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平鎮[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陽平鎮]

陽平鎮[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陽平鎮]
陽平鎮[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陽平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陽平鎮位於陳倉區東部,渭河北岸川道地帶。東與岐山縣蔡家坡鎮相連,西與虢鎮毗鄰,南臨渭河與釣渭鎮、天王鎮相望,北靠鳳翔縣虢王鎮。鎮域東西長約10千米,南北寬約5千米,總面積44平方千米。總人口42728人,其中非農人口21364人。轄1個社區、2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陽平街,距虢鎮10千米。隴海鐵路、西(安)寶(雞)高速公路和西(安)寶(雞)中線公路東西過境。

概況

陽平鎮位於陳倉區政府以東,渭河北岸川道地帶,鎮政府所在地距陳倉區10公里,東與岐山縣蔡家坡鎮相連,西與虢鎮毗鄰,南臨渭河與釣渭鎮、天王鎮相望,北靠鳳翔縣虢王鎮。東西長約10公里,南北寬約5公里,鎮域總面積44平方公里。隴海鐵路、西寶中線公路、西寶高速公路橫貫東西,交通方便。共轄21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2728人,非農人口21364人,占總人口的50%。規模以上企業19個,企業總數2312人,企業總產值9.7億元,2010年社會總產值46.5億元,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446元。近年來,投資4000萬元新建通村公路里程132.7公里,村內街道硬化率達到90%;投資1972萬元,實施了15個村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完善;投資300多萬元的關中百鎮建設、商業步行街、舊市場改造等項目已經建成投用;總投資2500萬元的重點鎮一期道路工程已經開工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的西寶中線改造全面完成;投資7000多萬元的法士特大橋已建成投用;投資8000萬元的禪龍寺旅遊觀光項目基本建成。
鎮政府駐地街區市場繁榮、學校、衛生院、郵政、銀行、工商、稅務、電信、公安、土地、糧站等服務職能部門齊全,民眾辦事方便。2006至2010年五年期間,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5%,2010年工農業總產值達39.6億元,機械鑄造、設備製造、輕工紡織、油品化工、食品加工、印刷包裝等支柱產業強勁發展,全鎮共有各類大中小型企業2638戶,其中年產值上千萬元企業25戶。2009年我鎮位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十強鎮之首,6個村進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百強村。鎮政府先後榮獲了省級教育強鎮、省級衛生鎮、省級環境優美鎮、全市農民增收工作先進鎮、市級通村公路建設先進鎮、市級綜治維穩先進鎮等榮譽稱號,鎮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步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沿革

1949年設陽平鄉,1959年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86年與寧王鄉合併建陽平鎮。1996年,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轄東風、同心、水莊、東枸、野寺、第六寨、姜馬、寶豐、大帳寺、寧王、晁陽、東港頭、西港頭、報李、窯底、聯合、居村、龍家灣、三聯、新秦、五星、西枸22個行政村。

2002年,代碼610321101,轄窯底、新秦、聯合、寧王、晁陽、龍家灣、五星、居村、三聯、東港、西港、報李、同心、寶豐、東風、野寺、水莊、大帳寺、西枸、東枸、第六寨、姜馬22個行政村。

郵編:721303

代碼:610304101

歷史

舊址在今鎮東南約2里東王堡村。秦寧公二年(前714),自陳倉東遷,都於平陽邑,即此。至秦德公元年(前677)遷都於雍,秦在此建都37年,商業、手工作坊漸起。秦穆公為平陽公主在此建有平陽封宮(今已廢),唐代在平陽宮南(今東王堡~集賢村)修築東西大街一條,長2里,南北兩側有燒房、染房、木行、藥店、雜貨鋪、鐵匠鋪、繩鋪、裁縫鋪、客店、飯店等10餘家,東街有露天戲樓一座。明清時,單日逢集,其交易僅次於虢鎮。清宣統二年(1910)八月四日至十日,連降暴雨,渭河漫溢街頭,沖毀民宅、街房478間,鎮區僅存三分之一,集市開始衰退。民國二十四年1935),在今窯底村設隴海鐵路陽平火車站後,舊鎮逐漸蕭條,集市貿易隨火車站西移,辦起客店、飯館和小吃攤點。

發展

陽平鎮位於縣城東,渭河北岸,距縣城9公里。面積49平方公里,人口4.2萬。駐鎮人口839戶、4166人,建房614152平方米。其中住宅536115平方米,公共建築15139平方米,生產建築62898平方米。每日有集,交易活躍。鎮上有沿鐵路東去岐山蔡家坡鎮、西達縣城公共汽車和便民汽車,每日往返不停,交通極為便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陽平火車站成為縣城東部陽平、寧王、楊家溝鄉物資交易中心,並先後辦起造紙、化工、機械、澱粉、食品加工等10多個鄉辦和村辦企業。1987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陽平、寧王兩鄉建制,合併在此設立陽平鎮人民政府。設有初級中學、電影站、文化站、中心醫院、供銷社、貿易貨棧、工商業公司、食品站、糧食供應站、供電站、物資站、郵電所、農行營業所、稅務所、工商管理所、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交通運輸管理站等47個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