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原上海印鈔廠副廠長]

陳正(1921-2012)男,中共黨員,原上海印鈔廠副廠長,享局級離休幹部。

人物簡介

自離休至現在,陳正一直嚴以律己。按規定,他可以享受電話費報銷、計程車費報銷等,但幾乎完全放棄了這種待遇。遇到困難,情願自己克服,也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

這樣一位老人,曾經六進西藏、兩進墨脫,背靠上海印鈔廠以及全廠職工的大力支持,建成墨脫背崩鄉上鈔希望國小。此後,應該說老人的心愿已了,況且老人當時已經80多歲,也應該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但老人仍不“安分”,他在想這些孩子國小畢業後又怎么辦?要么繼續翻越雪山,要么放棄學業。這都是陳正不願意看到的。於是老人在探索能否通過遠程教育的方式來繼續孩子們的學習。為此,八十多歲的老人向專業人員多方請教,並開始自學電腦,想解遠程教育的全過程。

陳正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9月18日在上海華山醫院逝世,享年92歲。

讓下一代有學上

不僅對西藏,對新疆陳正也一樣牽掛。哈薩克族牧民居住區,要辦一個中心國小,但村民的集資不夠,陳正毫不猶豫拿出二萬元,促使學校順利建成。在昭蘇縣維吾爾族居住區,老人擔心孩子們失學,便拿出2萬元與50個貧困學生結成對子,資助每人400元,讓他們能夠完成學業。

而且,陳正也想在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族居住地建一座村辦國小。貢山縣有車可通,海拔不算太高,據估計,在獨龍族村莊建一座村辦國小,大概一萬塊錢就差不多了。陳正是一個想做就做的人。但因為跟中央電視台去墨脫攝製節目,使計畫受阻。等到節目製作完畢,貢山縣已是大雪封山,進不去了。

好事多磨,陳正也無可奈何。這是人力在自然面前的局限。老人只好把一萬六千元現金匯往雲南。一萬作為建校費用,六千作為教師到上海進修考察的費用。

讓下一代上好學

陳正特別會“花錢”。近十年來,他先後為西藏、新疆、雲南等地少數民族地區捐款、捐物達十萬多元,支持教育。但只要老人稍有積蓄,就會想方設法把它用到孩子們身上。

從2004年開始,陳正就計畫在老家安徽黃山建希望國小。但通過考察,他認為黃山的孩子們“有學上”,那裡缺少的不是學校,而是讓孩子們“上好學”的先進設施。

於是,老人又有了新的想法:為孩子們購買電腦。心動不如行動,老人迅速與上海各大超市、電腦公司聯繫,既要保證電腦的質量與配置,又要考慮價格,因為老人並沒有太多的積蓄。

2005年11月,老人交納了電腦訂金後,電腦公司的技術員隨老人帶著25台電腦到黃山市永豐鄉中心國小安裝調試。校方非常滿意,認為有了這批先進的電腦,他們的教學質量肯定會上一層次,在黃山應該是屬一屬二的了。學校陳校長激動地表示:絕不辜負陳老的厚愛,一定要把學校辦成當地一流的學校。

交流助學經驗

從黃山回來,老人就“失蹤”了。原來,陳正被朋友一個電話叫到雲南去了。他的這個朋友叫閔傑章,北京人,當初在西藏與老人相遇,被老人事跡感動,也萌生了建希望國小的念頭。他充分利用網路的優勢,發動網友捐款,由他聯繫建校。五年的時間,他就在雲南建成了18所希望國小。這次閔傑章到雲南看希望國小的運轉情況,邀請老人同去,老人非常高興,所以一回到上海,顧不得與家裡聯繫,就直奔雲南。

在雲南,陳正向閔傑章詳細詢問了網上捐款、建校質量、建校費用等情況,並實地察看了一些希望國小以及一些老舊的學校。在雲南期間,陳正繼續捐款捐物給當地困難學生,並對閔傑章說,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你做得好,通過網路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幫助更多的孩子。

期望更多人關心下一代

雲南之行,陳正感慨良多,發動更多的人幫助孩子上學成了老人最大的心愿。以往老人對記者的採訪總是持警惕態度,因為他害怕一些不負責任的記者的“藝術加工”。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老人只想傾己之力默默無聞地幫助孩子,不願把時間、精力花在作報告與參加表彰會上。

現在,陳正對新聞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他不再排斥記者的採訪,尤其是對於小記者,他更是傾心盡力。一名中學生,學校的小記者,了解了老人助學的事跡後很想採訪老人。陳正非常高興,認真做好準備,以比對真正的記者更認真的態度回答小記者的問題。小記者也告訴老人,她現在也是一名助學志願者,將來她也要去墨脫。

帶動更多人關心下一代

解放前畢業於東吳大學(現蘇州大學)法律系的陳正老人,在時隔60多年後,於2006年9月再進大學,成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的新生。

86歲學外語,老人當然不光是為了生活更加充實,他是一個有夢想,又很現實的人。學外語,是為了用,為了用語實現自己的“夢”:到墨脫上鈔希望國小為門巴孩子上外語課。

老人沒有想到,他86歲學外語,震動了上外師生的心靈。老人助學的事跡、老人關心下一代的精神,傳遍了校園,特別是以陳正為原型的《心跳墨脫》在學校的放映,更進一步激發了師生們對老人的敬重、對西藏的熱愛。他們或捐款,或義賣,籌款支持墨脫希望國小的發展,並組織“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向感動校園的人物陳正等學習”暑期支教團,準備到西藏支教。

2007年“五月”長假,陳正悄然離開上海,遠赴西藏林芝,和當地有關部門洽談,精心為上外學生設計一條進墨脫相對安全的路線,可從拉薩直飛林芝。更念及學生沒收入,以他在當地的聲望聯繫免費的車輛,具體落實了學生去墨脫的吃住行。

2007年陳正出席央行黨代會,央行領導當著他面對上鈔廠黨委書記說:“以後你們再不能讓陳正自己去西藏了,要照顧好老人。”可回到上海不久,廠領導就聽到陳正非但又要去西藏,還要進墨脫,這可急壞了,廠領導找到上外領導說,請求阻攔貴校的陳正同學出行。上外領導無奈地說,這是學生自發的活動,校方難以干涉。廠領導多次勸阻老人入藏,老人說,同學們進墨脫,他不去不放心。最後答應只到林芝,不進墨脫。8月2日,支教團出發,抵達林芝後,受到地委教委團委的熱情接待,他們派出幹部提供車輛,一路護送學生進墨脫。從不服老的陳正,這次顧全大局,臨了留守林芝。支教團分三個小分隊,分赴三地的國小,最遠的數上鈔廠背崩鄉希望國小。

在陳正的帶動下,支教團以愛心和汗水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他們勇於挑戰,甘願吃苦,樂意奉獻,這在80後獨生子女群體中尤其難能可貴。

陳正助學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助學本身,不僅對民族團結進步、對西部教育發展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對青年人人生觀、世界觀的影響,是精神的傳遞,是希望的傳遞,帶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關心下一代。

多少年後,墨脫、昭蘇、貢山的孩子們不會忘記,曾經有一位老共產黨員,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獻身民族教育,為了他們的成長,克服了多少困難,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年後,上鈔人不會忘記,曾經有一位老共產黨員,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致力於精神文明建設,創造了不朽的精神財富;多少年後,上外的同學們不會忘記,曾經有一位老共產黨員,以其博大的愛心、老而彌堅的意志,震動了自己的心靈,在人生最關鍵的時刻,引導自己走上了一條希望之路……上海輕工控股集團一位離休幹部曾經感慨地說:“上海印鈔廠創造的物質文明—人民幣,是花得光用得完的,而上海印鈔廠培育出的陳正精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

青山有幸埋忠骨 浩氣長留天地間——陳正

陳正,原名陳成都,1905年出生在福建省永定縣金豐區古洋村一戶商人兼小地主的家庭。父親在外經商,家中略有田產。陳正幼年在村中的私塾讀書,後就讀於本縣中川的猶興公學。國小畢業時,他年僅14歲,即由家庭包辦結了婚。婚後,又去廣東大埔中學讀書。在中學期間,正值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迅猛發展,陳正受到影響,在校內發起組織學生會,並被推選為學生會主席。

1922年秋,陳成都從大埔中學國中畢業後改名“陳正”,考入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廈門集美學校的師範部。1922年至1923年間,集美學校聘請了一批進步教師任教,講解各種新思潮包括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給學生以極大的影響。陳正利用學校圖書館的豐富藏書,認真研讀關於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書籍,從而開始接受和信仰馬克思主義。

1923年冬,陳正放寒假返回永定下洋。假期中,他與曾牧村、胡永東等集美同學邀集永定在外求學的進步青年42人,組織成立了“晨鐘社”。“晨鐘社”以“改造社會、改造思想”為己任,制訂社章28條,規定了社員的權利和義務,選舉陳正為該社副主席兼總務委員會主席。該社於同年12月,出版了社刊《鐘聲》第一期。稍後,陳正等還發起組織“金豐新劇社”,深入農村,演出新戲。“晨鐘社”等的活動成為永定縣思想啟蒙運動及傳播新思潮的先聲。1924年1月,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同年秋,在廣州的國民黨中共組織部通過中共廣東區委、共青團廣東區委所聯繫的集美進步學生羅善培、李覺民等,開始在集美學校秘密組織國民黨(左派)組織,對外稱為“福建青年協進社”。在中共廣東區委、共青團廣東區委的指導下,集美國民黨左派發起成立“星火周報社”,出版《星火周報》,以反帝反封建為中心,宣傳國民革命,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陳正思想政治覺悟迅速提高,被吸收加入國民黨。

1925年5月1日,集美國民黨左派發起舉行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邀請全校師生及校外的築路、打石工人參加。陳正在大會上登台演講,呼籲師生到工農大眾中去,向工農大眾學習。

1925年秋,陳正與曾牧村等從集美學校師範部畢業,即回鄉創辦了下洋公堂(設國小和國中)。辦學經費全由創辦人自籌。陳正動員父母捐出光洋100元和5石白米。教師大都是集美學校和大埔堂畢業的進步青年。陳正任教務長兼教“公民課”。他們以下洋公學為陣地,向學生宣傳革命思想,並組織本地青年閱讀《嚮導》、《中國青年》、《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刊,傳播馬克思主義。

1926年10月,北伐東路軍揮師入閩,推翻了北洋軍閥在福建的統治。中共黨員、廣州第六屆農講所學員胡永東、王奎福受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和中共汕頭特委的派遣,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長)汀、漳(州)、龍(岩)道特派員”的身份回到永定,開展農民運動和建黨工作。他們先後發展陳正、曾牧村等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於同年冬在下洋公學成立中共金豐支部,以胡永東為書記。翌年1月,支部劃歸中共閩南特委領導,陳正繼任支部書記。1927年4月初,福建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在全省各地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隨後,上海“四一二”、武漢“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相繼發生。面對白色恐怖,陳正根據中共閩南特委的指示,將力量轉入農村堅持鬥爭。他們在永定陳東坑、高頭等地積極發展中共黨員和共青團員,組織黨領導的紅色農會,啟發農民民眾的覺悟,激發他們的革命熱情。

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方針。8月11日,中共中央發出了給廣東、廣西省委及閩南臨委批示信,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傳到福建。陳正獲悉黨的“八七會議”精神,隨即向父母要來300塊大洋,著手購置武器,籌備在永定金豐山區組建革命武裝。

9月10日,南昌起義軍挺進廣東途中到達上杭縣城。周恩來等在上杭縣城琴崗書院接見了前往上杭迎接起義軍的永定縣黨組織代表張鼎丞、陳正、盧肇西等人,詳細介紹了黨中央關於舉行南昌起義的決定、起義經過、起義軍南征廣東的計畫和意義,並向他們強調指出:第一使命就是要實行土地革命,解決農民問題。這使張鼎丞、陳正等人更增強了革命的信心。從上杭回到永定後,陳正等組織了一支有120多名骨幹的工農赤衛軍,與溪南區張鼎丞組織的工農赤衛軍同時開赴前線,配合南昌起義軍攻打大埔縣城,殲滅大部守敵,獲得重大勝利。起義軍在潮汕和三河壩失敗後,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朱德、陳毅率領部分起義軍離開廣東,準備進入湘贛粵邊開展游擊戰,途經平和縣秀蘆溪時召開了部隊的幹部會議。受中共閩南特委派為嚮導的陳正、盧肇西和平和縣黨組織代表陳彩芹等列席了會議。朱德指示永定、平和黨組織在今後的鬥爭中,既要開展農民運動、又要開展武裝鬥爭,把農運與武裝鬥爭緊密結合起來,同時注意與閩粵邊區相鄰各縣的革命鬥爭相互聯絡、互相支援。陳正等人受到深刻的啟發。?

同年10月,中共閩南特委決定組建中共永定縣委。特委書記羅明與陳正、曾牧村、盧肇西等分頭深入湖雷、金砂、太平等地,與各支部負責人協商縣委人選,籌措會議經費、確定會議地點。10月25日,中共永定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會議選舉產生縣委委員10人,正式成立了中共永定縣委。陳正被選為縣委委員,並分工擔任“組委”。會議決定,堅決執行“爭取民眾、武裝暴動、土地革命和建立蘇維埃”的鬥爭方針,以溪南為中心,與湖雷、金豐連成一片,迅速發展革命力量,準備發動武裝暴動。會後,陳正等縣委委員分頭深入各區、鄉發動民眾,大力發展黨的基礎組織和農民協會、農民武裝,積極開展反對苛捐雜稅和“分糧吃大戶”的鬥爭。這期間,陳正與江桂華一起主持建立了中共金豐區委。同時,他帶頭把家中積糧?2 000?余斤分給民眾,而且還千方百計動員母親拿出了父親在外經商捎回家中的幾百元錢,解決革命經費的困難。中共永定縣委用這些錢設立了地下兵工廠,日夜趕製大刀、梭標、單響槍等武器,準備武裝暴動。

同年6月28日,張鼎丞、阮山、盧肇西、陳正等指揮永定各區鄉農民舉行了震撼八閩的“永定暴動”。農軍一度攻入永定縣城,打開監獄解救了被捕的黨員和革命民眾,極大地鼓舞閩西各縣黨組織和革命民眾的鬥志,沉重打擊閩西的國民黨反動統治。

永定暴動後,暴動武裝回師金豐。陳正與盧肇西、江桂華等將暴動武裝整編為工農革命軍永定農民赤衛隊,開始在永定各區鄉打土豪、分田地,實行土地革命。1928年下半年,閩西各縣革命武裝整編為閩西紅軍第七軍十九師,實行“閩西總暴動”。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閩西總暴動”很快以失利告終。此後,陳正隨五十六團在金豐大山和永(定)、(平)和、(大)埔邊界地區堅持鬥爭。同年12月,中共閩西特委、中共永定縣委機關同時被敵破壞。陳正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中接任中共永定縣委書記。

1925年5月25日,第二次入閩的紅四軍攻占永定縣城,並指導中共永定縣委成立了“永定縣革命委員會”,張鼎丞任主席。革命委員會組織力量,在紅四軍的幫助下,在縣城、湖雷、金豐等處廣泛開展民眾工作,消滅反動民團勢力。同年7月,陳正參加了在毛澤東親自指導下召開的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確定的“為實現閩西工農政權的割據而奮鬥”的“總路線”,使陳正進一步明確了閩西黨的路線、方針和任務。此後,以陳正為首的中共永定縣委開始在全縣範圍內努力鞏固和擴大黨的組織,並廣泛、深入地發動和組織民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和擴大紅色武裝的鬥爭。8月,毛澤東來到金豐大山的牛牯牝。陳正、張鼎丞、盧肇西等經常去牛牯牝向毛澤東匯報永定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情況,聆聽毛澤東的教誨,並經常陪同毛澤東深入鄉村訪貧問苦,進行社會調查。在陳正和中共永定縣委的領導下,金豐地區的革命鬥爭蓬勃發展,蘇維埃政權更加鞏固,從而成為鞏固的紅色根據地。

為了撲滅革命烈火,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團於1929年7月開始了對閩西蘇區的“三省會剿”。隨即,永定的中川民團、上金豐民團、中金豐民團會同廣東國民黨軍隊陳維遠部,共同進攻金豐大山紅色根據地。陳正聞訊即派人員偵清敵情,並和縣委其他領導人星夜趕赴毛澤東的住處,共同研究制定了保衛根據地的作戰方案。隨後,陳正帶領赤衛隊和部分地方紅軍計150餘人,埋伏在七口塘的山嶺上,這是敵人進入金豐根據地腹地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陳正的指揮下,這一次伏擊戰共打死打傷敵“先遣隊”近400人,俘敵120餘人,並繳獲一批武器彈藥。敵人的這次進攻也因“先遣隊”被殲而打了“退堂鼓”。此後,陳正與盧肇西等還多次率領永定工農赤衛隊配合紅四軍主力出擊,為保衛蘇區,粉碎敵人的“三省會剿”作出了貢獻。

在陳正和中共永定縣委的領導下,永定蘇區在粉碎敵人“三省會剿”的同時,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鞏固。至1930年上半年,永定黨組織已有12個區委、111個支部、黨員?1 425?人;共青團支部也發展到100多個,有團員300多人;先後召開了三次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和12個區蘇、113個鄉蘇;恢復成立了縣總工會,並先後成立了店員、縫衣等10個工會組織,建立了縣婦女委員會,互濟會、少先隊、兒童團等民眾團體。1930年3月,閩西紅軍第九軍成立,永定赤衛隊被編為第三團。陳正為永定蘇區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30年2月,中共閩西特委召開第二次擴大會議,陳正被增補為特委執行委員,不久,改為特委常委。在此前後,閩西蘇維埃政府籌備處在龍巖成立,陳正被推選為籌備處成員之一。3月18日,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龍巖召開,正式成立閩西蘇維埃政府,鄧子恢任主任,陳正當選為閩西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同年5月,閩西紅軍第九軍改編為紅十二軍,軍長鄧毅剛、政委鄧子恢,陳正任政治部主任。6月,紅四軍第四縱隊一部與閩西紅二十軍第一縱隊合編為紅二十一軍,軍長鬍少海,政委鄧子恢,陳正調任紅二十一軍政治部主任。7月,陳正不再擔任閩西蘇維埃政府執委、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此後,陳正隨紅二十一軍先在閩西蘇區東南部的龍巖縣萬安、白沙、十八鄉、漳平縣永福等地打擊反動民團,鞏固蘇區邊境;接著又開往連城姑田、梅村一帶游擊,並在姑田幫助建立了上堡、中堡、下堡革命委員會。

1930年8月,由於受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影響,紅二十一軍在龍巖誓師後,冒險出擊東江。由於敵強我弱,紅二十一軍接連受挫,不得不於9月中旬退回閩西革命根據地。9月下旬,疲憊不堪的紅二十一軍又被調去進攻上杭,再次受挫。部隊因傷亡和開小差大量減員,全軍由最初的?3 000?餘人減至400餘人。陳正眼看革命武裝遭受如此損失,痛心疾首,對“左”傾冒險主義十分不滿,10月,紅二十一軍餘部與紅二十軍合編為新紅十二軍,陳正離開了部隊到地方工作。11月,閩西蘇維埃政府第二屆第二次委員會議召開,陳正被任命為政府財政部長。

1930年12月,中共閩粵贛邊特委成立,黨中央派鄧發任特委書記。翌年3月,特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貫徹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形成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主張,並錯誤地把進行所謂的黨內肅反作為閩粵贛邊區黨組織的主要任務之一。4月,陳正由於對“左”傾冒險主義極端不滿,被誣為“社會民主黨”分子遭到錯殺,時年僅26歲。新中國成立後,陳正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其家鄉古洋村被改名“陳正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