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頭及胸部兩側有灰白色緣毛,腹部有兩條銀白色背線,兩側有深棕色及淡黃色縱條。前翅由頂角到後緣有一條白色斜帶,此外還有5條灰色細線。後翅黑褐色,有灰黃色斜帶一條,緣毛白色。前後翅反面為黃褐色,有3條暗褐色橫帶。
卵球形,淺綠色。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80毫米。圓筒形,較粗大。體色多有變化,通常為綠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兩行黃白點,體兩側有黃色圓斑和眼狀紋,圓斑內有紅黑或黃黑兩色。第八腹節背面有尾角1個,尾角黑色,僅末端白色。
蛹長41-44毫米,筒形,棕黃色。
發生規律
該蟲1年發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來年6-7月出現成蟲。成蟲趨光性很強,晝伏夜出。成蟲交尾後,將卵產在嫩葉上,卵期約10天左右。8月上旬幼蟲開始為害,該幼蟲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陰處,其食量很大,常造成葉片殘缺不全,嚴重時葉片,花被蠶食一光,影響花卉正常生長和觀賞。8月底幼蟲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現第二代幼蟲,危害至10月,然後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蟲趨光性,可用黑光燈誘殺。
(2)保護和利用其天敵。
(3)也可進行人工捕殺。
(4)化學防治在幼蟲嚴重危害期,噴施Bt懸乳劑400-600倍液,或用35%伏殺磷乳劑2000倍液防治。
常用藥劑 Bt懸乳劑、伏殺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