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黑藥

雲南黑藥,出產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在民國時期曾與白藥齊名,它能夠有效醫治刀槍棍棒所傷以及中風偏癱各症,內服外用,使用方便,用藥量少,療效顯著。

藥品介紹

由顏色而得名,主要為黑褐色。有很多分類,每一個針對的效果不同

歷史

雲南黑藥出產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在民國時期曾與白藥齊名,它能夠有效醫治刀槍棍棒所傷以及中風偏癱各症,內服外用,使用方便,用藥量少,療效顯著。

在《江川文史資料(第二輯)》鄭世文先生所著《黑藥源流》一文中,敘述了“黑藥”的誕生過程。

“黑藥”創始人侯萬春,生於清道光二十年(1841年),江川縣前衛鎮小營村人。據江川史志記載,經過潛心鑽研,侯萬春博採眾長,採用具有麻醉鎮痛除毒、緩解傷部肌筋緊張,並能止血消腫的醉仙草為主藥,配以其他治跌打的藥物,研製出了能疏通經脈,而藥力橫行遍布全身的藥物。由於藥物是在炒焦黑後研成粉末使用,藥色焦黃似黑,所以人們都把這種藥叫做“黑藥”。

據記載,1935年秋,侯家的傳人來到昆明,在小東門外敷潤街32號開辦“侯氏兄弟藥房”,出售“黑藥”、“紫薇膏”等。藥品曾經省衛生實驗處化驗,發給試字第一七七號成藥許可證,省會警察局藥字第五一號開業執照。1942年,“黑藥”在省內已銷曲靖、霑益、開遠、蒙自、箇舊、臨安、開化等,省外已銷四川等地。

困境

上個世紀40年代後期,一場大火幾乎毀掉了侯家的基業,心灰意冷的父親回鄉,臨死之前,把秘方傳給了我。”雲南黑藥第四代傳人侯寶珍說,事隔50多年,他還清楚地記得父親生命最後對他說的那幾句話:“曲煥章為白藥而生,為白藥而死。我的‘黑藥’還沒有得到大發展,我就得為‘黑藥’而死了。我傳給你方子,是因為祖傳的東西不能丟,以後如果生活實在過不下去了,可以靠賣藥來討生活。”

雲南黑藥傳人因為貧困幾欲將藥房賣出。第五代傳人侯雲峰說,現在,一家五口中就有兩個病人,還有兩個孩子在念高中,全家靠賣菜和賣藥生活,每個月只有不到500塊錢的收入。由於治病,家中欠了約6萬元外債。考慮到家裡兩個孩子的教育、生活問題,以及一家人的生存問題,侯寶珍和侯雲峰商量後,認為要渡過眼前的難關,只有賣掉“黑藥”的方子。

種類及製法

雲南黑藥包括很多種類型,最著名的就是黑藥、紫微膏、三烏膠等。

黑藥

原料:巴豆、鬱金、知母、黃芩、硃砂、巴豆、鬱金、厚朴、黃連、百草霜、木香。

製法以及效果:黑藥是用牛牙燒成炭,研成粉末後與酒混合而成,牛牙粉與酒混合的比例為每克牙粉加5-40毫升,酒度為30-70度酒。

紫微膏

原料:香油4兩,燭油1兩半,黃蠟1兩半,炒鉛粉3兩,輕粉5錢,乳香5錢,阿魏5錢,白蠟5錢,沒藥5錢,兒茶6錢,雄黃5錢,龍骨5錢,珍珠5錢。

製法:先以香油、燭油、黃蠟熬至滴水不散,入炒鉛粉、輕粉、乳香、阿魏、白蠟、沒藥、兒茶、雄黃、龍骨、珍珠攪勻,遠火,再入麝香5錢,成膏聽用。

功效:生肌收口

三烏膠

原料:生草烏、生川烏、何首烏、附子(附片)、生白附子、乳香、冰糖、鮮豬蹄。

製法:

以上八昧火,將生草烏、生川烏、何首烏等洗淨、浸泡後切片,與附片及經過泡漂洗淨的鮮豬蹄混合,加入適量水,高溫高壓煎煮1小時,濾過,藥渣再加適量水,常壓煮提二次,每次1 小時。合併三次濾液,減壓濃縮至糖漿狀。將乳香、冰糖研成細粉,與上述濃縮液混勻,濃縮成稠 膏,乾燥,混勻,製片。

以上為清朝年間三烏膠製得方法,今時更與現代GMP製藥工藝和現代化製藥設備相結合,比舊方式效果更甚10倍以上。

功效:主治中風偏癱引起的後遺症。

使用方法:

製得三烏膠為黑褐色長方形塊,不易折斷;氣微,味微甜、後苦澀。

1.用開水烊開兌酒服

①將三烏膠放置在碗盤等容器中,兌入適量開水,注意不要過多(不超過100ml)。

②將已經烊開的三烏膠兌入少量黃酒(或白酒)中,服下。

註:黃酒為溫性,可幫助三烏膠藥效的發揮。白酒效果較黃酒稍差。

2.鮮肉湯燉服

將三烏膠放在已經煮開的鮮肉湯中烊化使用

註:鮮肉湯有助於提高三烏膠藥效,同時增加患者營養;不可食用鴨肉、兔肉等寒涼性肉湯,建議使用羊肉、牛肉、狗肉、驢肉等溫性肉類,也可使用豬肉等平性肉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