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遺存
雙墩遺址出土的距今約7000年左右文化遺物達600多件刻畫符號的古陶器,這些陶器紋飾簡練,手法粗獷、寫實中有誇張,風格神奇怪異,很有原始藝術的趣味和神秘感。多數刻畫有符號、圖畫,或者含有符號的組合圖畫。符號基本上都刻畫在陶碗的圈足內,僅有少數符號刻畫在碗的腹部或其他器物的不同部位,其中有大量逼真的象形動物刻畫符號,以魚紋、豬紋為多,還有鹿、蠶、鳥、蟲。蚌埠市博物館研究員徐大立說,經過研究,發現一種“四葉花”的形象不時出現,這可能是當時“物候立法”的內容。狩獵、捕魚、網鳥、養蠶、種植等內容,仿佛一幅幅“連環畫”。
考古挖掘
2014年10月中旬,備受關注的雙墩遺址開始進行二次發掘,分布在整個雙墩遺址的西北角的16個探方,考古隊一一展開挖掘。通過前期的考古發掘證實,雙墩遺址東西北三面環水。在探方內,露天土層上分布著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陶片、蚌殼、螺螄殼以及獸骨,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的將泥土與器物分離。該遺址已經出土大量器物,其中有大量夾砂陶、泥質陶等陶片,有口大底小的大型炊器以及支腳、支座。形式各異的平底釜和大量的獸骨、魚骨、貝殼,以及形似靴子、用鹿角製成的器物、網墜等。此次在遺址北部發現了一片陶片堆,南部發現了用螺殼堆砌的條帶狀溝槽,遺址外圍還有一道壕溝將其區分開來。“從這些出土的陶片可以看出,都是經過人為選擇的。此外,這與之前推斷遺址的面積不符,相比較而言面積比較小。在此區域內,發掘出大量的陶片、動物骨骼等文化遺物,而且其中的陶器絕大部分都是碎的,這可能和祭祀活動有關。”
文物價值
研究刻畫符號的專家們做出了這樣的結論-雙墩的刻畫符號與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宜昌楊家灣、秭歸柳林溪、青海柳灣以及大汶口、良渚等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刻畫符號相比,有一定相似之處,但也有自身明顯特徵。這類刻畫符號在定遠侯家寨遺址也有發現,表明它是一定地域範圍氏族群落之間表達特定含義的記錄符號。雙墩遺址距今7000年左右,陶塑紋面人頭像,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雙墩遺址發掘大面積密集出土的文物、特殊分布樣式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在國內同時期文化遺址中堪稱絕無僅有。已確定遺址北部與祭祀活動有關。
雙墩遺址二次發掘,將為探索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起源,了解淮河流域文明和黃河、長江流域文明的關係提供全新的佐證。
文物保護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