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觀村
在川北蒼溪縣城之西十多公里處的禪林鄉,有一個地方叫“青山觀”。青山觀位於嘉陵江西岸,四周溝壑縱橫托舉,秀峰翠嶺朝擁。千古以來,獨特的山川形勝,孕育出許多俊彥人傑;歷代先賢庶眾,創造了此地厚重的漢昌文化、狀元文化、孝道文化和名人文化。這些燦爛的地方歷史文化,猶如一粒粒珍珠散落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至今閃爍著耀眼的光亮。
漫話青山觀
漢昌縣邑古悠悠
據史料載:青山觀自古曾設鎮、驛、鋪、觀,至今人們仍稱青山觀。漢昌縣原為僑縣,南北朝宋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僑縣與蒼溪縣合併,改名漢昌縣,治地設在青山觀。青山觀在唐宋時期最鼎盛,這裡是北上秦隴之要道,有兩條呈斜十字形街道,建築占地90餘畝,其廟宇甚多,有青山觀、城隍廟、衙神祠、桓侯殿,還有文昌宮、文武宮、魁星樓。
因此地古為漢昌縣治地,在1958年以前,還可見魁星樓上懸一塊唐欽賜立匾,中書“漢昌幘英”4個藍底金字,右書“真元六年”,刊有印模。還有不少碑蓋、匾額顯著大書“漢昌”、“漢昌淳邑”、“漢昌縣定”。據老者相傳,青山觀以前有縣衙門、監獄、古井;在西南3里處有接官亭,東南3里處有欽差埡,立有“德洽民心”石碑。
據記載,在青山觀設漢昌縣治地的歷史很長,有153年之久。而今,古建築基本毀損。但當年青山觀為漢昌縣城邑,周圍那古柏參天,翠擁綠抱,雲蒸霞蔚之景象;古城那鐘聲相聞,車水馬龍,繁華興盛,聲名遠播之盛況,令今人仍可想像。
狀元王樾之故里
南宋有個王樾,出生在青山觀。他年少時勤奮好學,在縣城附近白鶴山腰來仙洞潛心攻讀,無論酷暑嚴寒,手不離卷。他擅長經濟學術,文章凝重湛深,敘議有致。紹定四年,辛卯科大魁天下,廷對第一,被理宗御筆欽點狀元,任京畿大夫,後升巡案。王樾成為蒼溪歷史上唯一的狀元。
王樾年邁時還鄉,居縣城南門古學街,人稱“狀元府”。他返鄉後仍體察民情,善辦實事。因當時自城北繞城東而入嘉陵江的九曲溪,常因山洪暴漲,鄉人進城不便。王樾便在溪上建起一座雙孔拱橋。此舉深受百姓稱讚,從此至今,該橋譽稱“狀元橋”。王樾去世後回歸故里青山觀。墓前有王氏宗祠,祠內有王樾碑記。至今王樾塋墓尚存。
“九子八進士”傳佳話
青山觀還有個叫王績的,南宋時出生,是狀元王樾之侄。本人為進士,授江寧府六合縣丞。因父病卒,他隨母護送其父靈柩入故鄉,回青山觀,然後辭官躬耕侍母。他常說:“種田養親,藏書教子,乃終身之志願”。他克盡孝道,一日三餐親奉母前,朝夕相隨,不離左右。
王績有九子一女,為將子女培育成才,他將住宅改為學館,周圍植奇花異草,擇名師以詩禮教之,多年不輟,成效驚人。在王績一生疏財仗義、樂善好施、學識人品的影響下,在他以孝治家、以文傳世的薰陶下,九子一女均博學能文,皆成賢德,除長子中舉人,其餘八子皆中進士,其女亦因才德入選皇宮。
後人有詩讚曰:“山深自物華,地靈當人傑。九子八進士,盛名貫南北”。其“九子八進士,一女入皇宮”,傳為千古佳話。
陸游驛壁題《太息》
乾道八年,南宋愛國大詩人陸游,來到青山鋪(即青山觀)。當時,金人大舉入侵,國土分裂,國家瀕臨危亡,他力主抗金。陸游應抗金將領、四川宣撫使王炎招請,參加宣撫司,任幹辦公事兼檢法官。當時宣撫司設在南鄭(今陝西漢中),是抗金的軍事前線。
這年深秋,為軍務,陸游從南鄭出巡閬州(今閬中),途經利州(今廣元),來到青山鋪。時已傍晚,只見枯葉滿地,驛站破爛,冰霜蓋地,虎豹傷人,一片荒涼、破敗、險惡的境況。他知道這是國家戰亂、人民遭難的一個縮影,便在驛壁上揮豪題書《太息·宿青山鋪作》二首,發出聲聲長嘆:
太息復太息,吾行無終極。冰霜迫殘歲,鳥獸號落日。
秋砧滿孤村,枯葉擁破驛。白頭鄉萬里,墮此虎豹宅。
道邊新食人,膏血染草棘。平生鐵石心,忘家思報國。
即今冒九死,家國兩無益。中原久喪亂,志士淚橫臆。
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
淒淒復淒淒,山路窮攀躋。仆病臥草間,馬困聲酸嘶。
脫兔截道奔,窮狖上樹啼。崩湍亦何哀,下落萬仞溪。
昏黑投孤戍,洗我衣上泥。下愚不可遷,大惑終身迷。
仕官十五年,曾不飽糠粞。客路少睡眠,月白聞號雞。
欲行且復止,虎來茅葉低。
陸游離開青山鋪後,無論走到哪裡,青山鋪和他的《太息》詩,都在腦海里縈繞。他83歲高齡時,已時隔35年,但對此更是日思夜夢,在他的《夢至蒼溪》中便作句:“自笑遠遊心未已,年來頻夢到蒼溪”,還惦記著“三十五年如電掣,敗牆誰護舊題詩”。
今日觀光展新姿
滄海桑田,歲月如歌。今日青山觀,成為了旅遊觀光勝地。
這裡有幾棵巨柏引人注目。據說這是三國時張飛經此所植,人稱“張飛柏”。這古柏雖飽經千年風削雨蝕,電擊雷劈,可至今依然偉岸挺拔,精神矍鑠,蒼翠如雲。她們見證著青山觀的風雲變幻和興衰沉浮,成為這裡的亮麗風景。
青山觀是一個絕佳觀景台。站此舉目眺望,但見四周群山逶迤,層巒疊嶂,森林蓊鬱,翠綠接天;鄉村里公路似網,進村連戶,新樓幢幢,田園如畫,宛若一幅奇美的川北山鄉彩卷。
而今,青山觀的王樾墓、王績墓修葺一新,新建了為遊人服務的休閒場所,陸放翁的《太息·宿青山鋪作》,書在了最醒目的牆壁上。目前,當地政府正在招商引資,擬將這裡建成“古漢昌民俗文化城”,打造成體念狀元文化的旅遊勝地。
青山觀,以其厚重的地方文化,吸引著一批批文人墨客經常到此匯集,或筆會採風,或研討挖掘她的歷史文化。她招來遠近遊客,絡繹不絕慕名前往觀光,遐想她的昔日風華,品味她的今朝風貌。
蒼溪縣歷史沿革
蒼溪縣歷史源遠流長,據蟠龍山腳及鏵廠溝出土文物證實,約1萬年至4000年前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奴隸社會時為巴國之域,今歧坪、東溪及東河流域一帶先民建立民族公社地 ,稱“平州國”。秦、漢屬閬州地。
285年(西晉太康六年)置縣,因嘉 陵江亭子口一段,兩岸高山壁立,峽谷幽深,江水流經其間呈碧綠色,稱為蒼溪谷,縣因名蒼溪。縣治在今蒼溪縣亭子鄉亭子口。屬巴西郡。
420年(劉宋武帝永初元年)。漢昌縣陷於北魏,縣治從今四川巴中市巴州鎮僑置於今蒼溪縣東溪鄉青山觀。
431年(元嘉八年)省蒼溪縣入漢昌縣,是為實縣。南齊廢。梁復置,縣治在今蒼溪縣白驛鄉。屬北巴西郡。
607年(大業三年),屬巴西郡。618年(唐武德元年)改巴西郡為隆州,712年(玄宗先天元年)為避李隆基諱,改隆州為閬州,733年(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改州為巴西郡;四是758年(肅宗乾德元年)又改郡為閬州。蒼溪縣先後屬之。宋因之。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屬保寧府。
1377年(明洪武十年)省入閬中,
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仍屬保寧府。
1913年(民國二年)隸嘉陵道,1935年(民國24)年屬第十四行政督察區。1950年1月18日,蒼溪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屬劍閣專區,1953年改隸南充專區,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85年9月劃入廣元市至今未變。
青山觀村歷史沿革
北周縣治遷回今蒼溪縣東青鄉青山觀。屬盤龍郡。598年(隋開皇十八年)復名蒼溪,縣治移至今蒼溪縣陵江鎮。屬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