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布局
陳氏祖祠建於明景泰四年(1453),由承事郎陳伯年率眾陳氏後人在華美社區老寨前修建祖祠以供奉陳氏先祖,祖祠坐東向西(偏北),後三間格局。
明嘉靖十六年(1537)由黃門侍郎陳南科對陳氏祖祠擴建為三廳兩天井,左右龍虎井,左右前後俱有廊廳,祠堂屋脊上塑龍頭,俗稱龍頭厝,建築面積731平方米。其整體結構布局嚴謹、虛實相間,廳堂軒昂,庭院寬敞幽雅。
文物古蹟
祠堂大門兩旁的石鼓、三山門匾額書“陳氏祖祠”,背書“潁川世澤”。
中廳南北牆兩側有六條護樑柱,為產於川貴原始森林的楠木,長短二規格,當地稱為“蓄地牧”,實為古時官話“鐵地木”(象鐵一樣堅實的木料)的諧音,此六根楠木為明嘉靖帝御賜大理寺少卿陳北科。陳北科歷經一年余從水路運回家鄉建祖祠之用,極為珍貴。
特點
貴嶼陳氏祖祠有一個別名叫潮汕龍頭厝,原因就是祠堂的屋脊上是可以塑龍頭的,大家都知道龍在古代封建王朝是皇家才能使用的,官員的家裡要是用龍做裝飾是以下犯上要誅九族的,龍頭更是天子的象徵。為何在這裡祠堂上能用這龍頭來做裝飾呢?這還要從貴嶼陳氏說起,貴嶼陳氏以宋代進士陳仲徽為始祖,至今已有八百餘年歷史,歷代文人輩出,明朝更出了一個國舅——陳北科,自有了陳北科的國舅之名,陳氏祖祠自然是名正言順的在屋脊之上塑起了龍頭,此後潮陽地區的祠堂還大借國舅之名蓋起了黃瓦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