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寨村[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陳家寨村]

陳家寨村[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陳家寨村]

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寧洱鎮民主村民委員會陳家寨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鎮民主村民委員會,屬於半山區。位於鎮政府北邊,距離村委會3.00公里,距離鎮政府2.00公里。國土面積0.80平方公里,海拔1,450.00米,年平均氣溫18.30℃,年降水量1,483.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經濟、其他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信息

寧洱鎮民主村民委員會陳家寨村

村情概況

寧洱鎮民主村民委員會陳家寨村寧洱鎮民主村民委員會陳家寨村

寧洱市寧洱鎮民主村民委員會陳家寨村民居
[1]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寧洱鎮民主村民委員會陳家寨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鎮民主村民委員會,屬於半山區。位於鎮政府北邊,距離村委會3.00公里,距離鎮政府2.00公里。國土面積0.80平方公里,海拔1,450.00米,年平均氣溫18.30℃,年降水量1,483.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經濟、其他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2]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68.00畝(其中:田167.00畝,地201.00畝),人均耕地1.5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紅薯等作物;擁有林地539.4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294.60畝。[3]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有55戶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戶(分別占總數的43.64%和43.64%)。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土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3輛,機車18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7.00畝,有效灌溉率為45.3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7.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1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4]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7.1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91萬元,占總收入的37.98%;畜牧業收入18.08萬元,占總收入的38.34%(其中出欄肉豬350頭,肉牛10頭);漁業收入0.17萬元,占總收入的0.36%;林業收入0.78萬元,占總收入的1.65%;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9.46萬元,占總收入的20%;工資性收入0.16萬元,占總收入的0.34%。農民人均純收入143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人(占勞動力的36%),在省內務工41人,到省外務工3人。[5]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55戶,共有鄉村人口235人,其中男性112人,女性123人。其中農業人口235人,勞動力122人。該村以哈尼族為主(是漢族、哈尼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14人,彝族5人,其他1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22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6]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民主完小(逸夫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0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人,其中小學生11人,中學生5人。[7]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女黨員1人。該村團支部設在村委會,共有團員5人。[8]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02.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代管,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情況等。[9]

雲南省紅河蒙自縣文瀾鎮陳家寨村

村情簡介

雲南省紅河蒙自縣文瀾鎮陳家寨村村
雲南省紅河蒙自縣文瀾鎮陳家寨村雲南省紅河蒙自縣文瀾鎮陳家寨村
莊全景
[10]雲南省紅河蒙自縣文瀾鎮陳家寨村隸屬於蒙自縣文瀾鎮,地處文瀾鎮南邊,距文瀾鎮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鎮道路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縣7公里。東鄰新安所鎮,南鄰冷泉鎮,西鄰白路腳村,北鄰紅寨村。轄陳家寨、沙溝邊等12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28.1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18.6℃,年降水量815.8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石榴等農作物。該村有三個村屬於貧困村,有三個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11]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193畝,均為旱地,人均耕地1.1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3523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0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8畝,主要種植石榴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87畝;荒山荒地2446.73畝,其他面積1189.8畝。[12]

基礎設施

[13]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全村有397戶通自來水,有338戶飲用井水,有35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43.18%)。有82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2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5.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7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0戶(分別占總數的45.8%和37.7%)。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鎮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村委會所在地已通公車,距離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307輛,機車13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0畝,有效灌溉率為6.5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7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8戶;建有小水窖17口;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1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0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0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14]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822戶,有鄉村人口3245人,其中男性1526人,女性1719人。其中農業人口3245人,勞動力1850人。該村以苗族為主,其中苗族2250人,漢族527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80人,參合率98%;享受低保29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15]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75平方米,擁有教師21人,在校學生781人,距離蒙自縣第三中學4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81人,其中小學生511人,中學生216人。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16]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共有黨員43人,少數民族黨員33人,其中男黨員37人、女黨員6人。村委會由總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2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89人。[17]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05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62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47.23萬元,有固定資產14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公開。[18]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28.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1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6.1%;畜牧業收入557.31萬元,占總收入的41.96%(其中出欄肉豬2382頭,肉牛51頭,肉羊116頭);第二、三產業收入78.07萬元,占總收入的5.8%;工資性收入61.54萬元,占總收入的4.6%。農民人均純收入25992.3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0.9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2人(占勞動力的3.8%),在省內務工40人,到省外務工32人。[19]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該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文瀾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2008年至2010年總投資65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