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
學校現開設計算機及套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會計、電子技術套用、測量工程技術、工業與民用建築、採礦技術、礦井通風與安全、物業管理、礦產資源管理、建築經濟管理、環境治理技術、機電技術套用、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等十八個專業,並開設五年制高職大專班。附設煤礦特種工技術人員培訓中心、國家級職業技能鑑定所等。
開設物理、化學、建築、電工電子、通風與安全、採掘運輸、採煤、地測電焊、機加工等專業實驗室,具有良好的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實習實驗條件和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
儀器設備
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書刊、雜誌齊全,有圖書6萬餘冊,並建有一流的語音室一座、多媒體電教室六個,擁有350多台多媒體計算機的計算機網路中心,電教攝製中心,班班配備電視機、投影儀。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在校生3600人,教職工201人,其中教師120人,高級職稱37人,中級職稱51人,雙師型教師42人。
辦學成果
建校二十四年來,學校已向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優秀畢業生7600多名。他們中絕大多數已成為社會各行業特別是煤炭行業的技術骨幹,部分同學成長為全國煤炭戰線先進標兵和省級勞模。學校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和獎勵:94~2004年每年被大同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96年被省煤炭廳評為:91~95年度中專教育先進單位,98年被省教委命名為首批精神文明學校,2001年被省教育廳、省中專教育學會評為教改先進學校,2002年被省政府授予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2003年被省教育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經貿委授予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4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
畢業生除了獲取學歷證書外,每人至少取得2~3門職業技能資格證書,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就業能力,同時學校實施就業指導,推薦學生就業,學校先後和廣東、深圳、上海等人才市場建立了固定的聯繫渠道,畢業生安置率達到了90%以上。
為解決學生讀書難的問題,學校於2000年11月啟動了“中西部教育扶貧工程”,將學生學費從每年2500元降到1500元。對在校特困生,每年給予300~1000元的補助。學校每年還拿出10萬元作為獎學金,按時足額發放固定生活補助,確保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雁北煤校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專業拓展,新開設的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物業管理、環境污染治理、礦產資源管理等大熱門專業,受到各方歡迎,也為學生畢業後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新推出的一系列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的改革措施,給雁北煤校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在校學生規模從1999年的1490人上升至現今1800人,學校先後獲得省文明學校、省重點中專、市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殊榮。
文化傳統
學校貫徹“以學生為本”的辦學指導思想,以“寬專業、厚基礎、高素質、多技能”為學生培養目標,以“團結、嚴謹、務實、創新”為校風,以“博學、博愛、自律、奉獻”為教風,以“勤學、善思、自立、篤行”為學風;以“敬業、團結、高效、創新”為校園文化精神內涵。實行嚴格而科學的教學管理,啟動“名師工程”和“名校工程”,培養“會學習求知、會實踐創新、會團結協作、會生存發展、會忠誠負責”的具備“一筆好字、一篇好文章、一付好口才、一手計算機技能、一口流利英語”的通用型、技能型人才,學校每年舉辦校園文化節、科技節、體育節、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科學文明的生活習慣,營造出團結、和諧、輕鬆、活潑的校園文化氛圍,推動學校精神文明的建設。
學校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向管理要質量。在內部管理上採取了一系列量化考核、擇優劣汰、競爭上崗等激勵手段。實行了中層幹部競爭上崗,教師職務高職低聘、低職高聘、末位淘汰制等措施,有效地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在教學上嚴格治學、嚴格治教,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校從課程設定、實驗實習手段上進行大膽的改革,減小課堂教學時數,擴充實驗課時,按教學與實踐1:1的比例安排教學,為適應市場需求,學校本著“立足行業,服務社會”的辦學方向,根據經濟結構需要,提出了“專業設定跟著經濟走,人才培養圍著市場轉”的大思路,實行了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積極開展訂單培養,實現培養與就業的有效銜接。學校先後開設了計算機操作工、電工、採煤工、測量工、煤質化驗工、製圖員、預算員、質檢員、公共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等考點,為學生考取證書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