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廖仲愷被刺後,許崇智部被解散。民國15年(1926)赴日,後赴法學陸軍大學學習軍事。民國18年(1929)回國,抗戰中曾任第4集團軍高參,第三戰區工兵指揮官,軍委會高參,參加過保衛上海戰役、台兒莊戰役等。1946年7月授陸軍中將銜,棄職去香港,後轉居美國檀香山。陳熱心公益,曾創辦興寧民眾醫院和籌資修復城西鵝椒水毀河堤。1984年捐資10萬元建縣人民醫院“玉英樓”,以紀念其逝世夫人。
人物生平
陳道行,字道衡,興寧縣興城鎮楊桃樹下人。少年就讀興城義正國小,後立志從戎,赴廣州投考憲兵學校。畢業後,編入粵軍許崇智部,先後參加驅逐桂系軍閥陸榮廷、莫榮新戰役和第一次東征,屢立戰功,由排長、連長,晉升為粵軍第二師張民達部上校團長。道行信仰孫中山之三民主義,為許崇智所器重。當蔣介石排斥許崇智時,他亦受猜忌而被扣留解職。民國15年(1926年),得大埔人鄒敏初資助,東渡日本,人士官學校深造。畢業後,又赴法國學軍事。民國19年回國,在廣東任少將參軍。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後,道行應李宗仁、白崇禧之邀,前往廣西任第四集團軍司令部參謀。民國26年“七·七”事變後,隨白崇禧飛赴南京,任中將高級參謀。“八·一三”上海抗戰,奉調為第三戰區工兵司令,參加保衛上海戰役。上海撤退後,奉調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將、國防部高級參議,隨李宗仁參加台兒莊戰役。後隨李宗仁返桂林,任國際交通線西南視察組長。其時,道行見蔣介石消極抗目,積極反共,大片江山淪陷,內心十分痛苦,於是經南寧去香港。香港淪陷後,日寇欲誘他出任偽職,道行以“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自勵,嚴詞拒絕。後返回興寧。民國32年衛立煌、劉峙、顧祝同聯名保舉陳道行為入印遠征軍師長,但不為蔣介石所接受。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重返香港,同情支持民主革命。1949年冬廣州解放,葉劍英曾邀陳回粵任職,陳因父病逝,未能成行。後轉居美國檀香山。
陳向來熱愛家鄉,關心桑梓建設,是興寧民眾醫院(人民醫院前身)創辦人之一。曾伸張正義,威遙某紳交出賭捐6000元為民眾醫院建設經費。民國31年春夏間,陳在興寧閒居,適值大雨成災,寧江在城西鵝椒壩潰堤三四十丈,興城受淹;而修堤專款為鄉紳把持,影響修堤工程進行。道行親自出面交涉,迫令交出,修堤始得進行。建國初,帶頭捐贈棉紗三件建懷元國小(今城鎮三小)。又於1984年捐人民幣10萬元給人民醫院建“玉英樓”,以紀念其逝世夫人。
陳喜愛詩詞,著有《道行詩選》行世。1986年7月16日,在美國檀香山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