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曾經發生過滅門慘案的凶宅,而今又迎來了新的主人。單親媽媽考特尼 ( 莎妮·索薩蒙 飾)在擺脫了失敗的婚姻後,帶著雙胞胎兒子迪倫 (羅伯特·丹尼爾·斯隆飾)和扎克 (達塔尼安·斯隆飾)搬進了這裡。考特尼為了生計疲於奔波,而迪倫似乎又收到某種神秘的力量所影響。他能看見穿戴整潔卻一臉陰氣的朋友米洛,更在對方的指引下看了那捲兇殘可怖的錄像帶。在此期間,一名前警官以私人偵探 (詹姆斯· 蘭索恩飾)的身份入住母子的家中,他曾持續追查這棟凶宅幕後的真相。迪倫似乎越陷越深,恐怖邪惡的力量牽扯著這一家人沉向死亡的泥潭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考特尼·柯林斯 | 莎妮·索薩蒙 |
Ex-Deputy So & So | 詹姆斯· 蘭索恩 |
迪倫·柯林斯 | 羅伯特·丹尼爾·斯隆 |
扎克·柯林斯 | 達塔尼安·斯隆 |
Bughuul | Nicholas King |
克林特·柯林斯 | 李·可可 |
斯通伯格 | 塔特·艾靈頓 |
羅德里格斯 | 約翰·比斯利 |
米洛 | 盧卡斯·傑德·朱曼 |
泰迪 | 傑登·克萊因 |
艾瑪 | 萊拉·哈利 |
皮特 | 卡登·弗里茨 |
凱薩琳 | 奧利維亞·瑞尼 |
埃里森·奧斯華爾特 | 伊桑·霍克 |
特蕾西·奧斯華爾特 | 朱麗葉·瑞蘭斯 |
特雷弗 | 麥可·豪爾·迪達里奧 |
艾希莉 | 克萊爾·弗利 |
職員表
製作人 | 傑森·布朗姆、Kaylene Carlson、斯科特·德瑞克森 |
導演 | Ciaran Foy |
副導演(助理) | Kyle Behling |
編劇 | C. Robert Cargill、斯科特·德瑞克森 |
攝影 | Amy Vincent |
配樂 | tomandandy |
剪輯 | Ken Blackwell、Timothy Alverson、Michael Trent |
選角導演 | Claire Simon、Terri Taylor、Joan Philo |
藝術指導 | Bill Boes |
美術設計 | Jason Garner、Merje Veski |
服裝設計 | Stephani Lewis |
視覺特效 | Erick Geisler |
布景師 | Erika Hood、Larry Lundy、Regina O'Brien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 曲目 | 信息 專輯名稱:Truth 藝人:Tomandandy 語種:其他 唱片公司:Varèse Sarabande Records 發行時間:2015年08月21日 |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來源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 |
發行公司
發行公司 | |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美國 | 2015年8月21日 |
法國 | 2015年8月19日 |
荷蘭 | 2015年8月20日 |
墨西哥 | 2015年8月20日 |
新加坡 | 2015年8月20日 |
秘魯 | 2015年8月20日 |
馬其頓共和國 | 2015年8月20日 |
俄羅斯 | 2015年8月20日 |
丹麥 | 2015年8月20日 |
匈牙利 | 2015年8月20日 |
哥倫比亞 | 2015年8月20日 |
瑞典 | 2015年8月21日 |
立陶宛 | 2015年8月21日 |
愛爾蘭 | 2015年8月21日 |
加拿大 | 2015年8月21日 |
英國 | 2015年8月21日 |
芬蘭 | 2015年8月21日 |
愛沙尼亞 | 2015年8月21日 |
菲律賓 | 2015年8月26日 |
奧地利 | 2015年8月27日 |
阿根廷 | 2015年8月27日 |
巴基斯坦 | 2015年8月28日 |
義大利 | 2015年9月3日 |
智利 | 2015年9月3日 |
西班牙 | 2015年9月4日 |
德國 | 2015年9月17日 |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儘管該電影的故事是斯科特·德瑞克森執導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險惡》的繼續,但是給人感覺是單調的重複,而不是有機的擴展。 (《ReelViews》評論)
該電影的視覺風格提升至愚蠢的、令人發笑的地步,其中的死亡風格接近《電鋸驚魂》的那樣的荒謬。 (《TheWrap》評論)
難以想像有任何觀眾對這種無腦、平庸到無恥、對前作重複的電影會有所期待。 (《綜藝》評論)
該影片沒有任何一個鏡頭是有說服力和令人恐懼的。 (《視聽俱樂部》評論)
儘管導演夏蘭·福伊賣力地向第一部看齊,但《險惡2》還是有點創意匱乏。 (《好萊塢報導》評論)
該影片無論是視覺影像還是恐怖氛圍營造上,都不能望前作的向背。導演夏蘭·福伊過分拘泥於恐怖片的條條框框了,因而他拍攝的該部續集基本沒有成功之處。 (《The Playlist》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