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秋江

雒秋江,1956年出生,理學博士、博士後。現為新疆農業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反芻動物營養、飼料資源開發和集約化綿羊生產模式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各類科研項目21項,在國內外發表科研論文90餘篇。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專家,農業部高級專家。

詳細履歷

雒秋江,1956年生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197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74年蕭山中學高中畢業,後待業一年,又在杭州建築工程二公司當泥瓦工三年,1978年考入浙江農業大學獸醫專業學習(本科),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入南京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動物生理生化專業學習,研究方向農畜營養生理(瘤胃消化代謝),獲農學碩士學位。1985年自願來疆在新疆八一農學院畜牧系工作,從事動物營養與飼料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88年由國家公派赴英國羅維特研究所暨阿伯丁大學生化系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動物生長內分泌學,從事大鼠和綿羊肝細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的產生的研究,獲理學博士學位,後又從事綿羊肝臟氮代謝的博士後研究。1993年回國,在新疆農業大學主持動物營養實驗室的工作,主要從事教學和反芻動物營養、飼料資源開發和動物生長調控方面的科研工作。1993年被聘為副教授,1994年被聘為教授。主持新生反芻幼畜營養生理的研究、生長激素免疫提高綿羊體增重的研究、肉綿羊營養需要參數研究與套用等研究課題。

職務

發表科研論文40篇。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動物生理生化學會理事,中國動物營養學會理事,新疆畜牧學會副理事長,新疆科委生物技術專家組成員,自治區專家顧問團成員。曾任動科系主任,副校長,現為新疆農業大學校長。另外他還親自擔任新疆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本科生營養學課程的老師。

主要觀點

“要發展特色農業,首先要正確判斷新疆的農業資源量,認準‘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方向,重點把產品定位於區外市場,實現生產方式的集約化,才能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1當“特色農業”成為一個在各級檔案及報刊中出現頻率極高的詞,新疆農業大學校長雒秋江在2008年初召開的自治區農業工作會議上,就“新疆特色農業究竟應該‘特’在哪裡”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4月18日,雒秋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雒秋江,新疆農業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反芻動物營養、飼料資源開發和集約化綿羊生產模式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各類科研項目21項,在國內外發表科研論文90餘篇。199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專家,農業部高級專家。

首先要正確判斷新疆農業資源量

“要發展特色農業,首先要正確判斷新疆的農業資源量。”雒秋江說,新疆獨特的水土光熱資源為發展規模型、集約化特色農業提供了先決條件。二十世紀90年代,中央曾明確提出,要把新疆建成全國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糖料、畜產品、瓜果基地。

雒秋江說:“‘基地’是一個批量生產的概念。比如黑龍江省是國家商品糧供應基地之一,它擁有的1.8億畝土地,其糧食總產量占到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0%左右。”雒秋江介紹說,新疆土地面積雖然有166萬平方公里,但綠洲面積僅占土地總面積的4.27%,可耕面積只有5000萬畝,且綠洲之間的距離跨度大、不相連續,造成土地資源絕對面積大,但有效面積少。

“為數不多的綠洲是承載人口的主體,目前新疆的綠洲人口密度已經接近內地中等發達省區,人口總量已經超出了綠洲的承載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新疆並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地大物博’,作為‘基地’建設,它的農業資源量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雒秋江舉例說:“在南方一年可以種三季,新疆受自然條件影響,除南疆個別地方一年能種兩季外,大多數地區一年只能種一季;在發展畜牧養殖業中,更是有很多的制約因素,比如發展養豬業,最適宜的溫度是22℃,而新疆的冬天要保持這個溫度就需要燒很多煤,成本必然增加……”他說,由於遠離我國中心消費市場,產品運輸費用高,以及灌溉農業成本高等因素,新疆傳統農產品在區外市場往往缺乏競爭力。在農產品短缺時代基本結束之後,依靠傳統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來提高農民收入的空間已經變得越來越小

“在這樣的自然地理條件約束下,新疆傳統的種植業、畜牧業必然受限。新疆農業要闖出一條新路子,必須發展特色農業,選擇生產具有較高附加值的名、優、特農產品及深加工產品,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這是提高該區農民收入的現實選擇,也是我們的唯一出路。”雒秋江說。

“特”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特色農業主要突出‘特’字,要在品質上具有絕對競爭優勢。所以新疆發展特色農業,必須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雒秋江說。

“有些東西只有新疆有,比如全國的阿魏菇只有新疆阜康的有藥用價值,新疆還是我國唯一的巴旦杏適宜栽培區,雪蓮花、紅景天等藥材也是獨一無二的……”雒秋江說,“有些東西雖然內地也有,但我們的質量更勝一籌。比如棉花,由於新疆獨特的棉花生產環境和栽培技術,棉花品質高、色澤好、纖維長,質量比內地要好;內地紅棗在收穫季節受陰雨天氣影響,很難獲得乾棗,但新疆紅棗則無此後顧之憂;額敏縣紅花籽亞油酸含量高於世界各地……這些東西才是特色。”

雒秋江說,新疆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但奶牛業的發展取決於飼料資源,儘管新疆擁有7.6億畝草地,但這些草地大部分產草量很低,加之新疆的土地資源有限,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耕地去種植飼草,這使得奶牛業的發展規模受到限制。另外,新疆奶牛低產出、低效益的問題也非常突出。我國奶牛平均年產奶量為3500千克,只相當於世界平均年產奶量的2/3,新疆奶牛平均年產奶量水平又只相當於全國的40%。加之新疆的主體民族素有飲奶習慣,人均消耗多,其剩餘總量對全國來說只能是個補充,在國內仍處於落後水平。

新疆特色農產品應定位區外市場

對於如何進一步發展、壯大新疆的特色農業,雒秋江建議:一定要將產品推向區外市場,走農業現代化道路,實現生產方式的集約化。

雒秋江拿目前放牧加育肥的牛羊肉生產方式打比方,他說,相對於過去的將在草場放牧的牛羊直接上市,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然而,目前的這種牛羊肉生產方式仍有生產力水平低下,對天然草地破壞嚴重等諸多不足,特別是就現代化畜牧業和優質高效牛羊肉生產而言,則差距更大。

所以,從現代農業的角度看,現在的農業生產方式必須圍繞著提高生產力水平、保護生態環境和保證可持續發展進行變革,這就是向集約化生產方式的轉變,實現本質上的高效益經濟。

“從昌吉賣到烏魯木齊的農產品,對發展區域經濟來說意義相對較小,新疆特色農產品應定位在區外市常”雒秋江說,我們應積極扶持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努力創造出一批高質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優勢特色產品,鼓勵新疆特色產品走向區外市常

他說,特色農業是新疆農業發展中的又一次大的變革,具有深遠的意義,只有揚長避短,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充分發揮優勢產業的帶頭作用,才能使新疆特色農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促進新疆的農業生產、農村經濟、農民收入迅速增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