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運

陳文運

陳文運(1880年-?)男,字禹臣,河南光州人,新建陸軍隨營學堂被選派赴日學習學士。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留學生第三期步科。1925年任段祺瑞執政府訓練總監部副監。解放後曾著《我所知道的皖系將領》、《復辟之役馬廠誓師親歷記》等。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歷任第三鎮第十標標統等職。1911年6月19日任陸軍第三鎮第六協統領(旅長)。1912年10月7日任民國騎兵第一旅旅長,轄苑尚品、鄭後彥兩團。1912年10月8日,授陸軍少將。1913年參加察哈爾征蒙作戰。1913.09.11授陸軍中將。1914年3月,率部參加鎮壓河南白朗起義。1916年8月4日任都護使充庫倫辦事大員,1917年3月31日免。1917年4月以陸軍中將銜任北京第二講武堂的校長。1917年張勛復辟時,擔任討逆軍中路司令(東路段芝貴、西路曹錕)。1918年任中國參戰軍軍官教導團團長,1919年1月升任參戰軍第三師師長,8月該師改稱西北邊防軍第三師。

生平事跡

改革騎兵編制

清末新軍中鎮下的馬隊標是一標三營,一營四隊,每隊是二排四棚的小編制,全標編制人數1117人。民國元年末組織第一騎兵旅,旅長 陳文運(日本士官生)參考國外騎兵編制的變化,建議在騎兵團下取消營級,團直轄連,騎兵連改為轄四個排的大連,得到採納。改制後的師屬騎兵團轄三至四個騎兵連,五六百人;騎兵旅下的騎兵團轄五個騎兵連和一個機槍連,九百餘人。編制的約化提高了作戰效率,同時數目的減少也與當時國內外騎兵作用的減小有密切關係。

征蒙作戰

內蒙東南部之林西、經棚(今內蒙克什克騰旗)、多倫一線,是庫倫叛軍進攻的重點。1913年4、5月間,在游格吉廟(今蒙古額爾德尼察乾附近)、達里崗厓(今蒙古達里甘嘎地區)之叛軍數千人,經貝子廟(今內蒙阿巴哈納爾旗)等處南下,竄至大王廟(今內蒙克什克騰旗西六十公里)、什巴爾台、米思廟(兩地在內蒙林西北約五六十公里)、浩勒圖廟(今內蒙西烏珠 穆沁旗南三十公里)、黃瓜梁(今內蒙克什克騰旗北三十公里)等地。政府軍迎戰連連失利,林西、經棚、多倫前線形勢緊張。為了制止叛軍的進攻,北京政府先後從各地調集大批援軍。5 月上旬,於有富混成旅、 陳文運騎兵旅從張家口赴援多倫。察哈爾副都統兼多倫鎮守使傅良佐令陳旅騎二團留守多倫,騎一團赴援經棚,於有富旅駐守大王廟。此時,熱河剿匪總司令、毅軍統領米振標率所部一千四百餘人及熱河北路巡防馬隊兩營、步兵一團,亦已進抵林西附近之劉家營子及什巴爾台一帶。雙方隨即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克里更、大王廟失守,多倫告急

7月10日,叛軍進至大王廟外圍據點克里更。該地駐有於有富混成旅沈廣聚團所屬三百一十餘人。11日晨,叛軍二千人發起猛攻。經一日激戰,未分勝負。次日,沈廣聚率騎兵兩連、步兵一營增援,抵達克里更後,立即搶占山頭,與敵展開激戰,將敵擊退。沈乘勝率部追擊,結果誤入敵圍,傷亡甚眾。後被迫突圍,退守大王廟,叛軍乘勢侵占克里更。

7月13日上午,匪首蘇木亞公爺等率叛軍進攻大王廟,守軍於有富混成旅張鳳鳴團步隊怯戰,一觸即潰,牽動全軍,大王廟遂即失守。於旅傷亡四 百餘人,損失步槍四百餘支、火炮一門、機關槍二挺、子彈十餘萬發,餘部退到經棚休整。

8月2日,盤踞於大王廟之叛軍三四千人,分竄五花城、羅陀廟、藍旗(今內蒙那日圖)等地,準備向多倫進攻。 大王廟失守不久,王懷慶接替傅良佐為多倫鎮守使。8 月 25 日,王懷慶偵知叛軍千餘人在藍旗等處集結,遂以淮軍和練軍步騎炮各隊千餘人編為混 成支隊,由淮軍縱隊司令李際春指揮, 陳文運騎兵第一旅一團(攜機關槍四挺)為另一支隊,由 陳文運指揮,於27日出發,分路進攻藍旗。

8月底9月初,李、陳兩支隊先後在力不胡圖格、哈噶蹋拉、奎蘇等地與叛軍激戰,共斃傷敵千餘人、馬百餘匹。叛軍雖然受到重創,但仍愈聚愈多。此時,多倫城防空虛,恐為敵所乘,李際春、 陳文運遂率部返回多倫。為了加強多倫的防禦, 陳文運、李際春等要求將駐防經棚的淮軍撤回多倫,經棚則由毅軍接防,並請盧永祥、米振標派部隊向藍旗、白旗、大王廟、克里更進攻,使敵首尾不能相顧,以減輕叛軍對多倫的壓力。9月12日開始,叛軍分四路晝夜不停地向多倫進攻。王懷慶等率部固守,以待援兵。

自1913年9月以來,叛軍集中主力,圍困林西,猛攻多倫。北京政府也不斷增調援軍,力圖擺脫被動局面。當時,在多倫方向,先後集中有淮軍和於有富混成旅、 陳文運騎兵第一旅和練軍等部隊共約七八千人;在林西方向,計有毅軍步隊九大營,騎兵和炮隊各一營,新收土匪馬隊四大營,另有熱河混成旅奎文團等,共約萬餘人,分別駐於什巴爾台、劉家營子、林西、湯上等地。為了粉碎叛軍對多倫、林西的重點進攻,北京政府參謀部、陸軍部於9月底10月初又令河南第八師師長王汝賢率第十六混成旅及歸其節制的七十九混成團,經張家口赴援多倫;奉軍騎兵第二旅旅長兼洮遼鎮守使吳 俊升率所部及巡防隊步馬六營徑赴林西。為了保障翼側的安全,參陸兩部還電吉林護軍使孟恩遠從吉林抽調三千人,協同吳俊升留下的巡防隊馬步九營,加強洮遼方向的防禦;並令歸綏方向之駐軍積極配合作戰。

昭蘇乃木城和奎蘇之戰 

在奉、毅兩軍反攻經棚、大王廟時,多倫方向的政府軍亦展開了反攻作戰。

第八師師長王汝賢所率之第十六混成旅及二十師第七十九混成團,自10月初受命北上後,因趕製皮襖皮褲,遲至30日才全部到達多倫。王汝賢與 多倫鎮守使王懷慶等研究了對昭蘇乃木城(多倫西北三十公里)、奎蘇、黑風廟(多倫北三十公里)之敵的進攻方略。其部署是:以淮軍步馬炮各營二千七百餘人為一縱隊,由李際春指揮;以第八師步兵四營和山炮、陸炮、機 關槍各一連共二千五百餘人為一縱隊,由第十六混成旅旅長何鋒鈺指揮;以 陳文運騎兵第一旅八百餘人為總預備隊;為了保障多倫之安全和後方糧道之 暢通,以第八師步兵三營、炮兵兩連、機關槍一連、馬隊兩連及淮軍新兵五 百名、騎兵二百名防守多倫;另以第八師步兵兩營,分駐後方要道閃電河(今河北沽源東北十公里)與大梁底(多倫西南六十公里);淮軍馬隊三營往來巡邏,負責聯絡。李、何兩縱隊及陳旅於11月2日同時出發,依次向昭蘇 乃木城、奎蘇、黑風廟發起進攻。

11月3日,何鋒鈺、李際春兩縱隊自帶柴水,履冰踏雪,合力進攻昭蘇乃木城,擊斃叛軍指揮官那木斯賴巴圖魯及其所率官兵數百名。叛軍二千餘人退守奎蘇。11月6日晨,何鋒鈺縱隊由烏蘇台溝(多倫西北四十公里)出 發,向奎蘇及札克蘇台(多倫西北五十公里)方向進攻。11時,在奎蘇南端 與敵接觸。叛軍集中札克蘇台、黑風廟的駐軍以及從經棚、昭蘇乃木城撤退的部隊共七千餘人,防守奎蘇。奎蘇三面環山,地勢十分險要。何鋒鈺率步兵三十二團附陸炮、山炮各一連為主攻部隊,以步兵兩營、機關槍一連為預備隊,進攻中央山頂陣地;李際春率淮軍步兵支隊附山炮隊進攻右翼山頂;團長張建功率第七十九團附山炮隊進攻左翼山頂; 陳文運率騎兵旅負責後方掩護,防敵迂迴;高青雲率騎兵百餘人,迂迴叛軍之右翼。進攻開始後,叛軍以猛烈火力進行攔阻。政府軍以炮火進行壓制,掩護各營團進攻。至下午5時,叛軍不支,紛紛向西北方向逃竄。此次戰鬥,共斃傷叛軍官兵二千餘 名,俘虜百餘名,斃敵馬六七百匹,奪獲敵馬九十餘匹、牛車二百餘輛。

正當奎蘇前線激戰之際,叛軍二千餘人突然襲擊政府軍的後方。騎兵第一旅苑尚品、鄭後彥兩團協同何鋒鈺所派預備隊步兵一營,奮勇迎戰,將敵擊潰。

奎蘇之戰後,叛軍大將軍忙乃巴圖率殘部向藍旗一帶竄逸,烏拉瑪等率殘部退回黑風廟。11月15日,王汝賢、王懷慶命第八師步兵團長朱文藻率 步兵兩營、炮兵和機關槍各一連,淮軍騎兵統帶甄文齡率騎兵六百名、山炮一隊,於21日出發,進攻黑風廟。屆時,黑風廟叛軍聞風向西北逃竄。王汝賢立即將步炮改作後梯隊,交朱文藻帶領,將多倫所有騎兵統一編為前梯 隊,由甄文齡率領,星夜追擊,截住敵輜重隊,奪獲牛馬羊三百餘頭、槍枝彈藥一部。至此,昭蘇乃木、奎蘇之戰遂告結束,多倫附近的叛軍全部被肅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