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伊瓦什凱維奇

雅-伊瓦什凱維奇(1894——1980),波蘭作家。作品有《紅色的盾牌》、《榮譽和讚揚》等。作品《蕭邦故國》選入高中教材。他戰前的作品常表現出孤獨感,以普通人的遭遇來反映時代的面貌,有時流露出悲觀主義情調。

個人簡介

伊瓦什凱維奇(1894~1980),波蘭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出身於烏克蘭農村一個愛國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輔一所大學學習法律和音樂。1919年發表第一部詩集,同時在華沙和杜維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組織“斯卡曼德爾”詩社。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門工作,曾遊歷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這期間發表的詩集《白天的書和黑夜的書》(1929)、《回到歐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記述了詩人遊歷國外的各種感受,同時表達了作者的藝術觀。長篇歷史小說《紅色的盾牌》(1934)以波蘭11世紀社會為背景。劇本《諾漢特之夏》(1936)、《假面舞會》(1939)分別寫蕭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戰前的作品常表現出孤獨感,以普通人的遭遇來反映時代的面貌,有時流露出悲觀主義情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任波蘭議會議員、保衛和平者委員會主席和作協主席。

個人著作

他的詩集《另外的生活》(1938)、《奧林匹克頌》(1948)揭露德國法西斯屠殺各國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辮子及其他詩歌》(1954)、《陰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節》(1963)、《一整年》(1967)等,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生活、大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中短篇小說集以《新的愛情及其他短篇小說》(1946)、《老磚瓦廠》(1946)、《義大利短篇小說》(1947)、《1918至1953年短篇小說集》(1954)、《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說》(1960)、《關於狗、貓和魔鬼》(1968)等寫得較為成功。中篇小說《聖女約安娜》(1943)描寫17世紀波蘭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編成電影。長篇小說《榮譽和讚揚》(1956~1962)描寫波蘭貴族地主和其他階層人物的命運,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波蘭的生活。此外還著有關於蕭邦和巴赫的評傳等。他的作品語言樸質、流暢,情節引人入勝,心理描寫細緻入微。他曾三次獲得波蘭國家文學獎一等獎,1969年獲得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授予的約里奧·居里金質獎章,1970年獲列寧獎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