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家符號

雜文是深層次的思想發掘,是厚重深邃的文學感染。 雜文不只是“事評”、“時評”,也是“‘風’評”、“史評”。 既是對雜文的“抬舉”,也是對雜文的強加。

符號簡介:符號,本名符利民。男。漢族。1938年農曆8月29日出生。籍貫湖南攸縣。1958年畢業於華中師院中文系;1958-1984年從教;1984-2001年從政,2001年退休。中國作協會員,湖北省雜文學會副會長,宜昌市雜文學會會長。教授。
發表雜文近600篇。出版有雜文集:《魔方啟示錄》、《靜觀肅思錄》、《悟思錄》、《雜文三人集》、《大千百味》、《思海擷浪》、《左口袋 右口袋》。參與主編《中國現代雜文百家百論》。
作品數十篇收入《中國年度最佳雜文》、《中國最佳雜文》、《中國雜文年選》、《中國雜文精選》、《中國當代雜文經典》等20多家出版社30多本專集。先後獲獎10餘次。作品多次被轉載、賞析、評介,或作為高校範文、考題。10餘家報刊發表有數十篇關於符號雜文的評論、漫畫及作家專訪。湖北東湖社區等網站有關於符號雜文的網頁。 符號雜文理念: 雜文是深層次的思想發掘,是厚重深邃的文學感染。當“報載”成妙藥靈丹,原發性的生活事件不再作為關注對象,“新聞由頭+實例+建設性”成萬能公式,“時評八股”,“撞車事故”有如礦難無間斷地發生,於是雜文貶值成時評,時評糟蹋成爛菜,“閱讀厭倦”、“視角疲勞”好比春節晚會上的“應景歌”如風過耳,連標題都懶得瞥上一眼。於是人們期待深度時評,期待思想含量、文化視角見長的雜文了。
雜文不只是“事評”、“時評”,也是“‘風’評”、“史評”。時評對時弊宣戰,雜文則將時弊、積弊一一收入囊中。新聞範疇的時評講求時效性,文學範疇的雜文講求文學性、“耐壓性”(壓在編輯案頭數月上年仍歷久如新)。雜文的曲折表達,是它常用的手段,也成為雋永耐品的根由,使人獲得“不虛此行”的審美愉悅。實話於雜文須實說,然而當語境受限也未必不可以虛說,曲說,反說,戲說。水管出來的是水,血管里出來的是血,那么是流,是噴,是滴,是滲,都不影響其實質。
社會批判的空間決定著雜文生存的空間。將雜文與“不穩定”掛鈎,是官能過敏症患者“找麻煩”的緣由。既是對雜文的“抬舉”,也是對雜文的強加。“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羮湯,不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小姑與姑,成為權威美食家,於家可,於大家則未必。
雜文之樹常青。驗之以史,千秋可證;試之當今,萬目為鑑。“文章信口雌黃易,思想錐心坦白難。”耐嚼耐品、齒頰留香的雜文精品,正顯時空之履痕,爍歷史之灼見。
科學民主大潮,浩浩湯湯。“德先生、賽先生”永遠是雜文的老師;“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永遠是雜文的準繩;歷史審視、人文批判,永遠是雜文的天職;血性文章,永遠是雜文的最高境界。讓人怦然心動、拍案叫好、銘心刻骨、振聾發聵以至石破天驚的劃時代之作,或許正在襁褓之中。我們應該有這種前瞻,也有這份自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