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兒落過得勝令·退隱

雁兒落過得勝令·退隱,是一首由元代 作家 張養浩 著作,情感豐富,表達其鬱郁不得志的散曲·小令。

基本信息

名稱:【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退隱
年代:元代
作者:張養浩
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雙調
曲牌:雁兒落、得勝令

作品原文

【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
退隱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去晦明,雲共山高下。倚杖立去沙⑴,回首見山家⑵。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雲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⑶,雲山也愛咱⑷。

注釋譯文

[注釋]
⑴去沙:猶言如海。
⑵山家:山那邊。家,同“價”。
⑶行踏:走動、來往。
⑷咱:自稱之詞。
[譯文]
白雲飄來,山勢迷濛,景物更佳。白雲飄去,山色晴明,美如圖畫。山因雲來雲去忽明忽暗,雲因山勢的高低忽上忽下。我倚著手仗站立在高山雲海之中,回頭看見了山那邊的風景:野鹿在山草叢中安眠,山猿在野花中玩耍。我愛這變幻迷人的雲霞,愛這秀麗的山峰,它的富貴無法估計。我邊走邊看,那雲山對我也充滿愛意。

作品簡析

這是一首帶過曲。此曲從曲詞的內容來看,當是作者隱居歷城時的作品。全曲寫雲、寫山,畫就一幅雲山飄渺的優美圖畫,流露出作者對雲山圖景的依戀和熱愛。前面的《雁兒落》,純粹描摹自然風物,從雲、山的映襯關係上,寫出了雲山景致的變化之勢。可以說是“無我之境”。後面的《得勝令》是“有我之境”。“倚杖”兩句寫人看山,接著就寫人被山景所陶醉。最後人、山之間似乎產生了濃厚的感情,造成了物我渾然一體的交融境界,完成了這幅絕妙的山中行樂圖。這正是作者理想的退隱生活,事實上有著濃厚的主觀色彩。

作者簡介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他“幼年好學,讀書不輟”,二十歲被薦為東平(今屬山東)學正。後歷任縣尹、監察御史禮部尚書等官。為官清正廉明、直言敢諫。英宗時曾上疏諫元夕內遷張燈為鰲山,後感仕途險惡,棄官歸隱奉養老父。後朝遷七次徵召,“皆不赴”。公元1329年(文宗天曆二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災,到任四月,就以積勞成疾,卒於任上。著有《雲莊休君自適小樂府》,多為辭官歸隱後所寫,既謳歌了隱居之樂,也揭露出仕途險惡,世態炎涼。還有些關懷民生疾苦的作品,與一般接近市井勾闌的作家不同
張養浩像張養浩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