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霞

陳萬霞

陳萬霞,合肥肥東縣陳集鄉陽光國小校長陳萬霞,2006年在當地民眾和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全國首個留守兒童寄宿制村級國小肥東縣陳集鄉陽光國小,目前已有310個學生,16名教職工,其中220個孩子是留守兒童,她用一片愛心為留守兒童創造了一個溫暖的家,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老師媽媽”,中央電視台2012年3月和4月對陳萬霞的事跡作了連續專題報導。2012年9月榮獲中國“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陳萬霞 陳萬霞

陳萬霞,女,1969年生,安徽省肥東陽光國小校長。2006年8月份,陳萬霞在當地民眾和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全國首個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現有學生306人,95%是留守兒童。2008年陳萬霞因創辦陽光國小被評為“合肥市十大新聞人物”,記者問及她的獲獎感言,她說:其實,我只不過是比較喜歡孩子,喜歡教書,我真的捨不得我鄉下的這些小孩。我沒什麼特別能力,我這一輩子最得心應手的事也是最愉快的事就是給我一群孩子,讓我拿起粉筆上講台,這樣我並會忘卻所有的煩惱而變得堅強。學生們親切地喊她為“老師媽媽”。為了這些留守兒童,她真的做到了只有媽媽才能做的事情、想的事情、付的真情。

先進事跡

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陳萬霞 陳萬霞

陳萬霞是一個從事十幾年國小教育的鄉村代課教師,在肥東縣陳集鄉這塊相對偏僻貧脊的、教育也相對落後的土地上,她默默無聞地從事春蠶與紅燭的事業,她深愛著腳下的土地,感激著鄉村的父老,更憐惜著鄉里的娃娃——她喜歡艾青的一句話:為什麼,我的眼裡常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她的學生桃李芳香,她卻早早地白了秀髮。與每一屆的孩子畢業告別,她都會直面孩子,淚流滿面。無論是為師還是為人,陳萬霞始終像她的名子一樣,溫暖、執著、磊落、博大。

2005年,因布局調整,陳萬霞執教的小魏國小停辦,她被縣城一所民辦中學聘請為政教處主任,月工資是在小魏國小半年的工資。一年過後,她還是回到了已經成為廢墟國小舊址。

陳集鄉大魏村屬三鄉交界,人口密集,經濟和文化都比較落後,這裡教育落後,交通落後,孩子們上學困難,並且農民工多,80%的孩子是留守兒童。

2006年8月份,陳萬霞在當地民眾和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肥東縣陳集鄉陽光國小。為全國首個留守兒童寄宿制村級國小,第一次招生64人,目前已有310名學生,16名教職工,其中220個孩子是留守兒童,所有的教師都是師範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該校採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摒棄陳舊的農村教育模式,以德育為突破口,努力提高農村孩子的綜合素質教育。

當時縣教育局領導審核,問及陳萬霞學校的定位,陳萬霞回答:一是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溫暖的家,二是為鄉下孩子創造優質的教育平台,也能像城裡的孩子一樣接受同等的教育。縣局領導覺得定位可能高了點,但事實證明,她做到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學生無論是體育、美術、舞蹈,還是文化課都多次在鄉、縣、市獲獎。

2007年,隨著陽光國小的冉冉升起,民眾開始信賴,領導開始格外關注,本地其它公辦國小開始意識到壓力,各校領導加強管理,提高教育質量,在陳集鄉形成了良性競爭的教育氛圍。各媒體開始關注並紛紛報導,合肥晚報、安徽商報、江淮晨報、人民日報、合肥電視台等各大媒體都大篇幅地報導了陽光國小和陳萬霞的事跡。縣領導、市婦聯等前來看望孩子們,市少兒圖書館還在陽光國小設立了一個分館。

陳萬霞 陳萬霞

2008年,陳萬霞因創辦陽光國小被評為“合肥市十大新聞人物”, 安徽商報稱她為“老師媽媽”。為了這些留守兒童,她真的做到了只有媽媽才能做的事情、想的事情、付的真情……

2009年,陽光國小被縣教育局推選為“省級優秀學校”候選學校,也是肥東縣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學校。

陳萬霞說:如果有時間,她和她的學校,她的學生、她的老師們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書,只為記錄其中的夢想、辛酸、淚水、歡笑、青春、熱情、智慧、感恩、收穫……她說,其中她是弱小的,農村孩子的落後教育現狀,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困境,她傾其所能也只不過是杯水車薪,希望全社會給予關注與關愛。

2011年4月,陳萬霞榮獲合肥市第二屆道德模範提名獎。中央電視台今年3月和4月對陳萬霞的事跡作了連續專題報導。

榮譽

自2008年以來,學校備受社會關注和支持。陳萬霞老師在2008年被評為“合肥十大新聞人物”,被媒體及社會稱為“老師媽媽”,2010年被評為肥東縣首屆道德模範,2011年獲合肥市第二屆道德模範提名,中國好人榜好人提名,2011年榮獲“最美合肥人”的稱號,2012年”中國好人 “,現為縣政協委員。2012年9月榮獲中國“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

媒體報導

《CCTV-13走基層》尋找最美鄉村教師

《CCTV-13走基層》蹲點日記·陽光國小

《CCTV-10講述》陽光下的留守兒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