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貴[編劇、文學家]

陳文貴[編劇、文學家]

陳文貴,華語古裝戲歷史的見證人,從業三十餘年,為觀眾創造了《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1-4部)《小李飛刀》《包青天》等一部部耳熟能詳的作品,奠定了華語古裝戲大家的地位。2013年通過《趙氏孤兒案》獲得第1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編劇獎。 派樂影視傳媒總編劇 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審

人物介紹

陳文貴編劇 陳文貴編劇

上世紀80年代初,一部內地與香港合拍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風靡了大江南北,並在內地掀起了一股“武俠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部電影的編劇陳文貴,其實是個地道的廈門人。廈門廣電集團的年度新大戲 《保生大帝》,就請來了這位老廈門人操刀編劇。昨天,回到故鄉的陳文貴向記者透露,他最想寫的故事,是發生在廈門祖宅“蘇厝街2號”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

陳文貴出生在解放前夕的廈門,經歷過上山下鄉,當過知青和紅衛兵。1978年,30歲的陳文貴離開廈門去香港,陳文貴選擇了自己一直感興趣的編劇為謀生的職業,進了邵氏公司。“上世紀80年代初,不少的二三流的香港電影劇本都是我寫的,”陳文貴自嘲地說:“尤其是一些殭屍系列片。”1982年,陳文貴回到內地,參與了合拍片《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編劇。

陳文貴[編劇、文學家] 陳文貴[編劇、文學家]

陳文貴的代表作有93版的連續劇《包青天》。該劇編劇中他參與的單元最多,包括狸貓換太子、三擊鼓、寸草心、真假包公、魚美人、九道本、五鼠鬧東京等7個故事。陳老說,《包青天》當年能在台灣爆紅,和當時台灣動盪的社會背景有關係,編劇們刻意影射當時台灣的黑金政治等,因此這部劇也成了觀眾發泄不滿情緒的一個通道。1999年,在張國立的邀請下,陳文貴回到內地,經過半年的磨合,他們成功打造了又一部經典劇《鐵齒銅牙紀曉嵐》。此時的陳文貴,無疑已是兩岸三地影視人最想合作的對象。

創作過眾多經典劇本的陳文貴,如今最想做的事就是寫一部展現自己在廈門前半生生活與回憶的劇本。他說劇本的名字都擬好了,就叫《蘇厝街2號》;那是他們家在廈門的祖宅地址 。他想寫這座大宅從他出生前到他離開廈門後半個世紀發生的眾多奇妙故事,因為這座老宅經歷了國民黨撤離大陸、解放軍解放廈門,經歷了文革時期的風浪,它曾是解放後的民革辦公室,曾是雙十中學的教工宿舍和幼稚園,它曾見證過解放後第一次人民代表選舉!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備註
1994年《包青天》
1994年《七俠五義》1994華視版
1999年《小李飛刀》1999焦恩俊版,編劇之一
2005年《少年嘉慶》
2008年《蘇厝街2號》
2012年《趙氏孤兒案》
2012年《原鄉》
《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1~4部)
《鐵齒銅牙紀曉嵐續集》
《神機妙算劉伯溫》參加電視劇的策劃工作
《日月傳奇》
《自古英雄出少年》
《保生大帝》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 ▪ 2013-05 第19屆上海電視節最佳編劇獎 趙氏孤兒案 (獲獎)

榮譽稱號

2008.11.28,《海峽導報》08版——天下之娛一網打盡報導:金牌編劇陳文貴

《趙氏孤兒》將拍電視劇 閻建鋼執導陳文貴執筆 記者昨日獲悉,劇版《趙氏孤兒》即將開拍。該劇由著名編劇陳文貴執筆創作,閻建鋼執導,由央視兩大製作機構: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天禾兄弟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打造。成都晚報記者 何佳穗

人物成就

陳文貴作為華語古裝戲歷史的見證人,從業三十多年來,為觀眾創造了《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1-4部)《小李飛刀》《包青天》等一部部耳熟能詳的作品,奠定了華語古裝戲大家的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