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此畫大體可分為遠景、中景、近景三段式:遠景為高山峻岭,懸崖峭壁,主峰巍峨,形勢十分險峻;中景為山腰,和懸崖峭壁夾江對岸的平緩山坡,期間樹木和雜草叢小;近景為山坡和平地,長有幾棵樹幹粗大的蒼松和雜樹,有的盤根虬曲,枝葉茂密,樹蔭下的茅亭座落期間,彎樹下有一位長者,站在水畔乎坡上,作回首之狀,觀賞山色,後有一僮子攜琴隨後。畫面的右側為開闊湖面,湖水平如鏡,平湖灘渚參差。此幅有項元汴、耿信會藏印多方。
明吳訥題跋:“合人風度冠時流,筆底江山不易求。退直歸來思故隱,滿懷清興付滄州。孟端善竹樹山水,人有求者,率寫一樹一竹,一日退直,興懷故山,乃寫隱居圖遺其友胡汝器。後一年,汝器持示予,因題此,以見孟端山水不易得,而汝器見重於孟端者弗淺也。吳訥敏德識。”
創作背景
王紱一生中曾畫過多幅隱居圖,這與他個人的身世際遇相關,如曾滴戍山西朔州長達二十年,建文二年(1400)才返歸江南,隱居無錫九龍山,且作了《秋林隱居圖》。此幅《隱居圖》作於任官期間,抒寫他身居廟堂,心懷林泉的志向和情操,所渭“滿懷清興付滄州”,其心情與作《秋林隱居圖》時已大不相同,增添了恬靜安逸的情致,這與他的地位、心境的變化密切相關。
從吳吶題識中可知,此畫為王紱為好友胡汝器所作,以吳訥詩題“退直歸宋思故隱”,可知王孟端此圖作於永樂年間在京任職期,故大致可確定此畫為王紱晚年之作,
藝術鑑賞
該圖抒發了作者對恬靜安逸的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此圖在畫法上宗王蒙,布局繁複,境界清曠,顯現了隱居環境中平實的自然美。
此畫布局較為緊湊,景物的配置疏密有致。所描繪的景物雖不那么綺麗多姿,但卻能顯示出隱居環境中那種平實的自然美、此圖畫法,仍宗法元人,主要受王蒙的影響。山石皴法,用披麻及荷葉皴。線條多用中鋒,由上向下行筆,並加水墨渲染,都頗得王蒙神髓,可見王紱的畫風。
歷史傳承
由該圖鑑藏印可知,該圖歷經項元汴、耿信會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者簡介
王紱(1362—1416),明代畫家。紱,一作芾,字孟端,號友石、螯叟,後以字行。無錫(今屬江蘇)人。太祖洪武時生員,嘗北游江淮,浮黃河,游太行,出雁門.時人慕其名,爭延致之,因事被累,謫戍山西十餘年。永樂初,以善書被薦,供事文淵閣,宮中書舍人,後歸江南,隱居九龍山,詠左太沖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遂自號九龍山人。工畫山水,師王蒙,風格蒼鬱清潤;亦作平遠小景,近似倪瓚,尤擅墨竹,有“出姿媚於遒勁之中,見灑落於縱橫之外”之評:其墨竹,在明代很有影響,崑山夏杲師之,亦享大名。傳世作品有《湖山書屋圖》卷,《竹石圖》等。能詩,著有《友石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