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存最大的喇嘛廟,原是明朝內宮監太監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建為胤禛的府邸,稱貝勒府。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后,改稱雍親王府。胤禛登基後,把府邸的一半改為黃教上院,一半作為皇帝行宮。雍正去世後,靈柩停放在雍和宮內,把宮內的永佑殿等主要殿堂改為黃色琉璃瓦,與皇宮殿宇相同。後雍和宮成為清朝皇帝供飼祖先的影堂。乾隆九年(1744)改為喇嘛廟,為清政府管理喇嘛教事物的中心。
雍和宮以及周邊是中國文化的思想庫,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是包涵文化理念的遊覽勝地,宣揚中國哲學思想文化,對中國味道的強化是設計中的重點。各種景致的運用,將使設計貼近地理和文化環境。營造本站金碧輝煌的視覺效果,表現厚重的文化感。
雍和宮站是北京捷運5號線中,唯一一座縱向立了三排大柱子的站台。站台採用複合式,兩側站台中間有一個錯層的台階。施工方向記者介紹說,這是出於對文物保護的考慮在已有的站台上行方向壘了一層。
雍和宮站的立柱全部採用正紅色,護欄全都採用漢白玉雕花製成。雕花護欄在錯層之間一字排開,圖案包括龍、牡丹等中國傳統圖案。
此外,站內的兩張巨幅鍍金壁畫將車站裝飾得金碧輝煌,極具東方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