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雞山村位於珠海市香洲區;北部,珠江入海口西岸,與香港隔水相望,與澳門陸路相連,始建於宋,坐南向北, 背倚青蔥翠綠的鳳凰山麓,面向浩瀚無涯的南中國海,景色如畫,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村民世代亦農亦漁,稻穀飄香,漁舟唱晚,蚝田片片,生活富庶,崇文重教。
雞山牛歌
雞山牛歌原是村中牧童自編自唱的小調,後來發展成為老少鹹宜、貧富同好的歌曲,更在清初開始形成中秋歌會的習俗。雞山牛歌旋律優美,內容豐富,雅俗共享,有反映當地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狀況、民風民俗、山水秀色的;也有反映民間智慧的猜謎、問答、詼諧對歌;更有情歌對唱、人生哲理歌、地名歌等,從各個側面反映了當地歷史風貌和風土人情。而且雞山牛歌風格獨特,其顯著特點是基本上一詞一曲,沒有固定的曲調,不同於一般民歌詞變曲不變的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雞山牛歌在清乾隆年間最為流行鼎盛,是雞山牛歌歷史上的巔峰時期。1940年淪陷後,村民不得已暫時終止了中秋歌會的傳統,但雞山牛歌仍在村民口中傳唱。日本人投降後,雞山牛歌又逐漸恢復了中秋歌會這一民間傳統,並將中秋歌會這一民間傳統一直堅持發展至解放後,而後在文革中被中斷、消失。會唱雞山牛歌的只有雞山村唐貽程等幾位老人,該種唱法獨特、旋律優美的民間音樂已經到了瀕危的境地,保護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