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理論上,每一個工種都有證書,而且很多工種不止一本證。而在中國,僅勞動部門公布的工種就有4682個,僅僅一本證書本來就很難說明實力,尤其是一些新興職業,鑑定標準本身就比較模糊。類似所謂的“電子商務師證”、“網路編輯師證”等,就屬於“雞肋證書”。在實際招聘中,企業表示,也看到了五花八門的證書,但有參考價值的非常少,不要以為雞肋證書也聊勝於無,沒有含金量,企業根本不會買賬。原因
與時代脫節
很多人覺得沒有考證的話不能證明自己曾經學過這方面的知識,但是有了這個證書後又不能夠讓企業的僱主信服持證者能夠勝任崗位上的工作。比如電子商務師證,持證者並非都了解電子商務操作的必備知識,比如淘寶上的操作技能、網站的美工等這些知識是僱主急需的,而考證的求職者並不全部都掌握。究其原因是這些證書並沒有同步跟進社會的需求,知識陳舊,實操性不強,強調理論的知識,加上證書在社會上的普及度不高,僱主不了解這個證書的實際水平程度,所以造成這些證書變成了雞肋證書。無實際經驗
類似於這類雞肋證書的還有企業培訓師、市場行銷師、餐飲經理人等,比如企業培訓師證書,考完證書之後並不掌握企業的實際情況,讓他去培訓企業的具體員工,能力相差甚遠。餐飲經理人主要是看實際的工作經驗,並不是靠培訓一點時間就可以成為一名經理人,餐飲的僱主非常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這些證書變成了雞肋。
無實際用途
有些更加虛化的證書如“辦公能力證書”、“創新人才證書”毫無社會認知度,持有這些證書更加是沒有什麼更多的實際套用的地方,可以作為一個知識去了解,但是不要希望這些證書可以對就業起到很大的“敲門磚”作用。
弊端
現實中,一些資格證也成為藉機斂財的工具。比如,企業為獲資質拿工程,每年支付百萬元租用資格證,而一些持證人,並不從事特定職業,卻靠出租資格證牟利,由此還催生了網路中介,形成了某種利益鏈。
證書的盲目普及形成了行業準入的門檻,行政權力又通過證書進行具體化,面對這種來自政府和企業的雙重規制,考證對大多數人來說就成了一個“不得不”的選項,這時證書就成為了社會發展的束縛。
監管
2014年7月,國務院公布取消註冊稅務師等11項準入類職業資格。隨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取消註冊稅務師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後續工作的通知》,明確將註冊稅務師職業資格由準入類資格調整為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
2015年,國務院再次取消了62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截至/2015年7月,已公布取消的職業資格達到211項。有人歡呼“這些‘雞肋’證書總算取消了”,也有人擔心“之前辛苦考來的證書是不是就沒用了”。
建議
求職者應根據自身情況,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考一些含金量高且與職業發展方向相符合的證書。考證前,首先要對自身情況進行分析。1.考慮自己的學歷和專業是否有資格報考相關證書。比如建造師考證需要工程類專科以上的學歷才能報考,而會計從業資格證則沒有要求,國中以上學歷就可以報考。
2、考慮求職的方向及自己的興趣傾向。比如喜歡與人打交道的可以報考人力資源管理師之類的證書。
3、社會的需求。比如現在電子商務比較熱門,而電子商務的人才不足,淘寶大學推出的一些證書雖然不是國家部門頒發的,但是對於在淘寶上的實操很有幫助,持證人員很受僱主的歡迎。比如用友企業推出的ERP培訓,專門針對用友軟體的使用,行內人員比較認可,也會受到僱主的歡迎。這些都是社會需求和行內人員高度認可的證書,表面上默默無聞但是確實比較實用,是社會上貌似偏門而業內熱門的證書。
4、也是最關鍵的一點,要考慮職業規劃。比如考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後,下一步要在職業上上一個台階就得靠初級會計師證或會計師證書。在職業的發展上,證書有著類似於台階的作用,一步一步地往高端的證書上去努力,一般的證書都分級別,考取了證書就可以逐步提升職業的能力,獲得更高的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