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雪參果根塊肥大、肉潔白脆嫩多汁、無核無渣、果實亮麗美觀,皮肉白嫩像碧玉。
粗壯、纏繞、草質藤本,稍被毛,有時基部稍木質。根塊狀,紡錘形或扁球形,一般直徑在20-30厘米左右,肉質。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線狀披針形,長5-11毫米;小托葉錐狀,長約4毫米;小葉菱形或卵形,長4-18厘米,寬4-20厘米,中部以上不規則淺裂,裂片小,急尖,側生小葉的兩側極不等,僅下面微被毛。總狀花序長15-30厘米,每節有花3-5朵;小苞片剛毛狀,早落;萼長9-11毫米,被緊貼的長硬毛;花冠淺紫色或淡紅色,旗瓣近圓形,長15-20毫米,中央近基部處有一黃綠色斑塊及2枚胼胝狀附屬物,瓣柄以上有2枚半圓形、直立的耳,翼瓣鐮刀形,基部具線形、向下的長耳,龍骨瓣近鐮刀形,長1.5-2厘米;雄蕊二體,對旗瓣的1枚離生;子房被淺黃色長硬毛,花柱彎曲,柱頭位於頂端以下的腹面。莢果帶形,長7.5-13厘米,寬12-15毫米,扁平,被細長糙伏毛;種子每莢8-10顆,近方形,長和寬5-10毫米,扁平。花期8月,果期11月。
產地生境
原產非洲、墨西哥,在我國台灣省有少量栽培。
種植方法
一、 施肥整地: 施肥以農家肥為主,配合磷酸鈣與有機肥。畝施農家肥4000-6000斤,複合肥30-50斤,磷肥50-60斤,把全部肥料撒後進行深耕細耙整平,做成寬一尺二寸,溝深七寸的畦,長度根據地塊而定。
二、 播種:為了保證全苗,種子用鉬肥或溫水噴淋,邊噴邊拌,拌後晾乾,即可播種,有利增產。為了促進雪參果營養體繁茂生長,要掌握適宜的播種期,過晚會降低產量,過早種子會在土壤中腐爛,造成缺苗。播種期一般以土壤溫度到6-7℃左右,以清明至穀雨期間播種為好。一般4月上旬到6月中旬均可播種。
三、 播種方法: 用人工刨穴點播,每穴一至二粒,按行距40cm,株距20cm,深度4cm穴播。畝用種2.5-3斤,苗出齊後,每穴只留一株。
四、田間管理: 農民種地都有精耕細作的傳統,“三分種,七分管”,出苗後及時查苗、補苗、間苗、中耕、除草、澆水,中耕十分重要,第一、二次中耕宜淺,以免傷根。只要不是太旱不要澆水,天氣稍旱還有利於“蹲苗”、紮根,根果增大,從而達到豐產。雪參果高40cm時要扎架引藤,每株雪參果需要一根指頭粗細的小竹竿或樹枝,將竹竿或樹枝插在株間,兩邊的竹竿或樹枝交叉扎架以防動搖, 將雪參果藤蔓引上竹竿或數架,並用繩紮好以防下滑。
五、 收穫和貯藏: 雪參果一般在11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時植株精液莖葉逐漸變黃,果莢變褐色,葉片脫落,根部土地裂縫。此時將果禾割掉曬乾,保存至來年泡水當農藥噴殺治蟲,也可以用粉碎機加工成粉末保存,果莢採用人工摘收,曬乾後人工脫粒,用布袋裝好,置於通風乾燥處,做為種用。主要收穫地下果實即雪參果。
由於雪參果具有很多優越性,深受科研部門重視,且隨著全球無公害蔬菜的暢銷,優質蔬菜品種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而天地果易栽植、全生育期無需施藥,適口性好,保健功能明顯,消費群體廣泛,用途廣、市場需求量大,易達到有機食品標準:加之它投資少、效益高、生產規模靈活,適合大面積種植。所以,其前景非常好!
主要價值
雪參果營養豐富,富含糖分和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人體必需的鈣、鐵、鋅等多種元素。雪參果可生食,涼拌、熱炒,熟吃可炒各種葷素菜,獨具特色,如做水果剝皮鮮食,入口酥甜,回味留香,經現代科學證明,它有較好藥用和保健功效的新型速生水果,具有清肝涼肺、降火、降血壓、血脂、血糖等功效,是有效的防治斑豆、暗瘡,養顏美容的天然保健果品。長期食用,有壯陽增強性功能的功效。
發展前景
經山東省鄆城縣武安鎮特種蔬菜發展基地經過幾年試種,優選提純、精心選育出適合全國各地栽培的雪參果。該品種適應性極強,產量很高。每畝產根果4000-6000斤,最高可達到一萬斤,單果重1.5-3斤,畝產種子80-100斤。地上開花結籽,地下生根結果,以地下肥大甜嫩的果實供食用。好種易管,無病蟲害。為秋末冬初市場上很好的水果,每斤售價8~12元,深受消費者青睞。
雪參果用種籽繁殖,種籽研磨調敷可治各種疥癬皮膚腫痛,有效率可達到80%以上,種莢曬乾貯存,來年泡水噴霧可治各種農作物害蟲,把種莢磨成粉,便是對農作物害蟲有特效的生物農藥,雪參果對土壤和氣候及種植環境要求不嚴,不管是在平原、山地、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只要灌溉方便都種植且均不受畜禽危害,好種易管,市場暢銷,生產過程易達到無公害生產標準,市場占有量較少,種植雪參果是發家致富的好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