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石門

雙石門

雙石門,位於渭源南山分水嶺附近,因山谷中兩道狹窄的石門而得名。周圍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草原、雪山錯落分布,溪流如織,密布草原。草原上牛羊悠閒漫步,山坡被圍上了護欄,放養著名的珍珠雞。初冬的牧場一派祥和豐滿景象。

簡介

雙石門 雙石門

雙石門,雄壯的雪山偉岸而冷峻,豐腴的草原歡快而寂靜,雖然212國道橫穿而過,但它至今不為眾人所知。我自1997年路過以後,一直在找時間親近這片草原。今年7月,再次路過,我被她的美麗深深打動。綠瑩瑩的草原,金燦燦的油菜花,雪白的氂牛珍珠般散布其中,仿佛來到了西藏,來到了天堂。雙石門,每次都讓我心顫的草原,雖然面積並不大,但就是這孱弱中透出的陽剛,陽剛中包涵的柔美,才使的她攝人魂魄!

在進入雙石門腹地時,我們集體合了影,大家說,這是我們俱樂部的處女游,也是籌備會,就叫雙石門會議吧。就這樣,西風胡楊環保記者志願者俱樂部,在衰黃的草原上,在潔白的雪山下,靜靜的誕生了。雙石門,初冬的微風,輕拂我們的腳印,記錄了這一歷史時刻。

地理位置

雙石門位於渭源縣。其為黃土高原隴西台地邊緣與西秦嶺地槽西端兩大地質構造單位的交匯地帶,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連線處。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地形地貌,千年文明的演化、深厚的文化積澱,造就了渭源得天獨厚、頗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渭源縣位於甘肅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因渭水發源於境內鳥鼠山而得名。秦漢設首陽縣,西魏始稱渭源縣。黃土高原邊緣與秦嶺西端兩大地質構造的交匯帶,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連的地理位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造就了頗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交通方便。

近年渭源縣為開發的16處旅遊景點開通了道路,配備了必要的基礎設施。新辟旅遊道路55公里,建成橋樑及過水路面7座,修建天井峽景區步道6公里,完成蓮峰山景區石子步道320米,而且修建了各景點的山門,硬化了蓮峰山、首陽山景點的旅遊步道,維修了不二法門、瞭望塔、伯夷叔齊塑像等古建,增設了太白山風擺浪防護鐵索、天井峽吊橋,蓮峰山防護欄等安全設施。94年以來,甘肅電視台,新華社甘肅分社、定西電視台製作了《無限風光看渭源》、《神奇美麗天井峽》等4部電視專題片,分別在中央電視台2套、4套、7套節目,甘肅省電視台播放。發行了《渭水源頭》、《蓮峰山風土錄》兩冊全面介紹渭源歷史文化及旅遊資源的書籍,刊印了一套渭源風光明信片及渭源風光郵戳紀念封。1999年在蘭州金城賓館舉辦了“渭源旅遊資源推介會”。2000年8月8日,又在該賓館成功舉辦了“渭源天井峽風景區旅遊經營權出讓及旅遊項目推介會,現已有28家省內外民營企業和旅行商聯繫諮詢及考察洽談。以工藝灞陵橋為重點,同時開發了硃砂泥工藝品、根雕、藥材加工、蕨萊等山野菜小包裝、地毯等土特產品。投資100萬元建設的“蓮峰山民族度假村”現已開業運營,“太玉山莊”“雙石門避暑山莊”動土興工,其總投資近千萬元。

歷史文化

雙石門 雙石門

渭源歷史悠久,文化古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境內現大量仰韶文化、馬家窖文化、齊家文化遺址,是三大古文化的融匯之地。同時,它又是中國古絲綢南路的必經之地。據考,絲綢南路由長安出發,沿渭河西行,過隴關,經天水、隴西、渭源、臨洮、臨夏,從永靖縣的臨泮關(今大河家)渡黃河,到西寧,再從西寧西北越祁連山扁都口進入河西走廊。絲綢南路從漢代開發,到南北朝達到鼎盛。公元609年隋煬帝西巡河右,就是沿這條路段到達張掖的。

古絲綢之路上渭源境內的鳥鼠山、秦長城、首陽山等名勝古蹟,歷代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諸多寶貴手跡。如南北朝詩人庾信,隋唐詩人盧照鄰、王昌齡、岑參等都寫下了游渭源之千古絕唱。相傳原秀峰岩(今五竹寺)石窟壁畫就出自唐著名畫家吳道子之手。同時,渭河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湧現眾多的賢哲異士,名臣勛將,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佳話,成為古代人文景觀中的一枝奇葩。眾所周知的有商周聖賢伯夷、叔齊;三國名道封衡,隋代名士李安,元代藩王汪世顯,明代遺將郭節等等,它們以不朽的史實展示著古老渭源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