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崗集鎮

青崗集鎮

青崗集鎮位於山東省曹縣城北部20公里處西臨韓集鎮,西南與磚廟鎮毗鄰,常樂集鎮相望,南與青菏街道辦事處、倪集街道辦事處接壤,東面是普連集鎮毗鄰,北與菏澤市定陶區馬集鎮和南王店鎮接壤,轄60個行政村。青崗集鎮總面積72平方公里,人口16555戶55086人(約2008年),耕地面積9.2萬畝。 京九鐵路從東部穿過,西靠菏民公路和220國道,菏商公路縱貫南北,崗韓公路橫穿東西,259省道公路縱穿東部,交通可謂四通八達,電力、通訊設施配套齊全,水利條件優越。 耕地面積92456畝,糧食播種面積6萬畝,總產44238噸;棉花播種面積3.2萬畝,總產861噸,農業總產值17432萬元。楊樹豐產林面積3萬畝。大牲畜存欄2.5萬頭、豬3.5萬頭、羊7.5萬隻,養殖專業村20個,專業戶115戶,規模養殖場15個,建改良站15個,棉花加工廠8處,棉花紡織廠6處,木材加工廠12處。 青崗集鎮政府駐青崗集,距縣城15千米。古蹟有南燕國(夏朝之封國)故城遺址、燕陵堆遺址(商代國君盤庚、小乙墓葬)。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青崗集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歷史遺址與民間傳說讓青崗集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神秘的傳奇色彩。

青崗集的命名,據《曹縣誌》記載;“宋末,難民因戰亂流落於定居建村。明正德年間村前土崗上建一青崗寺廟,因名青崗村,後於此成集,遂改名為青崗集。

清朝時分屬青崗里、重崗里、呂布里、黃堌里。民國時屬曹縣第四區。

1949年前,曹縣第四區區公所設在該鎮姜樓村。

1965年建立青崗集鄉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改稱青崗集鄉”。

2010年9月29日經山東省政府批覆撤青崗集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青崗集鎮,鎮政府駐原鄉政府駐地。

1943年8月至1949年8月隸屬齊賓縣,而後改屬曹縣,1965年成立青崗集公社。

1979年元月設申樓公社。1983年12月改青崗集鄉、申樓鄉。

1996年,青崗集鄉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青崗集、鄭莊、潘莊、崔莊、趙莊、謝莊、苗莊、王新莊、朱李莊、新王莊、張大廟、孫集、高廟、丁莊、潘井、石堂、李堂、徐橋、楊河、李尚彬、郭花園、史莊寨、後張莊、郭老家、斷哭廟、郭樓、聶樓、齊莊、徐莊、許堂、江樓、田莊、胡王莊、林莊、李水口、燕城集、江海、大郭莊東、大郭莊西、費莊、丁樓、張閣42個行政村;申樓鄉面積46.7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申樓、李滿洲、李士茂樓、馬莊、宋堂、李胡同、倪莊、沙河李、魯堂、王莊、仝莊、前范莊、范莊寨、楊花園、李洪仁、堤上范、李集、何姚莊、張大王廟、蔡莊、戚莊、賈李莊、孫海、李集、榮菜園、袁大廟26個行政村。

2001年,撤銷申樓鄉併入青崗集鄉。

2010年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李集、青崗集、王新莊、謝莊、潘莊、崔莊、鄭莊、苗樓、趙莊、朱李莊、孫集、馮莊、潘井、新王莊、紅廟、張大廟、劉樓、丁莊、高廟、史莊寨、郭花園、孫河、范莊、後張莊、郭老家、石堂、徐莊、郭樓、許堂、李水口、林莊、斷哭廟、江海、燕城集、費莊、張閣、丁樓、大郭莊、田莊、胡王莊、江樓、聶莊、齊莊、申樓、戚莊、蔡莊、何姚莊、張大王廟、賈李、袁大廟、榮菜園、沙河李、倪莊、宗堂、李胡同、李滿州、馬莊、李士茂、孫海、魯堂。

2018年初,根據上級政府指示要求,青崗集鎮對現有村組進行新農村社區劃分,現有王新莊社區片區,礦業新城社區片區,以及在建或者籌建的社區不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崗集鎮位於曹縣城北 15公里。西臨韓集鎮,西南與磚廟鎮毗鄰,南與青菏辦事處接壤,東與普連集鎮相連。全鎮轄60個行政村。

水文

境內有東魚河、新沖河、二坡河等河流,水源充足,適宜多種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地下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天然氣資源。青崗集鎮煤炭礦與巨野煤炭礦一樣,隸屬於棗莊煤炭區,屬於優質無煙煤炭。現已經把探井磚好,等待開採。煤炭資源主要在青崗集鎮的北部,天然氣在青崗集鎮的南部,與倪集鄉毗鄰部分。

青崗集鎮 青崗集鎮

2009年3月 由山東省地質科學實驗研究院及菏澤市國土資源局聯合勘探發現曹縣煤田,煤田以曹縣北部青崗集地區為主體,向北跨至定陶及牡丹區。初步勘探結果顯示,曹縣煤田煤層厚達8米多,煤質為國內外稀缺的焦煤。這一煤田地下1800米以淺已初步圈定資源量超過30億噸,按市場焦煤價格,潛在經濟價值超過1.5萬億元。

曹縣煤田是由該研究院及菏澤市國土資源局聯合勘探發現的,煤田以曹縣北部青崗集地區為主體,向北跨至菏澤市定陶縣及牡丹區。初步勘探結果顯示,曹縣煤田煤層厚達8米,煤種為國內外稀缺的焦煤。在新發現煤田邊部的勘探工作仍在繼續。張增奇說,將來還可能有新的儲量發現。

這是山東省繼巨野煤田之後,在魯西南地區發現的又一大型煤田。此前發現的巨野煤田探明總地質儲量為55.7億噸,煤藏以焦煤、肥煤為主,具有高熱值、特低灰、特低硫等特點,平均厚度6.6米。 經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勘測,境內地下1000米左右有20億噸以上的大型焦煤煤田,該焦煤是鋼鐵企業生產的重要原料,屬稀缺資源,其價值是普通煤炭的三至四倍,潛在的經濟價值接近1萬億元。

交通

京九鐵路從東部穿過,西靠菏民公路和220國道,臨商公路縱貫南北,崗韓公路橫穿東西,交通可謂四通八達,電力、通訊設施配套齊全,水利條件優越。田成方、林成網、溝渠相通,橋涵配套。

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京九鐵路從東部穿過,西靠菏民公路,菏商公路縱貫南北,崗韓公路橫穿東西,交通四通八達。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青崗集鎮第一產業還是傳統的小麥和玉米的種植。

二三產業

二三產業發展較快。該鎮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出台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二三產業有了較快發展。縣工業園區新建了榮昌包裝、星健服飾兩家企業;鎮工業園區引進了坤泰制粉、伊尹製藥、帥迪申紡織、泰美服飾、長興木業、傳亮木業、傑森木業、森冠木業等企業。全鎮投資50萬元以上的企業發展到345家,占地5561畝,實現工業總產值1.3億元。其中招商引資55家,引資額為5890萬元;民營企業290家,投入資金1.8億元。全鎮有青崗集、郭花園、燕城集、丁莊、李集、申樓、張大王廟、何姚莊等農貿市場8處,總占地2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1200人,年營業額1.1億元。其中崗韓路郭樓村段,有鎮最大的舊貨貿易市場——郭樓門窗家具舊貨市場,輻射周邊20餘鄉鎮。

礦業新城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農貿市場、煤礦指揮中心、老年公寓、銀行、購物中心、鎮政府辦公大樓、學校、醫院等設施已經啟用或正在興建。

青崗集礦業新城是我鎮城鎮建設的重點之一。2010年總投資16億元,占地1200畝。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用地316畝,投資達五億元,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2010年,農貿市場、鎮政府駐地街道、燕城集街道、住宅小區相繼建成。2011年,利用東魚河、東魚河南支的有利條件,田莊、張大王廟的引水工程建設完工。2011年,青崗集高廟行政村街道硬化工作完成並投入使用。青崗集鎮本著“精誠合作、服務至上、互惠互利”的宗旨,制定了鎮開發和投資優惠政策。

2012年回響上級建設大社區的檔案精神,規劃建設一個5000人的大型社區,有11個行政村將整體搬遷。林莊和許堂新農村占地127畝,建設已基本完成,正待搬遷。社區服務中心占地30畝,大樓主體基本竣工。我鎮在2010年聘請濟南大學設計院對全鎮進行總體規劃,根據縣委縣政府有關要求,總體規劃了青崗、曹南山、燕城和建偉四個社區,是未來我鎮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心。其中,曹南山社區總占地800畝,總投資16億元,總建築面積50萬㎡。是一處集社區服務中心、文化、商貿、居住為一體的綜合性新社區。

2012年以來,青崗集鎮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動新農村建設進程。為此,鎮政府制定了新農村建設工作目標,2012年底完成林莊、許堂、徐莊三個行政村新農村建設、舊村拆遷、土地復墾工作。其中林莊行政村160戶村民喜搬新居,達到了建成370戶、拆遷160戶、復墾土地155畝的目的。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鄉不斷加大教育投入,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現有完全國小10處,教學點9處,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中學2處,即青崗集中學(公辦)和華梁中學(私立),教師學歷達標率近100%。該鄉有墜子、洋琴合唱團,民間舞蹈隊等文藝團體,每逢農閒、節日期間民間文藝團體在一些村巡迴演出,極大地豐富了廣大民眾的文化生活。衛生醫療網路不斷健全,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鄉衛生院設有15個科室, 40張床位,年門診19870人次;有社區醫療服務站4處,村衛生室15個,村醫110人,95%的農民享受了新農合就醫。對育齡婦女開展生殖保健服務,全鄉計畫生育率95%以上,節育率100%,晚婚晚育率94%,人口自然增長率5‰以下。

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鄉有拖拉機4569輛,機動三輪車3985輛,農用汽車126輛,機械總動力19696千瓦,基本實現了機耕、機播和機收。通訊實現了城鄉聯網,無縫隙覆蓋,有固定電話7800餘部,行動電話9000餘部,電腦寬頻500餘戶。

醫院有青崗集衛生院和申樓衛生院,醫療設施完善。

歷史文化

曹南山,《春秋左傳》記載,本是曹國南邊境的一座土山,青崗集至燕城集5公里為曹南山,“青崗”即為曹南山的遺存。

燕陵堌堆遺址,傳說是春秋時燕王之子“伯爵”的陵墓,故稱“燕陵”;今縣誌載為商朝十王的墓葬。

燕城集遺址,是南燕國(夏朝之封國)故城遺址。

斷哭廟,相傳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曾一路哭著逃難至此,在一座廟宇里躲過了這場劫難,中斷了哭泣。故後人便把那座廟稱之為“斷哭廟”,一直延續下來。

風景名勝

境內有燕陵堆遺址,系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城集是南燕國(夏朝之封國)故城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