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雙城玉米品種多為高澱粉、高賴氨酸品種,品質優良,是優良的糧飼兼用玉米。可生產出來的玉米面、玉米碴子、玉米面條等產品,營養豐富口感好,讓人回味難忘。以鄭單958和澳玉1號為主栽的雙城玉米果穗呈柱狀或圓錐狀,籽粒排列整齊,成熟度好,無禿尖、無蟲蛀、無霉變、無損傷,籽粒為黃色,中齒、飽滿,百粒重大、容重高,商品品質優良。
營養價值
雙城玉米營養豐富,澱粉和賴氨酸含量高,品質優良,是優質的糧飼兼用型玉米,籽粒含粗蛋白﹥9.5%、粗澱粉﹥70.0%、粗脂肪﹥3.9%,賴氨酸﹥0.29%,胺基酸總含量﹥9.5%。粗蛋白含量比一般玉米平均值高1.34%。
產地環境
•綜述
雙城市居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年有效活動積溫2700℃-2900℃,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582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12.2千卡,無霜期125-135天,年降雨量410-52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月份,70%以上的降水在農作物生長期。市內大型加工企業廢氣、廢水、排放量均不超標,基地內無任何污染源,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三類標準。全省最高的有效積溫和生育期內適宜的降水,非常適合高產的C4作物玉米的生長,雙城玉米為一年一熟春玉米。雙城位於松嫩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土壤類型主要以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為主,其中黑土面積占58%,土壤比較肥沃,土壤有機質平均為2.74%,非常適合玉米等大田作物生長。雙城耕地總面積為224996.4公頃,玉米常年播種面積達186666公頃左右,占耕地總面積的74%。玉米是雙城的主栽糧食作物,同時雙城也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市)。
•土地資源
雙城市耕地總面積224996.4公頃,其中灌溉水田面積5742.68公頃,旱田218258.56公頃,菜田995.16公頃。牧草地17632.85公頃,其中天然草地17362公頃,人工草地270.85公頃。未利用土地總面積46000.46公頃,其中荒草地3149.98公頃,鹽鹼地75.2公頃,沼澤地466.98公頃,沙地118.05公頃,其它未利用土地743.25公頃。
•水利資源
雙城市三面靠水,松花江位於北部,流經四個鄉鎮,流程全長65公里,拉林河圍繞南、西邊境,流經七個鄉鎮,沿我市流程全長135公里。雙城市水資源由兩部分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資源一部分為境內地面徑流量,另一部分為過境的江河水。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全市可開採的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83億立方米,年開採量為0.3億立方米,占可開採量的16.4%。
•畜牧資源
雙城市也是全國畜牧業生產先進縣,畜牧資源豐富。2010年,養殖29萬頭奶牛、50萬頭肉牛,109萬頭生豬、3000萬隻家禽。以玉米為主的糧食產業為畜牧生產過腹轉化增值提供了大量的飼料原料。
歷史淵源
雙城市玉米栽培歷史較久,據《雙城縣誌》記載,可追溯到1815年。
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清廷諭準吉林將軍富俊屯墾,在雙城子建城設治,其後兩年移墾耕耘,就已有小面積玉米的種植。從民國、偽滿直到新中國成立,雙城玉米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雙城玉米種植的歷史較久,有文字記載的可以追溯到民國之前(雙城縣誌)。雙城玉米的歷史就是一部光榮的歷史和雙城經濟發展的歷史。在雙城“紅色旅遊景點”-“四野前線指揮部”紀念館有一張照片,一伙食房的牆上掛著的就有一串老玉米吊子。
建國後雙城玉米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2005年至2010年,雙城先後兩次向國家申請創建兩個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並通過國家檢查組的驗收,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雙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
生產情況
2013年,雙城玉米地域保護範圍面積為219333公頃,地域內玉米生產面積為186666公頃,總產量為1680000噸。
產品榮譽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雙城玉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雙城玉米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雙城市雙城鎮、幸福鄉、東官鎮、周家鎮、新興鄉、五家鎮、公正鄉、農豐鎮、永勝鄉、臨江鄉、水泉鄉、杏山鎮、團結鄉、萬隆鄉、樂群鄉、同心鄉、希勤鄉、韓甸鎮、金城鄉、蘭棱鎮、朝陽鄉、單城鎮、聯興鄉、青嶺鄉等24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25°41′00″-126°42′00″,北緯45°08′00″-45°43′00″。
質量技術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雙城市是典型的平原農業大縣(市),是全國聞名的產糧大縣(市),是農業部和省糧食高產創建示範點。雙城市在農業生產中充分發揮平原大市農業生產上機械化水平程度高的優勢,使農機田間作業率達95%以上。在大力推廣普及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同時,重點在技術的綜合配套和集成使用上下功夫,探索總結出了以機械耕作、播前坐水、種子催芽、配方施肥、增施農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密植高產的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模式,並採取“統一整地、統一品種、統一施肥、統一管理、統一收穫”等“五統一”生產管理方式。提高了單產,確保總產,增強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玉米的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包括:
一是通透密植栽培。將70厘米的標準壟並成140厘米大壟,壟上雙行種植,行距40厘米,壟距100厘米,人為創造邊行優勢,種植密度增加40%;配套套用深松整地、測土施肥、增墒播種等技術措施。
二是保護地通透密植栽培。在通透密植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配套保護地措施,可增加積溫200-300度,使農作物生長期延長10-15天,有效解決高產晚熟品種不能短期成熟問題,畝產實現噸糧。
三是小壟密植栽培。在70厘米標準壟的基礎上,按照“增加1斤種子,增產百斤糧食”的目標,精選收斂、半收斂型優良品種,合理增加種植密度,使畝保苗由原來的3300株提高到4000株。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雙城玉米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玉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生產和管理,產地環境符合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條件,農藥使用符合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肥料使用符合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嚴格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有關規定。
•標誌使用規定
雙城玉米生產基地的生產經營者或加工企業,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的雙城玉米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同時,生產經營的農產品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加貼標誌要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建立包裝標誌印刷審核備案制度和標誌使用管理制度,加強標誌使用監督檢查,嚴厲查處仿造、冒用、超範圍使用標誌等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健全標誌監管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