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越劇編劇、導演]

陳靜 (1929—1993) 原名陳允祥。男,一級編劇、導演。江蘇省銅山縣人。

陳靜[越劇編劇、導演] 陳靜[越劇編劇、導演]

陳靜 (1929—1993) 原名陳允祥。男,一級編劇、導演。江蘇省銅山縣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文化廳藝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文聯委員,浙江省導演學會副會長。解放前,畢業於銅山縣立師範學校,曾任國小教師兩年。抗日戰爭初期參加抗敵演劇活動,任演員、導演、團長。抗戰中期在上海從事職業話劇活動,曾先後在上海華藝劇團、聯藝劇團、苦幹劇團、大中劇團、上海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等任演員。解放後,曾任南京市曲藝工作團編劇。後調赴上海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從事戲曲改革工作。後轉至華東戲曲研究院任導演,1951年為華東越劇實驗劇團編導《寶蓮燈》、《小二黑結婚》。1953年調至浙江省越劇團,編導了《庵堂認母》、《黨員登記表》、《五姑娘》(合作)、《金鷹》、《青虹劍》、《高機與吳三春》、《桃紅稻香》、《劉伯溫結親》及執導了《張羽煮海》、《槐蔭記》、《三姐下凡》、《陳妙常》等戲,其中《庵堂認母》於1954年參加華東六省一市戲曲會演甚為轟動,並獲編劇、導演獎。此劇後由江蘇省錫劇團搬上銀幕。1955年受命為浙江崑劇團改編、導演了崑劇《十五貫》,初演於杭州、上海等地,反響強烈。1956年赴北京匯報演出,形成滿城爭說《十五貫》之盛況。毛澤東主席兩次觀看了演出,都高興地鼓了掌,並說:“這個戲全國都要看,特別是公安部門要看。”並指示:“《十五貫》是個好戲。這個戲要推廣,全國各劇種有條件的都要演。這個劇團要獎勵。”周恩來總理到廣和劇場看了演出後,親自上台和演員握手,高度評價了《十五貫》的重大成就和現實意義。他說:“你們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十五貫》有豐富的人民性和相當高的藝術性。”1956年5月17日,周總理親自參加了在中南海紫光閣召開的盛大的《十五貫》座談會,並作了一小時的長篇講話。此劇後拍成戲曲藝術片。10年浩劫後調至浙江崑劇團,這期間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改編、導演了赴港劇目《雙玉蟬》。又為舟山越劇團的《海明珠》從劇本到排練都作了精心指導,使該劇在省戲劇節中全面獲獎,到上海演出得到戲劇界的好評。後在浙江省藝術研究所退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