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介紹
西周初,周武王封其弟叔處於霍,建霍國,是為霍叔,與管叔姬鮮、蔡叔姬度同為周初三監之一,都城就陳村一帶。到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滅霍國,末代霍君霍公求逃到齊國避難,其子孫流亡各地,並皆以祖先封地霍為姓,這便是霍姓的起源。
在西周時期,霍國還有個叫“彘”的地方。當時周厲王無道,引起國人叛亂,公元前841年周厲王逃亡到彘,至前828年便死在這裡。西漢因在此置彘縣,東漢陽嘉三年(134年),改名永安縣,故又有永安陳村之說。
霍窯
古代瓷窯。在霍州境內(今山西霍縣陳村),故名。為山西七十年代後期新發現的古窯址之一。以燒白瓷為主,光素無紋者多,少量有印花裝飾,胎浩白,用支釘墊燒,器內及器足都留有五個小支燒痕。明代曹昭《格古要論》中所提及的彭窯仿古定器折腰盤,霍縣窯遺址里遺留甚多,證實明清兩代文獻中的彭窯就在霍縣陳村。元代還燒白地黑花品種,遺址有高足杯標本,明清兩代繪花卉者較多,有書寫文字者。傳世品有帶紀年銘文者,故宮博物院有墨書"明昌四年"(1193)盤一件,是研究該窯燒瓷上限的極有價值的資科。
威風鑼鼓
相傳起源於唐堯時期,為堯王避暑霍山時,祭祀中鎮霍山神的迎送禮儀。後流行於晉南大地。而以霍州威風鑼鼓最負盛名。霍州威風鑼鼓的演奏樂器以鼓、鑼、鐃、釵四種為主。分河東河西兩 大派系。傳統曲牌有:《單刀赴會》、《二仙盤道》、《四郎探母》、《五馬破曹》、《六出祁山》、《七郎闖陣》、《八仙慶壽》、《九鳳朝陽》、《十樣景》等。表演時,排隊布陣,猶如雄師出征,十分壯觀。待鑼鼓齊鳴又如春雷滾動,萬馬奔騰,氣勢磅礴,威武雄壯。最充分地展現了我國北方民族之粗獷,剽悍,倔強,豪放的精神風貌。現已普及城鄉的威風鑼鼓,其組隊,由原來的十幾人擴大至百人。多者可達數百人。河西以白龍、陳村鑼鼓為代表。河東以楊棗、下王鑼鼓為代表。上世紀末,霍州威風鑼鼓曾三次進京,為國慶四十周年大慶,為全國第一屆農民運動會開幕式和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進行表演。爾後,又南下廣州、深圳,北上萬里長城進行巡迴獻藝表演。一九九七年,霍州電廠威風鑼鼓,還參加了香港回歸慶典。霍州威風鑼鼓的精彩表演,給國人及外國友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霍州威風鑼鼓,威振京都,名揚華夏,被稱為“天下第一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