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縣馮井鎮人民政府


馮井鎮位於霍邱縣西北部,距離縣城34公里,面積121平方公里,耕地8.6萬畝,人口5.6萬人。下轄桃園、蘇宋、雙圩、杭廟、八里、黃虎、腰屋、團山、周樓、馬鞍山、蠍子山、中軍樓等12個行政村。主要農作物為油菜、小麥、水稻。
這裡交通便利,資源豐富,105國道和在建中的商景高速橫穿全境,阜六高速貫穿南北,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礦產資源豐富。馮井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
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科學發展觀,圍繞“穩農、重工、活商、興鎮”發展戰略,開創了三個文明建設比翼齊飛的新局面,勞務經濟更是獨樹一幟,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民眾從事運輸、建築裝潢、被套加工、電腦經營等行業。馮井鎮及周邊地區的農民,在北京中關村艱苦創業,建立了一百多個電子行業公司,占據著中關村60%以上的電腦中央處理器(CPU)市場,取得了豐碩成果,“馮井現象”聞名全國。
彈被套是馮井人的一大特長,全鎮從事彈被套經營的民眾有3000多戶,5000多人,由原來的手工操作發展到現在的機械完成,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人均年收入達6000元以上。另外,馮井鎮的運輸服務業、建築裝璜業也發展較快,從業人員多,效益好、影響大。
馮井工業經濟蓬勃發展,鎮黨委政府傾心打造的工業集中區位於馮井鎮中軍樓村境內,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距阜六鐵路吳集貨運站6公里,商景高速馮井收費站2.5公里,霍邱周集港16公里,105國道縱貫全區,屬於鐵礦核心區,周邊鐵礦企業分布密集。一期總體規劃3000畝,經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主要由馮井鎮工業園區、馮井鎮返鄉農民創業園兩部分組成,分為“一軸、兩帶、兩區”,即105國道為中心軸,灃西乾渠景觀帶和220KV高壓走廊綠色帶,南部工業區和北部工業區。
集中區自開建以來,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集約發展、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解放思想,大幹快上,集中區建設成績斐然,被縣委、政府評為先進工業集中區。
馮井集鎮經濟快速擴張,小城鎮建設已成為鎮域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和新亮點,我鎮強化集鎮建設規範和管理,修編了《馮井鎮2010—2030年總體規劃》,完善了由鎮政府注資成立的蓼西城鎮建設投資公司的經營制度,使之發揮在集鎮和新農村建設的主導作用。馮井鎮老街2.6公里實現了道路柏油硬化、美化和亮化,新開發大街蓼西大道現已經開工建設,政務一條街部分鎮直單位辦公樓已經開始新建,同時加大集鎮建設土地收儲和違法建築打擊力度。
馮井農村經濟和欣欣向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養殖,由大正公司牽頭的大型農業開發項目,快速推進土地流轉1800餘畝,用於種植特色農產品,產品遠銷南京、上海等地。鎮黨委政府結合自身礦區鄉鎮特點,反覆調研、科學論證,規劃建設4處新農村示範點。
馮井人文薈萃,民風淳樸,文化氣氛濃厚。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徐克勛,原紅軍高級將領、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李特均誕生此地。
李特故居原稱徐家老樓,坐落在霍邱縣馮井鎮杭廟村,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始建於清朝中晚期。李特原名徐克勛,1902年出生於安徽省霍邱縣馮井鎮。1924年,被中共選派到蘇聯學習。1925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0年秋,李特奉命回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李特為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為紅四方面軍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紅軍長征時,他任紅四方面軍副參謀長、紅軍大學教育長,隨右路軍行動。
1936年11月,李特擔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常委、西路軍參謀長。西路軍失敗後,與李先念等一起指揮西路軍餘部轉入祁連山打游擊。後在中央代表的接應下,進入新疆。1937年11月,李先念等人從新疆返回延安不久,李特被誣指為托派分子,於1938年初在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慘遭殺害。1996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填發革命烈士通知書,追認李特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