要來源於新鮮的水果、蔬菜。
無機鹽類及微量元素對青春期青少年的發育同樣必不可少。下面是幾種主要無機鹽類及微量元素的來源:
鈣是組成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材料,含鈣多的食品有奶類、豆類及奶製品、豆製品、蝦皮;
鐵是構成血液紅細胞的重要成分,動物性食品如肉、蛋、魚、內臟中的鐵吸收率較高,應多吃此類食品;
鋅參與構成體內多種酶類,對生長發育、性腺成熟及消化系統功能有著重要的影響,主要來源有肉類、肝類、魚、蛋及貝類;
碘對青少年的生長及智力發育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除食用碘鹽外,還應多吃含碘多的海帶、紫菜及其它海產品。
膳食平衡是營養合理的保證
膳食平衡主要指食物種類齊全、數量比例適當、符合人體需要,是保證青春期營養合理的重要條件。
每日的膳食應包括四類食物:糧食類,是能量的主要來源;高蛋白質類,肉、豆、蛋、奶等;蔬菜、水果類,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烹調油類。
食物應合理搭配,如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糧豆菜混食,既要有適量的糧食類,又要有一定量的動物性食品、豆類及蔬菜。蔬菜中綠色葉菜和黃、紅色蔬菜應占一半以上。
注意合理烹調,以減少食物中營養素的損失。烹調時要洗後切,不宜切得過細,要急火快炒、蓋鍋炒菜,蒸煮時間要短,要現吃現做。
食物的色、香、味俱佳,可促進食慾,有助於膳食平衡。
注意飲食衛生,保證無毒、無害、無污染和無腐敗變質。
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飲食習慣
進餐要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
吃好早餐。除主食外,還應吃雞蛋、牛奶、豆類等高蛋白質食物。
定時定量喝白開水。
少吃零食,尤其是糖和甜點。
鹽的攝入要適量。
注意飲食衛生。
注意考試期間的營養
增加蔬菜、水果、動物性食品和豆類食品,減少純糖、純油脂類食物。
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魚、蛋、瘦肉、肝、豆製品。
多吃綠葉蔬菜。
吃易消化的食物。
學習緊張可能會影響食慾,應選擇富有營養、孩子喜歡吃的食物。
加強體育鍛鍊時的營養
參加短時間劇烈運動時,膳食中應多增加蛋白質。
參加持久運動項目時,膳食中要多供給碳水化合物。
參加游泳或在寒冷條件下進行運動時,膳食中應適當增加脂肪含量。
維生素B 1、C的攝入要比平時增加1倍。
心理健康
青春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許多變化,如情緒容易波動,愛慕異性,興趣易轉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1.相同性
人與人之間都彼此相似。當聽到月亮時,聯想到太陽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應。但聯想到死亡,就讓人難以理解。這種情況出現多了,就應注意他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如果一個人的想法、言語舉止、嗜好、服飾等,與別人相差太大,則他的心理可能不夠健康。
2.活躍性
人的行為是隨著身心的發育而變化的。各種年齡的人,在想法、興趣、行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應是精力充沛,活躍好動。而少年老成的學生,從心理衛生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是不大健康的。
3.社交性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一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在青春期,社交範圍擴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長補短,培養互助合作精神,豐富群體生活經驗,鍛鍊適應他人的能力。
4.樂觀性
情緒愉快表示心理健康。樂觀的人,對任何事物都積極進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畏懼,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適應,而不會長期沉陷於憂愁苦悶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緒經常憂鬱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緒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5.反應性
每個人對事物的反應速度與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別不會太大。如反應偏於極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學生因考試失敗而一時不悅,是正常的現象;但若他為此而幾天不吃飯,甚至有輕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當然,對考試失敗無動於衷的學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6.現實性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對現實。遇到困難,他們總是勇於承認現實,找出問題所在,設法解決。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於不能適應環境,往往採取逃避現實的方法。這些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能達到自我欺騙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發展成病態。
7.邏輯性
心理健康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專心致志,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頭無尾。他們的思維合乎邏輯,說話條理分明,而不是東拉西扯,隨說隨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