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朝鮮族中學

集安市朝鮮族中學

集安市朝鮮族學校於2004年9月成立,坐落在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美譽的集安市區東北角,位於巍峨的大禹山麓。這所學校是在原集安市朝鮮族中學的基礎上,將全市12所中國小合併重組的一所九年一貫制的集中、小、幼為一體的綜合性寄宿制學校,現已成為集安市朝鮮族教育的最高學府。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集安市朝鮮族學校於2004年9月成立,坐落在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美譽的集安市區東北角,位於巍峨的大禹山麓。這所學校是在原集安市朝鮮族中學的基礎上,將全市12所中國小合併重組的一所九年一貫制的集中、小、幼為一體的綜合性寄宿制學校,現已成為集安市朝鮮族教育的最高學府。

師資力量

0

學校占地面積14553平方米,擁有教學樓2棟,中學部教學大樓3層,坐北朝南;新建國小部教學大樓5層,坐東朝西,前面是寬闊、平坦的操場。校舍建築總面積6775平方米。設有教學班22個,其中幼稚園有4個班級,國小有9個班級,中學有6個班級,職高有3個班級;在校學生583人,其中幼稚園學生數88人,小學生254人,中學生167人,職業高中生74人,住宿生總計217人;教職工93人,其中幼稚園教師14人,國小教師20人,中學教師32人,職高教師14人,食堂職工8人,宿舍管理員5人。

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有高級教師6人,中級教師50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通化市級優秀教師10人,學科帶頭人2人,骨幹教師2人,科研名教師1人,校級骨幹教師節6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

教學設施

0

學校具有一流的教學設備和辦學條件。新建總面積4300平方米的教學樓、食堂、宿舍樓。設有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計算機教室、圖書室、活動室。有速印機、投影機、筆記本電腦,電腦11台,電視27台,VCD15台,汽車1輛。安裝兩個太陽能熱水器、配備兩台洗衣機。學生食堂、洗浴室等一應俱全,學生宿舍有4人間、6人間,國小部有專任教師陪住、陪吃、陪睡,管理學生,照顧學生,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
在學科設定上,中學設有朝語文、漢語文、數學、英語、政治、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音樂、體育、美術、勞動技術、計算機等學科,而且這些學科全部都是用朝鮮語授課。職業高中班設有朝鮮語文、韓國語、英語、日語、翻譯、公關、計算機等學科。職業高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了95%。

教學成果

0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01—2003年,學校參加通化市朝鮮族學校聯考連續三年獲總成績第一名。2003年,學生在全省電子琴大賽中分別獲得金獎、銀獎。自集安市朝鮮族中學建校以來,先後向社會輸送了國中畢業生2281人,高中畢業生752人,職業中等專業畢業生222人。學校先後被評為集安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吉林省達標學校,通化市教學成績一等獎。1997年,被評為吉林省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先進學校。
學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以“教師人人發揮才能,學生人人成為人才”為核心理念的人才教育模式。辦學方針是學校形象:求學的殿堂,成長的樂園,人才的搖籃;教師形象:教育的開拓者,學習的引導者,人才的培養者;學生形象:講文明,講禮貌的學生,自學成才的學生,和諧發展的學生;家長形象:參與型父母。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正當人格的學生;具有創造性能力的學生;具有身心健康的學生;開拓進取的學生;與時俱進的學生。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集安市朝鮮族學校作為集安市教育的視窗學校,非常願意發展和建立同韓國兄弟學校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加強對外交流,推動教育教學活動。也非常歡迎韓國兄弟學校來我校指導、觀光、作客。

學校領導

校 長:朴正福校 長:朴正福

朴正福校長1954年10月5日出生,1980年畢業於吉林省延邊大學朝文系,並於同年參加教育工作,在集安市朝鮮族中學任教十餘載。後由於工作突出調入集安市教師進修學校民教部,歷任民教部教研員、民教部主任。由於工作需要於2000年出任集安市朝鮮族學校校長職務。
自任校長以來,他勤奮好學,廉潔自律,勇於創新,開拓進取。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用“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導自己的工作。帶領學校班子及教職工深化改革,堅持以人為本,以目標管理為手段,以開辦具有專業特色學校為突破口,不斷創造學校發展的新優勢。

朴正福校長上任之初,面臨著眾多的難題:辦學經費緊張,教工隊伍人數多,服務意識差,生源急劇下降等等。五年來從轉變教職工觀念入手,建立適應市場發展的新機制,明確了辦學方向,制定了辦學策略,大膽改革創新。2004年8月在市政府、教育局的主持下,全市民族中國小實現合併辦校,成立了集安市朝鮮族學校,由朴正福出任校長。學校成立之初,困難重重,但朴校長沒有退縮,堅持“質量興校,信譽第一,創新務實,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並付諸於實踐,走出了一條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之路。

首先,加強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整體教職工隊伍的素質。(一)實現觀念轉變,在思想上倡導知識管理,在管理上強化目標,在開發人的潛能上下工夫。(二)是實施教育教學目標管理,為增強實效性,堅持一把手主抓教育教學工作。(三)課程設定創新,把九年義務教育和職高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0

其次,多方努力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在市政府、教育局的關懷下,學校宿舍樓按期竣工,各班級安裝了電視機、VCD,學校購置了筆記本電腦、投影儀、30台電腦,專設了電腦教室、音樂室、美術室,為學校創新教育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積極尋找市場,充分利用資源,多渠道辦學。朴校長親自赴各大城市考察,了解市場需求,把適合學校發展的專業辦大、辦強。經過調整,形成了以韓國語、計算機,中韓翻譯、日語、英語為主要特色的職業教育。
經過短短一年的改革、探索與創新,學校的改革迅速在企業、社會得到了認可,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讚譽。質量興校,誠信為本,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在新形勢下,他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瞄準市場,抓住出口入口,發展內涵,不斷創新,在創建特色學校上下工夫,爭取為集安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