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飛雲洞是年初的一個晚上,記者在查閱一本叫做《羅狀元警世詩話》的書籍,其中一首詩意味深長,詩云:“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休。”記者將其編成簡訊發給一位朋友。朋友回信,說自己也很歡喜這首詩,早就拜讀過。並說,羅狀元曾經在陽新富水的飛雲洞留下一首詩,希望有時間去看看。
當地村民都稱飛雲洞為“牛湖洞”。陽新縣誌載:飛雲洞古稱戎湖洞,又稱牛湖洞、牛眼洞,窈窕深邃,內有犀牛、雲鶴、松月、石床諸景,洞口有佛殿遺址,《重修飛雲洞記》等有的碑刻尚存。另有資料記載:縣城之東,富水之南,有一塊戎湖,戎湖三面環山,底平如砥。牛湖山在湖的東南,海拔392米,蜿蜒五餘公里。牛湖洞就在牛湖山海拔70米的山臍間。洞口坐落在懸崖峭壁之上。
飛雲洞好風光
站在牛湖洞洞口處,居高臨下,極目遠眺,富水河正好依戎湖畫了一個半圓,戎湖三面環山,猶如夾在山間的一面平鏡,在陽光下閃爍著鱗鱗的波光,遠山近景層次分明,又如同一幅山水丹青。遺憾的是,天氣不是很好,天空少了許多色彩和層次。
飛雲洞主持悟慧法師十分熱情地帶記者在洞裡洞外看了個究竟。在洞口處,有當年古人留下的古石碑數塊,可惜被羅列成一排且做進佛像裡面去了,讓人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和感慨。隨後,記者隨悟慧法師進入了洞深處,由於沒有電燈,只能藉手電而行。法師的介紹幾乎都與佛聯在一起,記者只覺得該洞深邃而悠長,雖然缺少溶洞之雄奇,但卻顯得很幽靜、靈秀,可惜沒有好好地開發和利用。
按照縣誌記載,記者努力尋找犀牛、雲鶴、松月、石床諸景,遺憾的是,有些景點恐怕不復存在了,有的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雖然景致不錯,但再也難與遠古的傳說連在一起了。比如犀牛望月一景,犀牛不全了,洞頂一輪圓月中的奇石據說被人盜走了,留下一個圓圓的石窟窿,儘管如此,洞內的景致仍很美麗,意境深長,那就看你如何去品嘗了。
在飛雲洞洞外峭壁上,悟慧法師帶記者先看了兩棵“寶樹”。法師講,一棵是石榴樹,一棵是桂花樹。說也奇怪,這石榴一年四季就開四次花,結四次果,常年不敗;桂花尤奇,四季都飄香。
名人石刻詩句
然後,悟慧法師又帶記者觀看了幾處摩崖石刻,一處稱是羅洪先狀元題寫的“第一山”,在另一塊巨石上,還刻有“覽勝池西”四個大字。
在一塊荒蕪的峭壁上,法師又領記者去看了一處手跡,這是署名蘇東坡的詩:“茫茫一世誰無我?但因痴迷心入魔。犀牛望月亦見性,不信眾生不成佛。”記者不敢斷定這是蘇東坡所書,但據歷史記載,蘇東坡的確從長江進入富水後,逆富水而行,就從這處水路到的江西。是不是蘇所留,有待專家鑑定。有一點可以證實,當年確實有一處蘇東坡摩崖題詩,可惜被修路者炸石毀掉了。
在飛雲洞峭壁的最下面臨水處,據說在一塊天然的石碑上,同時刻有明代蜀人張仕可和晉江人張問善書寫的“飛雲洞”三個大字。記者下到崖底,由於水淹了出路,無法到達摩崖石刻下面,於是記者駕一葉小舟,蕩漾在碧綠的富水水面上。村民講,每到汛期,飛雲洞幾個大字就淹沒在水下,由於長期浸泡,字型遭到水擊沙磨,將文體沖刷得有些模糊,好在仔細辨認,還能認出他們在同一塊巨石上題寫的“飛雲洞”幾個大字。
據飛雲洞中清嘉慶6年戎湖洞重修佛像志和嘉慶22年12月重修佛殿碑誌等幾塊碑刻記載,飛雲洞建於東漢末年,千餘年來,留下許多文人墨寶,其中最有名的除了宋代文豪蘇東坡的摩崖石刻外,還有大明王朝嘉靖八年(1529)已醜科會試 、殿試時第一名的羅洪先在遊覽飛雲洞時留下的一詩,詩云:“富水南來第一蜂,春深何處覓仙蹤?間枕石床花影外,漫吹鐵笛月明中。白雲有跡牛眠洞,丹灶無煙鶴立松。尋真到此空誰識?歸路飄嵐兩袖風。”
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後七子”之一的吳國倫遊覽飛雲洞後,被這裡的景色所吸引,寫了不少詩句,其中有一首:“我昔探奇至,猶疑景未全。豈知崖際屋,翻礙洞中天。束火穿雲竇,飛觴挹乳泉。靈宮自天造,深入轉堪憐。”
飛雲洞的傳說
這時,悟慧法師指著一塊岩壁上突兀出來的石板,說這就是相傳蘇東坡當年酒後醉臥其上的石床,石床約五尺寬,七尺長,離地四尺來高,表面平整,正好睡人。接著法師又講了許多傳說,其中鐵拐李的傳說流傳最廣。
那時,飛雲洞稱牛眼洞。有一天,八仙之一的鐵拐李騎牛入洞,忽聽玉皇大帝召喚,急急騰雲而去,犀牛久等主人不見,呼呼入睡。後來佛祖降臨,顯靈八方,香客雲集,遊人不絕,生活供應不足。犀牛被佛法點化,醒來抬頭,望見洞頂明月高照,兩隻鼻孔便一隻出油,另一隻出鹽,任憑人多人少總夠吃。不知什麼時候來了一個貪心的和尚,想多出油鹽,竟將牛鼻子鑿大,然後又被識寶客所騙,取走了“月亮”。結果,牛鼻子再也不出油鹽了。後來就有人說,那和尚自知羞愧,奪路而逃,那識寶客出富池口不遠,突遇狂風巨浪,船也翻了,人也亡了,“月亮”沉下江底,復生出一片沙洲來,這就是今天的回龍洲。
競爭優勢及市場:
進展前景:位於縣城之東30餘公里、富河之南的戎湖東南的牛湖山上,洞口高4米,寬3米,洞中有洞,曲折幽深,奇特異常;洞中及四周石刻非常豐富,其中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明季蜀人張仕可、晉江人張問善等人的手筆,洞內天然、石鐘乳、石筍更是琳琅滿目。洞前的戎湖三面環山,底平如砥,夏漲秋涸。每當汛期,湖面碧波蕩漾,湖天一色,水平如鏡,景色如畫,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相關詞條
-
湖北陽新
陽新縣,隸屬黃石市,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脈北麓,南與江西接壤,素有“荊楚門戶”之稱。境內國土面積2800...
建置沿革 行政區劃 人口民族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
仙島湖
仙島湖位於陽新縣王英鎮,幕阜山北麓,距華中重鎮武漢140公里、廬山130公里,106、107國道擦肩而過,版圖面積276平方公里,1002個島鑲嵌在4....
概況 主要景點 開發建設 天然野菜 旅遊貼士 -
湖北網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湖北網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處於長江中下游南岸,長江與富水交匯的三角地帶,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境內。地處東徑115 °14′00″至115°25′42″、北...
歷史沿革 位置面積 保護對象 自然條件 濕地範圍 -
陽新飛雲洞
在飛雲洞洞外峭壁上,悟慧法師帶記者先看了兩棵“寶樹”。 ”但據歷史記載,蘇東坡的確從長江進入富水後,逆富水而行,就從這處水路到的江西。 在飛雲洞峭壁的最...
飛雲洞簡介 基本介紹 名人石刻詩句 -
陽新縣
郡。陳,析陽新置永興縣。隋開皇九年(589年),改陽新為富川,後改富川為...國府,屬湖廣行省。 明洪武九年四月(1376年),降府為興國州,隸湖...第四野戰軍解放陽新,建立人民政權,隸屬大冶專區。 1952年6月,屬...
建置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黃石[城市]
、山茶油、湖蒿、金銀花、柑桔、枇杷、金竹雲峰茶、紫甘薯、網湖瘤麗蚌、陽新屯鳥...為武昌,並割鄂之南建陽新縣,以武昌、下雉、陽新、柴桑、沙羡、潯陽六縣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陽新兩縣之間的下雉縣境內。223年...
概述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經濟 -
黃石[湖北省地級市]
、山茶油、湖蒿、金銀花、柑桔、枇杷、金竹雲峰茶、紫甘薯、網湖瘤麗蚌、陽新屯鳥...為武昌,並割鄂之南建陽新縣,以武昌、下雉、陽新、柴桑、沙羡、潯陽六縣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陽新兩縣之間的下雉縣境內。223年...
概述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經濟 -
湖湘三農論壇2009·常德
《湖湘三農論壇2009·常德》是“第二屆湖湘三農論壇”的重要理論成果,是組委會從收到的512篇參會論文中精心選編了110餘篇編輯而成的,由紅旗出版社公開...
論壇背景 指導思想 論壇主題 舉行時間及地點 組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