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惠廟[福建]

靈惠廟[福建]
靈惠廟[福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靈惠廟,位於古輞川城外東北海面四公里處的鯉魚島上,湄洲灣南岸輞川港的海上屏障。

基本信息

靈惠廟位於古輞川城外東北海面四公里處的鯉魚島上。鯉魚島俗稱“竿嶼”,因島形酷似在海上游弋的鯉魚而得名,是湄洲灣南岸輞川港的海上屏障。鯉魚島面積雖小而風光旖旎,因潮汐晴陰、四季晨昏景魚變幻萬千,島上奇花異草四季青翠,環島臨海處怪石嶙峋,有海上蓬萊之稱。島前有一白色沙灘是弄潮拾貝的好地方。島四周山野及廟宇前後有相思樹馬尾松數千枝。廟中有一楹聯正是這獨特天然景色的寫照: “白沙鋪路千叢翠柏擁古寺,海水圍城萬頃碧波慰英靈”。
廟建在鯉魚眼部的石壁崖下,面海背崖,崖高十餘丈,陡峭如削,甚是峻險。廟中另一楹聯: “山石作屏聖蓼香菸飄千里,松濤為歌靈惠恩魂佑萬家”,正應此景。島尾有一待開發的天然溫泉,全島及四周海域還有:總督操兵、洞賓佩劍、仙人照鏡,白虎下山……等諸多景色。因自然風光的絢麗與民間信仰的神奇交融在一起,更增添了鯉魚島的神秘感。
建廟時間有諸多傳說。膾炙人口的是“未有惠安,先有青竿”之說。 “青竿”,青者即青山,竿者即竿嶼。據傳輞川竿嶼的靈惠廟比螺陽的青山祖廟還早。五代後唐初竿嶼就有小廟祀靈惠王張悃。但此為未考之傳。現可靠的是廟建於明萬曆十一年(癸未l 5 8 3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 8 7 3年)重修,1988年旅新旅台鄉親捐資及縣文化部門撥款修整廟埕、石徑和欄桿,面貌一新。
廟坐西北朝東南(甲庚寅申)為單進建築,由山門和主殿組成。主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穿斗混合結構,歇山式屋頂。建築面積1 40平方米。
廟東側山坡有一公墓,墓碑鐫“義冢”兩字。傳為靈惠王張悃生前在閩海禦寇時犧牲的忠勇義士遺骸飄屍流於此,村民收葬於祀,是為抗倭義冢。每年祭悼與廟祭同日。
廟的山腳有一井,水甘如飴。
輞川社坑海頭(古稱嶼盡頭)尚存石墩一段,傳為明萬曆問侍御劉望海之母經常上島行香求嗣祈願,後果得望海成大器,擬造橋連島便於行香出入。但渡海畢竟艱難,又選址在古社坑村的開闊山坡大水坑旁建一廟,廟四周遍植榕樹。此廟至今仍在,且修繕一新,廟殿楹聯: “數樹榕枝興古蹟,一泓蓮水慰英靈”,正是地理環境的寫照。
靈惠廟是2 00 1年公布的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廟中所祀,中殿為靈惠侯張悃,陪以王媽。東西小龕有文英公、武安王、舍人公等。
因附近村民信仰王媽比王公虔誠,留下一段離奇的故事。每年農曆九月廿五為王媽生日。某年某日,輞川後任村有十八艘漁船阻於竿嶼外深海處不能入港.在萬般危難之際,突然竿嶼山頭靈光照耀,漁船得光安全入港。爾後,善男信女都傳是竿嶼媽慈心大發所為。從此每年九月廿五王媽生日,後任村漁民都要往竿嶼迎王媽進村朝拜數日。從此傳為習俗。
還有一段更離奇的民間傳說:張悃R A 媽是一位精通醫術,擅長本草,妙手回春,又以慈悲為懷,關心民間疾苦,附近老百姓大小疾病都向王媽討簽求藥,藥到病除,十分靈驗。據傳某個朝代有一王妃患乳癌(當時叫“奶貓”為不治之症),皇帝張榜天下招醫,王媽以民間女身份入宮為王妃治病。真是藥到病除,龍顏大悅,要以金寶賞賜,王媽婉拒。帝問醫家何方人士,王媽答日: “夫君居閩海一寺,其山如鯉,白沙鋪路,海水圍城。”言畢飄然而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