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崗渡關圖

雪崗渡關圖是一幅書畫作品,創作於唐代。

《雪崗渡關圖》絹本,縱125.4厘米,橫57.2厘米,墨筆。用水墨烘染的方法展現了崇山的雪景。在唐代流行以“灑粉法”彈落密集的白點,以示正在下雪,而王維崇尚“水墨渲淡”,其《雪溪圖》已經採用水墨烘染法留下絹的本色(或稱“留白”)以示雪,但似乎也有遺憾,因為實難表達正在飄灑的雪花,實難分辨是雪後還是下雪時,只能籠統地冠以“雪圖”了。《雪崗渡關圖》也就是採用水墨烘染,在山石之上部及屋頂留白以示積雪,而樹木之頂端則並無留白,可能是顧及樹木整體的美感,但是,觀者依然一看就能明白是雪圖。這種並非完全寫實的方式,也許正是中國畫尚意的一種魅力吧。
圖中層巒疊嶂,有蒼松、寒林、屋宇、城關、流泉、行人點綴其間,構圖繁複,場景宏大,猶是北宋全景山水之格局,但勾皴非常簡括,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黃公望的《天池石壁圖》及《九峰雪霽圖》的影響。宋畫尚寫實,而元畫漸趨寫意。宋畫追求完美,著眼於繪畫技術的深化,無論勾、皴、擦、點、染,都不遺餘力。而元畫漸趨簡練。元四家中,唯王蒙依然不遺餘力地追求完美,但物象漸趨寫意、抽象;倪瓚之構圖、筆墨皆趨簡括,但場景不大;黃公望則勾、皴簡練,而構圖則不厭其弘大、繁複。馬琬顯然受了黃公望的極大影響,構圖謹嚴,布置精緻,勾皴簡括,筆墨渾厚。雖然後人認為他的畫缺乏新意,但他在墨色渲染上頗有心得,此圖用淡墨層層積染,墨氣濃郁、潤澤,顯得山體質感凝重,前後層次分明,極具立體感。圖中自題:“雪崗渡關文壁為彥明作”。而他有落款作於至正九年(1349)的風格相近的《喬岫幽居圖》傳世,那么當是同期所作。
這種構圖繁複而勾皴簡括的畫風,顯然很適合後代文人畫家的繪畫理念。黃公望在明代漸受追捧,至明末董其昌在其畫論中就明確將黃公望列為“元四家”之首,樹作文人畫的楷模,影響了此後將近三百年的繪畫史。清初的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都是此畫風熱忱的追隨者。而馬琬無愧為這一潮流先行之弄潮兒,四王的畫中時見他的痕跡。他的同門師友貝瓊有詩懷念他:“長憶清溪馬文壁,能詩能畫最風流。酒酣落筆皆天趣,剪斷巴江萬里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