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給靈璧留下了眾多的人文景觀,靈璧大地到處閃耀著中華古文明的輝煌。
城北有劉邦大敗項羽地——霸王城,城南有韓信瞭望台——金、銀山,城東南存有垓下古遺址,城東有霸離鋪、虞姬墓。
虞姬墓
虞姬墓幾經整修,擴其舊制,增設新觀,已成為環境幽美、聲播遐邇的名勝景點。無數中外名人、遊客仰姬高風,紛至沓來,弔祭英靈。此外,還有三山漢墓群、磬雲山摩崖石刻等古蹟,令中外遊人流連忘返。
靈璧磬石
靈璧石居全國四大奇石之首,鬼斧神工,渾然天成,集皺、瘦、漏、透於一體,以色、形、質、紋等儲美而揚名,享有“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之美稱。其石質堅貞,其姿千種,其形萬狀,或沉倚偉岸氣勢雄渾,或各顯神態風姿綽約,或晶瑩溫潤風采迷人,或玲瓏幽遂妙趣無窮,為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所珍藏。在 ’99昆明世博會上,靈璧石榮獲金獎3枚,銀獎6枚,獲獎總數名列全國第一。靈璧鍾馗圖
鍾馗畫,一般特指安徽省靈璧縣所產的終南山下陝西西安戶縣人唐“賜福鎮宅聖君”鍾馗畫像,傳說可以鎮邪消災。並認為上方要加蓋篆印“靈璧縣印”才有效。靈璧傳統鍾馗畫經過長時間民間藝人的傳摹和創新,受楊斐、龔開、高其佩等文人畫的雜糅,而改變但是雖然都稱為靈璧鍾馗畫,但是正宗傳統的的靈璧鍾馗畫為工筆重彩鍾馗畫。靈璧傳統鍾馗畫,是中國意象式藝術的一種典型,它保留著中國傳統深層精神的藝術形式,是大有值得發掘並傳承的中國藝術寶藏。清人齊周華在《名山藏畫副本·鍾馗像贊》里就寫道:“由吳道子畫能通神也,無如天下傳寫,漸失其真,惟靈璧所畫,往往不環脫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而吳道子所在的年代為唐代,明清時代才出現水墨文人畫。卻失去了吳道子的“吳帶當風”之真、之美。
鍾馗畫紮根於民間,寄情於民俗,蘊雅於拙,寓美於醜,“土而不陋,俗不傷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公元1915年,畫家翟光遠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中榮膺金獎(世博會前身),在解放前夕,民間畫師韓本貴繪製的《百馗圖》在上海《申報》上刊登,近年來,著名畫家孫淮濱先生被授予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鍾馗畫)代表性傳承人”稱號。在全國“第四屆民間藝術博覽會中國創造·民間文化品牌評選活動”中,又授予孫淮濱“中國創造·民間文化品牌藝術家”稱號。他的鐘馗畫作品被評為“中國創造·民間文化品牌珍貴藝術品”。2009年10月,孫淮濱先生鍾馗圖被評為“新中國國禮”,他也被評為國禮藝術大師。自唐代起,靈璧人始畫鍾馗。經過1000多年的風雨浸潤,至2003年,靈璧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鍾馗畫)之鄉”稱號。靈璧畫也被稱為畫中“活化石”。
靈璧傳統鍾馗畫承傳吳道子之法,並與民間技法相結合,風格獨特,自宋至今興盛不衰,已成為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飲譽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