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國[1]

陳志國[1]

陳志國,男,漢族,生於1963年,河北邯鄲人,現居北京,進修於中國人民大學畫院高研班,號耕雲軒主師從郭石夫、霍春陽等名家,是李苦禪嫡傳弟子。自幼習畫,師從著名畫家閻真老師,是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之堂弟溥佐的嫡傳弟子。

作品參展獲獎記錄
2003年第二屆河北省藝術聯展中國畫《空翠圖》獲優秀獎;2012年邯鄲市委、宣傳部、市美協聯合主辦的“歡樂農村、我充實”作品展中作品榮獲一等獎;2014年河北省美協主辦的畫展中,國畫《祈福者》獲一等獎;2014年河北省邯鄲市文聯、美協主辦的《翰墨華章、大美邯鄲》全市優秀美術作品聯展中《空巢老人》獲得銀獎;早期國畫作品《慈母手中線》被香港美術館展出並收藏。
 陳志國:耕雲軒主,男,漢族,生於1963年,河北邯鄲人,現居北京,河北省成安美協常務副主席, 河北省邯鄲市美協理事, 河北省美協會員,中國國際書畫名家協會河北分會理事,邯鄲畫院特聘畫家。自幼習畫,耕耘不輟,師從著名畫家閻真、任之老師,具有自我獨特的觀察視角。國畫畫作在細膩淳樸入手的基礎上形成了田園風雅,滄桑歲月,自然恬靜的風格。早期國畫作品《慈母手中線》被香港美術館展出並收藏,並有多幅作品被名家和各界朋友收藏。
中國畫南北之說大抵緣起於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北方文化作為中國主流正統文化,在藝術上形成了莊嚴、崇高、神聖和豪邁的格調。從晚唐五代的荊浩開始,北派山水畫家們一般都以北方山水的真實情景作為表現對象,並迅速形成了關仝、李成、范寬三家鼎立的興盛局面,其後又有郭熙、王詵等,善於描繪雄山秀水,推崇壯偉之美。經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終由馬遠、夏珪臻於大成。而荊浩無疑是北派山水奠基者和開創者。
我們對荊浩所知甚少。他字浩然,隱居於太行洪谷,稱洪谷子。若此無疑,太行山可以說是北派山水對發源之地,太行山脈於縣西綿亘一百八十里,總稱林慮山,由北向南依次叫黃華、天平、玉泉、洪谷、棲霞等山。山勢雄偉壯麗,幽深奇瑰,歷代多有隱逸者。而且,巍巍太行也隱喻了中國歷史上北方中原的主流文化意識形態。荊浩之前的山水畫,很少見到表現雄偉壯闊的大山大水及全景式布局,太行山氣勢磅礴使他認識到“山水之象,氣勢相生”。他在《筆法記》中說:“隨類賦彩,自古有能;如水暈墨章,興我唐代。”“吳道子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當采二子之長,成一家之格。”由此,筆墨相容無疑是北派山水的基本傳統。荊浩贈大愚詩中所言:“恣意縱橫掃,峰巒次第成。筆尖寒樹瘦,墨淡野雲輕。岩石噴泉窄,山根到水平。禪房時一展,兼稱苦空情。”既是他作品的特色,也是他厭惡亂世的情懷。宋人米芾把荊畫特點歸納為“善為雲中山頂,四面峻厚”;又說“山頂好作密林,水際作突兀大石”。北宋沈括《圖畫歌》寫道:“畫中最妙言山水,摩詰峰巒兩面起。李成筆奪造化工,荊浩開圖論千里。范寬石瀾煙林深,枯木關同極難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北派山水始於五代,終於北宋,前後經歷了三百多年,是山水畫史上的主要流派和重要傳統。
畫家陳志國先生的取法太行是否有深意,以志荊浩,不得而知,但其畫卷儼然傳承北派山水之樸實,筆法墨色兼而有之;因生於60年代之故,受寫實主義影響很深,故畫面細膩,多直抒胸臆,值此浮躁之年,聊備一格。
  2003年第二屆河北省藝術聯展中國畫《空翠圖》獲優秀獎。
2012年邯鄲市委、宣傳部、市美協聯合主辦的“歡樂農村、我 充實”作品展中作品榮獲一等獎。
2014年河北省美協主辦的畫展中,國畫《祈福者》獲一等獎。
2014年河北省邯鄲市文聯、美協主辦的《翰墨華章、大美邯鄲》全市優秀美術作品聯展中《空巢老人》獲得銀獎。

又見太行又見太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