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璧

陳鴻璧

陳鴻璧(1884~1966年)陳鴻璧,原名陳碧珍,女,廣東新會人。少年時就讀於上海中西女塾。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上海女子中學和育賢女學校任教。辛亥革命時期,任《神州日報》主編,後任《大漢日報》編輯。 陳辦學堅持培養體、德、智兼備的健全的人民為宗旨,十分注意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仍擔任廣東中國小校長。1953年,因年邁多病辭去校長職務,在家休養。她生平儉樸自廉,終生獨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陳鴻璧(1884~1966年)陳鴻璧,原名陳碧珍,女,廣東新會人。少年時就讀於上海中西女塾。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上海女子中學和育賢女學校任教。辛亥革命時期,任《神州日報》主編,後任《大漢日報》編輯。

人物生平

人物照片 人物照片

陳熱心教育事業,民國元年(1912年),在海寧路5號租房四間,創辦旅滬廣東幼稚園(後改國小),自任校長兼授英語課。民國6年,學生和教職員增至200餘人。由於原校舍狹小難以容納,民國8年,在寶源路(姚家宅)購地3畝興建學校。民國11年,另籌款分地開設女校1所。民國18年,改名為私立廣東中國小,附設幼稚園。由於陳辦學注重質量,校譽日隆。民國20年,學生700餘人。為在平民中普及教育,民國12年,創辦平民學校1所,學生撰文稱讚:“此等平民學校之工作,實為救國方法之一……欲求教育普及,人民知識程度日高,莫不如提倡平民學校。”

一二八日軍入侵上海,校舍被毀,損失慘重。但陳並沒有悲觀喪氣,決心重建校舍,她在《劫後重建略述》中寫道:“這一二八的刺激委實太厲害了,不過卻把我的抗敵觀念和奮鬥觀念一時都給沸騰起來了,我竟給這沸騰的熱血迷住竟會不自量力,不避艱難,毅然再作馮婦。”她一面四處奔走籌款重建校舍,一面租借民房14處,作為臨時校舍,堅持上課。民國22年,新校舍在原址落成。民國26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校舍再度被日本侵略軍炸毀,此時陳已無力重建校舍,但繼續辦學的決心未減,帶領全校師生在租界北京西路租房繼續辦學,直至上海解放。

陳辦學堅持培養體、德、智兼備的健全的人民為宗旨,十分注意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改革,對國小教育,陳提出“以興趣教學為中心,使兒童樂於就學的原則”,目的在於培養兒童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習慣。對中學教育,提出課程設定及教學方法要“適應社會需求,注重學生個性”,實施“以啟發輔導為主”的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仍擔任廣東中國小校長。1953年,因年邁多病辭去校長職務,在家休養。她生平儉樸自廉,終生獨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