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仕軒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豈如陽羨一丸泥”。雅仕軒紫砂壺是中國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
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說雅仕軒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雅仕軒紫砂壺歷史
雅仕軒紫砂壺,始於明代正德年間。宜興紫砂壺是藝術品,它形制優美,顏色古雅。另一方面,它又是實用品,明清兩代,伴隨著瓷器的興盛,宜興紫砂器藝術也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邵友蘭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緻,質堅如玉為一絕”。所用印章有橢圓式帶邊紋的“陽羨邵友蘭制”,還有帶邊的方章“友蘭秘制”,小印楷書“友蘭”二字,銘刻一般署名“二泉”所作。由於紫砂藝人的印章材料堅固,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終生都在使用,因此印章款的鑑別是判斷紫砂壺作者的一個直接依據。
1950年至1960年的宜興紫砂壺,是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品種,這個時期的紫砂工藝,可以說是紫砂製造工藝能夠流傳至今、發揚光大的一個重要原因。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歷經戰亂的宜興紫砂從業者僅存五十多人,而制壺的老藝人更只剩下二十多人。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老藝人組織起了合作社,恢復了紫砂壺的生產。這個時期出現了朱可心、王寅春、顧景舟、吳雲根、蔣蓉、裴石民等一批壺藝大師,這些大師的作品,精品迭出,砂質優良,工藝規範,受到了壺具收藏愛好者的追捧與青睞。
雅仕軒紫砂壺特點
由於雅仕軒紫砂壺特殊的材質,使其具備了以下幾個特點:
1.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能使茶葉越發的醇郁芳沁。
2.紫砂器使用的時間越長,器身就越光亮,這是因為茶水本身在沖泡過程中也可以養壺。
3.紫砂器的冷熱急變性好,即可以放到火上燒,也可以在微波爐中使用而不會爆裂。
4.傳熱慢,而且保溫,若使用提攜無燙手之感。
5.坯體能吸收茶的香氣,用常沏過茶的紫砂壺偶爾不放茶葉,其水也有茶香味。
6.紫砂壺的泥色與經常沖泡的茶葉有關,泡紅茶時茶壺會由紅棕色變成紅褐色,經常泡綠茶時,砂壺會由紅棕色變成棕褐色。壺色富於變化頗耐人尋味。
7.宜興紫砂有很好的可塑性,入窯燒造不易變形,所以成型時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各種器形,使紫砂器的花貨、筋紋的造型能自成體系
8.獨特的透氣性能。所制的花盆透氣不透水,栽培花木極易成活,不容易爛根。另外其透氣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變味,而且隔夜茶也不會餿。
雅仕軒紫砂壺製作
加彩
宜興紫砂壺加彩,是紫砂與釉上彩工藝的結合,始創於清聖祖康熙末年,流行於乾隆年間。這類加彩紫砂壺,是精工細作而成的,為了使本色紫砂器繪上釉彩,進行了二次燒制。從事描繪彩釉的能工巧匠們用各種色彩的釉料,描繪人物、山水、花卉以及書法等各種圖案,使壺的彩釉裝飾得雍容華貴,艷麗多彩。這時的紫砂已不是一件實用品,它已經成為宮廷顯示國力昌盛的標誌,也是貴族們展示自己身份、地位象徵的器物。
據史料記載,宜興紫砂壺在明朝末年,大量被出口至歐洲大陸,並被外國商人命名為“中國的紅色瓷器”。有關專家介紹到,準確的講,紫砂並不是瓷器,它是一種更接近陶的器物。宜興是中國紫砂壺的故鄉,早在500多年前的明朝,宜興的紫砂壺已經出名。便利的交通使當年的紫砂壺,被傳播到了東南亞及歐洲各國。
成型
宜興紫砂壺的造型千變萬化,其造型採用全手工的拍打鑲接技法製作的,這種成型工藝與世界各地陶器成型方法都不相同。這是宜興歷代藝人根據紫砂泥料特殊分子結構和各式產品造型要求所創造的。清末時期有用模製或轤轆成型的工藝。不論圓、腰圓、四方、六面、側角、高矮曲直都可以隨意製作。同時還為造型的平面變化提供條件,這就形成紫砂結構嚴謹、口蓋緊密、線條清晰等工藝特點。壺蓋的製作最能顯示出其工藝技術水平。圓形壺蓋能通轉而不滯,準合無間隙搖晃,倒茶也沒有落帽憂;六方壺蓋,無論從任何角度蓋上,均能吻合得天衣無縫。所有這些獨特的高難度的成型技法,是其他陶瓷產品無法比擬的。
式樣
據專家介紹,一把紫砂壺準確地說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而從製作的工藝上細分,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等三種。壺蓋有嵌蓋、壓蓋、截蓋;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謂紛繁多樣。 歷代流傳的紫砂壺型制都有一定名稱,至今還有數十種流行。如洋桶、一粒珠、龍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魚兒龍、壽星等,仍普受歡迎。現代人較注意紫砂壺的收藏價值,單從其收藏價值考慮,紫砂古壺價值連城、寸柄之壺則更珍貴。
雅仕軒紫砂壺鑑別
近幾十年來,經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不懈努力,同時也結合地下出土文物的印證,對於雅仕軒紫砂壺製作年代的鑑定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基本上可以根據砂質、顏色、加工手法、造型等諸多方面綜合分析出作品的大致年代,不會有很大的差距。
明清兩代紫砂壺的生產完全是家庭式的作坊制,器物側重反映的是紫砂藝人的個人風格,或規矩嚴謹,或粗放豪邁,或素麵素心,或裝飾華麗。“自古茗壺似名人”是說壺的風格與古代文人雅士一樣,各有千秋,而絕不雷同。藝師們從不同的角度、層面展示出個性風采。各具特色就形成了同一個時代個性之間的極大差異。雅仕軒紫砂壺的鑑定則還處在摸索探求階段,大體可以從五個方面來考慮。
(一)、紫砂壺的實用性
紫砂壺是用於泡茶注茶的。所以,選購時不妨先就其實用的功能加以考量。優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其容積和容量的恰當,壺把的便於端拿,壺嘴出水的流暢,讓品茗沏茶得以得心應手。因此,選購紫砂壺應依據個人的飲茶習慣,考量壺的容量,壺嘴出水的順暢,壺把執握的舒適等等。因為,透過使用上的舒適感,可以產生情感,愉悅身心,百玩不厭,讓人珍愛有加。
(二)、紫砂壺的工藝性
紫砂壺的工藝性是指製作的技術水準,也是評審壺藝優劣的準則。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交待清楚與流暢。尚須審視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藝水準。
泥:
紫砂壺獨特之處在於其製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性。所以評斷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在於其用泥的品質。雖然泥色的變化,只給人帶來視覺感官的差異,與其使用的功能無關。但就使用的習慣而言,紫砂壺藉著泡茶品茗不斷地撫摸,透過手感的舒服,則可達到愉悅心靈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艷、質不膩”的顯著特性。所以,選購紫砂壺應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量。
功:
是指壺藝的功能美,有別於實用功能的訴求點。這些年來大陸市場逐漸開放,台商大舉介入紫砂市場,遂使砂壺市場益形蓬勃發展,砂壺產品屢有新作問世。只是紫砂藝人創新作品,徒講造型的形式美,卻忽視了功能為用的美。蓋有些藝人自己不飲茶,所以對飲茶習慣知之甚少,這種情況直接影響了砂壺功能的發揮,相信在泡茶、品茗的使用過程,有的砂壺已然出現「中看不中用」的重大缺失。紫砂壺的功能美主要表現在容量適度、高矮得當、口蓋嚴謹及出水流暢四個方面。按台灣家庭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聚飲,宜採用容量350毫升為佳,無論手拿手提都只需舉手之勞,所以人稱“一手壺”。
形:
即壺的形象,也就是形狀樣式。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其間蘊藏了豐富多采的完美器形,匯集了歷代藝人的創作智慧和心血結晶,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讚譽。至於選擇何種形狀樣式的壺為佳,則因各人心理需求的不同,很難論定。不過,因紫砂壺屬於整個茶文化組成的部份,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應屬茶道所追求的“滌淨煩囂,淡泊明志,超世脫俗”的意境。而“古拙素雅”與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所以紫砂壺的造型考量應以能表現古拙氣氛的為優選。
款:
即壺的款識。紫砂壺的署款,素來非常講究。它不同於一般作品的自屬圖章戳記式的格局。因壺藝的韻致格調和書法繪畫藝術同傳,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鑑賞紫砂壺款有兩個意義:一是監別壺的作者是誰;一是欣賞鐫刻的詩詞書畫及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壺的裝飾藝術結合了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一體的藝術特點。所以欣賞一把紫砂壺,除講究泥料、造型及製作技藝之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諸多方面,給每一位壺藝愛好者帶來更多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