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陰影下的對外戰略

圖書信息

作 者:韋宗友 著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
版 次:1
頁 數:180
字 數:204000
印刷時間:2010-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208089778

編輯推薦

本書主要探究在國際體系遇到霸權威脅時,體系內其他國家採取何種戰略來應對體系內的這種威脅。具體地說,其他國家是結成制衡聯盟來進行制衡,反對霸權,還是追隨霸權國以求得安全與其他利益?抑或是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靜待其變?傳統的均勢理論認為,當體系面臨霸權威脅時,其他國家會採取單獨或結盟的方式進行反霸,基本排除了追隨和隔岸觀火的可能性。但中外歷史上卻充斥著後兩種行為的實例。這說明,均勢理論在解釋國際政治中的反霸現象時具有局限性。
本書藉助亞歷山大·溫特的建構主義理論,引入無政府文化結構概念,指出在不同的無政府文化結構下,國家制衡的動機以及制衡的阻力是大不相同的,因而在某些文化結構下,制衡的動機更強,反霸獲勝的可能性更大;而在另外一些文化結構下,追隨或隔岸觀火的可能性更大,不反霸或反霸失敗的可能性更大。

內容簡介

在國家間關係中,霸權威脅是揮之不去的陰影。當一國的權力急劇膨脹並謀求體系範圍的支配地位時,霸權威脅由此產生。這時,體系內的其他國家將採取何鍾對外政策行為來應對威脅、確保自身的生存與安全?國家行為背後的根源是什麼?國家在進行這些抉擇時,哪些因素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政策選擇對一國的生存與福祉會產生何種影響、其利弊得失又如何?這些都是本書要回答的問題。本書藉助經濟學中的有限理性假設,指出國家作為一個有限理性的行為體,在面對霸權威脅時,通常無法在當下利益與長遠利益、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作出完全理性的選擇。

作者簡介

韋宗友,博士,現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外交事務研究院副教授。2008-2009年以中美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喬治敦大學從事研究;2001-2004年就讀於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關係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1995-1998年就讀於南京大學歷史系國際關係史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在《外交評論》、《現代國際關係》、《美國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書評等計二十餘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制衡還是追隨?理論爭論
第一節 均勢理論:從“人性”到“結構”的演變
第二節 從制衡權力到制衡威脅
第三節 蘭德爾·施韋勒等人對制衡論的批判以及追隨命題的提出
第四節 理論爭論的評估
小結
第二章 制衡、追隨與不介入:霸權陰影下的行為選擇
第一節 對基本概念的定義
第二節 制衡的內在困境
第三節 霸權陰影下的行為反應以及行為的根源
第四節 制約一國行為選擇的因素
小結
第三章 中國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第一節 體系的變革:等級制的式微與多極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 多極體系下的霸權之爭
第三節 合縱、連橫運動以及制衡的內在困境
第四節 單極體系的出現與秦滅六國
小結
第四章 拿破崙稱霸戰爭
第一節 觀念與行為:法國革命衝擊波和反法聯盟的形成
第二節 霸權威脅與制衡之難
第三節 邪惡帝國與制衡聯盟的最終勝利
小結
第五章 對歷史與理論的反思
第一節 霸權陰影下的行為反應:制衡、追隨還是不介入?
第二節 國家行為背後的限定因素
第三節 均勢與霸權:兩種可能的國際政治圖景
結語
中英文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