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49年生於福建莆田,15歲考入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後在北京畫院、中央美術學院進修。從事油畫多年,後專攻中國畫,常以鄉土兒童、田園婦女、古代仕女入畫,能工筆擅寫意,用水墨速寫人物肖像尤為傳神。她的作品曾被選作國家禮品贈送外國政要。 現為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廈門分校校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菲律賓敤首美術社永久顧問、鼓浪嶼區第十四屆人大代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研究員、中國書畫函大聯合辦學理事會副理事長。
師從國家屈指可數的女性藝術大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周思聰、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主任潘潔滋等諸大家,得到書畫大師李苦禪、盧沉、李可染、吳作人、劉繼卣、蕭淑芳、張仃、崔子范、阿老、吳冠中、蔣采萍、黃均、賀友直、李少文等指導,得到了劉文西、劉大為等大家的積極肯定和高度評價,被譽為海峽文化藝術交流的形象使者。
參展獲獎
1979年9月在福建工藝美術學校舉辦《陳愛萍北京進修匯報畫展》。
1988年元旦:回家鄉莆田舉辦《女畫家陳愛萍畫展》。
l988年3月:應邀赴新加坡舉辦《陳愛萍畫展》。
1988年9月,《海峽女神》等9幅作品參加《八閩名家書畫大展》,工筆重彩畫《海峽女神》在香港拍賣25000元全數捐贈廈門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1991年3月:應邀赴新加坡舉辦《陳愛萍稚子人物畫展》。
1992年2月,水墨人物畫《惠女》獲國際中國畫展大賽《榮譽獎》。
l993年3月:應邀赴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學一年。
1993年6月:應邀自新加坡赴日本佐世保文化交流及畫展。
1994年3月:結束新加坡講學由國家文物館主辦《陳愛萍畫展》
1994年11月,油畫《熱帶花果》入選《中國首屆油畫靜物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995年5月:赴新加坡文物館舉辦《陳愛萍畫展》。
1996年11月,國畫《惠女圖》獲紀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五十周年《世界和平友好國際書畫藝術大賽》銅獎。
1999年3月:應邀赴菲律賓僑中學院講學,並舉辦《陳愛萍師生畫展》。菲國各報共40多版賀詞發表,展期間國際發生南斯拉夫事件,陳愛萍在《世界日報》發表呼籲,獲僑界輿論好評。
1999年11月,國畫《閩南風光》入選首屆《國畫家》中國水墨畫小品精品展。
1999年12月與陳文燦合作磨漆畫《窗》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0年10月,國畫《張仃先生》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函大97作品展出並獲優秀獎。
2000年6月:在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舉辦《陳愛萍速寫展》。
2001年4月,岩彩畫《一品紅》入選首屆中國重彩畫大展。
2002年6月,國畫《稚子圖》入選全國環保書畫邀請展。
2003年6月,磨漆畫《秋趣》入選中國美術館《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漆畫展》。
2003年10月:在廈門工藝美術學院舉辦《陳愛萍速寫人物肖像展》。
2004年3月,與陳文燦合作磨漆畫《窗》,入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組織赴巴黎參加法國“中國文化年”《福建漆畫展》。
2004年11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福建廈門、江西南昌、湖南衡山美術家創作基地百名畫家活動。
2005年5月:參加莆田—龍巖兩市政協畫室《媽祖---土樓書畫展》併到江西井岡山寫生。
2005年10月,磨漆畫《秋趣》獲福建省工藝美術展爭艷杯銅獎。
2007年1月,應邀赴新加坡《陳愛萍水墨人物肖像展》,參加 迎新春 中新文化交流。
2007年1月26日-2月28日,應新中友好協會邀請赴新加坡參加第14屆《春城洋溢華夏情》活動,《陳愛萍水墨肖像人物畫展》赴新加坡展出並舉辦講座,獲頒《特等獎》。
贈送作品
1990年水墨人物畫《浣紗圖》由商業部胡平部長贈送新加坡陳文德檢察長。1993年由廈門市鄒爾均市長選陳愛萍畫的工筆人物畫《綠蔭》,贈送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先生。
2005年9月18日(中秋節) 陳愛萍畫的水墨山水畫《夢回鼓浪嶼》,由廈門市委書記何立峰先生贈送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
2005年12月8日陳愛萍畫的水墨人物畫《和平女神》,由澳港台畫報方德華社長贈送台灣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先生,馬主席12月26日特地回函致謝,《澳港台畫報》2006年3月為此進行了專題報導。
2008年4月27日,由陳愛萍創作的水墨山水畫《海上花園春色好》,由廈門市委贈送給台灣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先生。
2008年7月18日,她創作的水墨山水畫《鼓浪雄風》,由廈門市委贈送給首航閩台海峽破冰之旅的台灣台中市市長鬍志強先生。
2008年9月27日,她創作的水墨山水畫《鼓浪嶼之波》,由廈門市委選定作為回訪時任台灣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先生的贈禮……
藝術成績
陳愛萍堅持以婦女兒童、媽祖民俗文化、水墨人物肖像為主要創作題材,筆耕不輟,積極參加國內外重要畫展並經常獲獎;陳愛萍的畫作常被國家文物館、大使館、收藏家們收藏,書畫作品被選為國家、省、市禮品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1978年以來陳愛萍教授在海內外巳舉辦13次個人畫展,近幾年有五幅作品選為廈門市委禮品贈送台灣各黨政要。陳愛萍經常應邀到國外畫展、考察、講學、訪問:到新加坡(6次)、美國(2次)、日本(2次)、菲律賓、歐洲七國等,陳愛萍教授從2003年陳愛萍申報岩彩科研教學,授課5年10個班300多位學生,舉辦10次習作展,率先在本科院校實行岩彩科研教學獲成功,取得豐碩成果,發表多篇論文獲獎,省市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媒體給予宣傳。
2009年、2012年陳愛萍教授應邀兩次赴台灣參加海峽兩岸《岩彩.膠彩》畫展、學術交流。傳播中華書畫藝術、發表詩詞文論數十篇,出版:名家經典-當代中國著名畫家《陳愛萍作品集》、《國畫檔案-陳愛萍個人專輯》等。陳愛萍教授的傳略與作品入編:《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美術家》、《中日現代美術通鑑》、《中國當代美術家書法家漢英辭典》、《一代名家》、《走進書畫大家》、《大師之路》、《中國書畫》等辭書。
收錄收藏
陳愛萍的美術作品被國家文物館、大使館、收藏家們收藏: 1988年3月,水墨人物畫《處處聞啼鳥》由新加坡抽象派國寶級名畫家法國院士陳瑞獻先生收藏
1988年3月,水墨人物畫《媽祖斬怪圖》由新加坡《海峽時報》收藏
1991年3月,水墨人物畫《惠女圖》由新加坡國家新聞與藝術部高級政務次長何家良先生收藏
1991年3月,新加坡全國宗鄉總會主席蔡錦淞先生收藏《稚子圖》
1991年3月,新加坡晉江會館主席蔡成宗先生收藏《紅果圖》
1991年3月,新加坡廣東會館主席張榮先生收藏《惠女圖》
1991年3月,新加坡興安會館主席李慶傳先生收藏《汲水圖》
1991年3月,新加坡興安會館收藏彩墨畫《古榕》
1991年3月,新加坡莆田會館收藏工筆重彩《荷花》
1991年3月,新加坡廈門會館收藏水墨山水《廈鼓風光》
1991年3月,新加坡新聞與藝術部高級政務次長何家良先生收藏《惠女圖》
1991年3月,石粉畫《媽祖如意圖》為新加坡莆田會館主席王文順先生收藏
1991年3月,水墨人物畫《漁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收藏
1993年3月,工筆人物畫《天女散花》由新加坡《晉江會館》收藏
1991年3月,新加坡《李光前博物館》收藏水墨畫《嬉牛圖》
1994年3月,新加坡文物館收藏油畫《李光耀肖像》
1994年3月,新加坡魚丸大王收藏水墨山水畫《植物園風光》
1999年5月,菲律賓僑中學院收藏水墨城市風景畫《綺麗的馬尼拉》
2007年2月,新加坡福莆仙會館主席黃金春先生收藏岩彩畫《窗台》、水墨人物畫《百子圖》
2007年2月,新加坡高盟國際商行董事長王福順先生收藏《富貴花》
發表論文
陳愛萍94年任副高職稱以來發表論文:
1.《談壁掛藝術教學》…………1994年發表在《藝術.生活》雜誌
2.《盧沉新加坡論畫》…………1994年發表在《藝術.生活》雜誌
3.《錦上添花龍點睛-------談裝修中的國畫裝飾》……1997年4月發表在新加坡《產業世界》第一期
4.《煙波搖空碧 樓殿倚夕陽--談鼓浪嶼菽莊花園的庭園藝術設計》……1997年6月發表在新加坡《產業世界》雜誌第二期
5.《存自然 少雕飾---------談室內設計引進綠色植物裝飾》……1997年9月20日發表在《廈門日報》第四版
6.《怡情山水庭園趣 陶冶性靈文采吟--談紅樓夢中大觀園的環境藝術設計》……1998年10月發表在新加坡《產業世界》雜誌第三期
7.《中國工筆人物畫之我見》…發表在1998《藝術生活》第50期
8.《寄我哀思千點淚-----懷念我的老師周思聰》……1998年1月發表在《湄洲日報》獲福德杯三等獎
9.《談速寫》……2001年第六期發表在《藝術.生活》雜誌
10.《丹青寫精神 岩彩奪造化-礦物色重彩畫的色彩與材質套用探索》……2005年3月發表在《藝術.生活》雜誌
11.《從寫實主義到表現主義--淺析周思聰水墨人物畫的風格演進》……2006年3月發表在《國畫家》雜誌第78頁
12.《岩彩畫教學小記》發表在《中國科學技術學報》……2006年第4期並被評為優秀論文
13.《研究、發展、宏揚礦物色重彩畫》…獲網上國際優秀論文獎。
14.《談岩彩裝飾畫教學》2007年6月發表在《美術觀察》雜誌。
宣傳介紹
陳愛萍的傳略與作品登載在《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美術家》、《中日現代美術通鑑》、《中國當代美術家書法家漢英辭典》、《一代名家》《走進書畫大家》等辭書。《澳港台畫報》2006年第2期發表評論文《仙潭遊子---陳愛萍》。2006年12月,陳愛萍接受莆田電視台《莆田人》專題訪問在莆田播出;陳愛萍接受福建省電視台專訪,2007年1月《東南電視》向全省播出《寧靜致遠》。2007年7月14日中午12:20福建東南衛視《東南新聞眼》向全國播出《陳愛萍,畫出中國人的色彩》。2011年,傳略入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畫壇十大風雲人物》。同年,中國國際出版社出版《大師之路》,介紹了陳愛萍和黃永玉、劉大為三人的藝術成長之路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