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先生史學述略稿

陳寅恪先生史學的淵源和史學思想與治史方法第一節 陳寅恪先生的史學思想一 關於唐代運輸札記疏證第四節

內容介紹

先生為文著述,從不空泛議論,人不發無根據的意見,本書述先生史學之源以及史學思想、治史方法,必依據史實,並儘量廣搜群籍,儘量避免單文孤證,從師教也。
本書述先生三部專著三篇文章之主旨,著眼於先生著書之用心所在及論述的特點,間或涉及書文的內容,但非重複其內容也。先生讀兩《唐書》札記千餘條,實學習寅恪先生史學指示門徑之著作也,為了便於初學者,謹略加疏證其中一小部分。

作者介紹

王永興,男,一九一四年六月生於遼寧省昌圖。一九三四年考入清華大學,師從陳寅恪先生,學習研究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敦煌學,其後任寅恪先生助手三年。先後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現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隋唐五代經濟史料彙編校注》、《唐勾檢制研究》、《陳門問學叢稿》、《敦煌經濟文書導論》、《唐代前期西北軍事研究》、《陳寅恪先生史學述略稿》等。

作品目錄

目 錄

“聖籍神皋寄所思”(代序)――讀陳寅恪先生《贈蔣秉南序》
前 言
第一章 陳寅恪先生史學的淵源和史學思想與治史方法
第一節 陳寅恪先生史學主要淵源於司馬光歐陽修為
代表的宋賢史學
一 寅恪先生重視學術文化典章制度的淵源系統
二 “中國史學,莫盛於宋”
三 陳寅恪先生對清代史學經學的評論
四 取法高則陳義高
第二節 義寧陳氏忠義之家是陳寅恪先生史學的另一
淵源
第三節 陳寅恪先生的史學思想
一 求真實,供鑑戒
二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三 中國中古史分期的思想
四 民族與文化
五 民族遷徙
六 社會經濟的重大作用
第四節 陳寅恪先生的治史方法
一 宋賢長編考異之法
二 陳寅恪先生繼承並發展宋賢長編考異
治史方法
三 神遊冥想真了解之法
四 總匯貫通之法
五 時間、地理、人事之法
第二章 陳寅恪先生三部專著及三篇論文主旨述要
第一節《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主旨述要
一 寅恪先生撰著此書的苦心孤詣
二 淵源系統
第二節《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主旨述要
第三節《元白詩箋證稿》主旨述要
一 文體之關係
二 文人之關係
三 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
四 新樂府的體制
五 以宋賢治史之法治詩
第四節 陳寅恪先生關於學風三篇論文主旨述要
一《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主旨述要
二《陳垣敦煌劫餘錄序》主旨述要
三《朱延豐突厥通考序》主旨述要
第三章《陳寅恪讀書札記――一舊唐書新唐書之部》
疏證
前 言
第一節 有關蕃將蕃兵以及胡化等札記的疏證
一 唐自中世以後,鎮兵多為胡種
二 蕃族內屬,胡化
三 涼州地區蕃族內屬及胡化
第二節 有關黃頭軍札記疏證
一 李光顏任忠武節度使期間的忠武黃頭軍
二 唐平黃巢戰爭期間的忠武黃頭軍
三 隴州黃頭軍
四 趙?守陳州及忠武軍功業
第三節 關於唐代財政札記疏證
一 關於唐代估法十一條札記疏證
二 關於唐代運輸札記疏證
第四節 關於唐元和國計簿和開成供軍圖札記疏證
第五節 關於收復河湟札記疏證
第六節 關於唐代宦官札記疏證
附 錄
《新唐書?地理志》所載敕勒等羈縻州府與民族遷徙
楊隋氏族問題述要
――學習陳寅恪先生史學的一些體會
學習《柳如是別傳》的一點體會
――柳如是的民族氣節
種花留與後來人
――陳寅恪先生在清華二三事
八十述懷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