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狀斷層

階梯狀斷層,是指一組產狀大致相同的正斷層,各自的上盤依次下降,形成如階梯狀的斷層組合。

基本解釋

階梯狀斷層是若干條產狀(走向、傾向、傾角)大致相同的正斷層沿同一方向依次下降,形成階梯狀的斷層組合,稱階梯狀斷層,又稱復斷層。

構造形態

斷層是構造運動中廣泛發育的構造形態。它大小不一、規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數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壞了岩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在斷層帶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沿斷層線常常發育為溝谷,有時出現泉或湖泊。
是什麼力量導致岩層斷裂錯位呢?原來是地殼運動中產生強大的壓力和張力,超過岩層本身的強度對岩石產生破壞作用而形成的。岩層斷裂錯開的面稱斷層面。兩條斷層中間的岩塊相對上升,兩邊岩塊相對下降時,相對上升的岩塊叫地壘;常常形成塊狀山地,如我國的廬山、泰山等。而兩條斷層中間的岩塊相對下降、兩側岩塊相對上升時,形成地塹,即狹長的凹陷地帶。我國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塹。
斷層對地球科學家來說特別重要,因為地殼斷塊沿斷層的突然運動是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科學家們相信:他們對斷層機制研究越深入,就能越準確地預報地震,甚至控制地震。

組成要素

破裂面兩側岩塊發生顯著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規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數百千米,常由許多斷層組成,可稱為斷裂帶;小者可見於手標本。幾何要素斷層由斷層面和斷盤構成。斷層面是岩塊沿之發生相對位移的破裂面。斷盤指斷層面兩側的岩塊,位於斷層面之上的稱為上盤,斷層面之下的稱為下盤,如斷層面直立,則按岩塊相對於斷層走向的方位來描述。斷層兩側錯開的距離統稱位移。按測量位移的參考物的不同,有真位移和視位移之分,真位移是斷層兩側相當點錯開的距離,即斷層面上錯斷前的一點,錯斷後分成的兩個對應點之間的距離,稱為總滑距;視位移是斷層兩側相當層錯開的距離,即錯動前的某一岩層,錯斷後分成兩對應層之間的距離,統稱斷距。

相關性質

通常按斷層的位移性質分為:①上盤相對下降的正斷層。②上盤相對上升的逆斷層。斷層面傾角小於30°的逆斷層又稱沖斷層。正斷層和逆斷層的兩盤相對運動方向均大致平行於斷層面傾斜方向,故又統稱為傾向滑動斷層。③兩盤沿斷層走向作相對水平運動的平移斷層,又稱走向滑動斷層(簡稱走滑斷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