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氏

陳姓氏

陳姓和田姓實際上是一家。姚、虞、陳、胡、田五姓同宗,合稱“媯汭五姓”。 陳姓起源 凡用“陳”字作標誌的姓叫“陳姓”。

陳姓起源如下: (1)出自媯姓,虞舜之後。《姓纂》、《中華姓氏淵源》載:夏禹時帝舜之子商均封虞城(今山西永濟縣東南。一說古虞國,今河南虞城縣西南),至三十二世虞遏父為周陶正。武王克商,封虞遏父之子滿於陳,都宛丘(今河南淮陽),賜姓媯,以奉舜祀,稱陳侯,卒謚胡,故曰陳胡公,亦稱胡公滿。又九世至勵公,生子完,字敬仲,奔齊以國為氏。桓公以其賢,拜為工正,食邑于田,又為田氏(《史記*索隱》載:系以陳、田二字聲近改;《正義》則云:敬仲不欲稱其故國之號而改,二說略異)。完十一世孫田太和,立為齊侯,是為田齊。傳至齊王建,為秦所滅。建生三子:嘉、修、良;嘉子田安,項羽滅秦,立為濟北王,稱王氏。良八世孫田豐,王莽封為代睦侯。莽敗,封偕子田恢過江隱居吳郡,複姓媯。恢生顯,其後裔傳至敷改姓姚;翔傳至實而姓陳。至陳宣帝太建元年(公元569年),追封東漢太丘長陳實為潁川侯,故陳氏奉太丘長為潁川始祖(拙作《潁川陳氏》和《潁川始祖陳太丘軼事》兩本書上說法與此不同,因當時根據不同。現在看來有一點可以肯定,說陳軫是齊王建的第三孩子與歷史不符合)。姚、虞、陳、胡、田五姓同宗,合稱“媯汭五姓”。 (2)劉氏改姓。《通志*氏族略》載:廣陵(今江蘇江都縣東北)陳氏,實為劉氏,(春秋時)因魯相無子,以外孫劉矯為嗣。 (3)白氏改姓。《河南官氏志》載:隴右白永貴,於隋初改為陳氏,此為萬年(今陝西省)陳氏。白姓原為龜茲王帛氏,因入仕內地,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視,而改為陳氏,史稱陳永貴。他有孫叫令英,史稱陳令英。 (4)曹氏改姓。唐末浙江海寧縣人曹憲來娶妻陳氏,生子四人,都從外祖父陳氏之姓。其後裔陳文龍任宋朝參知政事(副宰相),子孫世居嘉興府城,因而加入秀水縣(今嘉興市)籍。 (5)高氏改姓。浙江海寧縣高氏,是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後,傳至十四世孫高諒,元朝時入贅海寧縣東里陳明誼家,遂改姓陳,世代居住在鳳岡峴。元末。自黃山徙居趙家橋。高諒之孫陳確,為明代著名理學家。還有一支也是高姓改的:十六國時期,漢王劉聰的大臣中有個叫高之達的,因生辰年月妨忌父親,改姓陳,史稱陳元達。他的後人也都以陳為姓。 (6)侯莫陳氏改。《元和姓纂》上平聲十七真:河南郡陳氏,“《魏書*官氏志》侯莫陳氏改為陳。後魏汾州刺史長蛇公陳紹生弘唐,泉州刺史、龍川公陳賀略,端州(今廣東肇慶市)首領也。”這一支原為鮮卑人,據《唐相州刺史侯莫陳肅碑跋》說,北魏孝文帝時,賜姓為陳氏。因有皇帝親賜侯莫陳肅為陳姓,於是皆效仿,也就有了“陳”這個單姓了。《侯莫陳涉墓誌》說本姓劉氏,系出漢楚元王之後。據記載,劉交的後裔有逃入鮮卑族中的,久而與鮮卑族通婚,逐漸被鮮卑族同化,子孫繁衍,成為侯莫陳部落的成員,但他們仍不忘自己血緣的源頭。《庾子山集》卷十五有《侯莫陳道生墓志銘》稱:“君諱道生,字某,朔州武川人也。本系陰山,出自國侯;降及於魏,在秦作劉。大統九年(西魏文帝年號,即公元543年),更姓侯莫陳氏。銘曰:身胄漢祚,門承魏緒。”根據墓志銘所述,陳道生本姓劉,於大統九年賜姓侯莫陳氏。從“本系陰山,出自國侯”看,陳道生本是獨孤氏,與北周宇文氏同族。入北魏才改為劉姓的。改為陳姓的侯莫陳氏,到北魏末年曾一度恢復了自己的舊姓----侯莫陳氏。到了宋代以後,中國的版圖經漢族長達數百年的統治,侯莫陳氏便不再見於經傳了,大概是已經全部改為陳姓了。 以上淵源,只是講了個大略。雖他們都以“陳”字作姓的標誌,但不是一個血統,應稱為“同姓不同宗”。如果把“出自媯姓,虞舜之後”的陳姓(因為人數多)視為主流,其他(人數少)統統視為支流的話,那還有什麼“平等”可言?在世界上,我們反對大國沙文主義;在國內,我們反對大漢族主義。對待出自不同源頭的陳姓,我們也不能以多壓少,以強凌弱,把根本不同血統的其他陳姓視為自己的支流。這正如現在的外籍華人,雖然加入了外國國籍多年,他們的後代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血緣源頭,或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或稱為華裔。如果說他們的先祖是現居住國某某族系的話,他們絕對不會答應。 每個姓氏的起源都有一個曲折動人的故事。公元前1027年,商朝軍隊與周朝軍隊在今新鄉的牧野決一死戰。商紂王大敗,周武王姬得勝,建立周朝。周朝建立後,周武王為了鞏固統治,大封有功之臣。在分封領地儀式上,舜的後代媯(音歸)滿被封為侯,封國在陳(淮陽)。當時的陳地,河水淙淙,叢林繁茂,美竹搖,嘉木立。用現在的話說,滿到了一個福地。媯滿的好事還不止這一樁———周武王又將自己美麗淑賢的愛女嫁給了他。媯滿在淮陽建立了陳國,並帶領當地臣民生活了幾十年後死去。當時周代的爵位共分五等:公、侯、伯、子、男。陳侯媯滿死後,爵位升了一級,史稱陳胡公。 媯滿在位期間,風調雨順,國富民強。他死時,陳國已經成為春秋十二強之一,陳國顯赫一時。臣民及後世子孫忘不了他建國立業的功勞,就以陳國的國名為姓氏了。這就是陳姓的來歷。胡公媯滿既是陳國的始君,也是陳姓的得姓始祖。淮陽城湖東南,今仍存陳胡公大墓,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華人中陳姓者每年祭拜者絡繹不絕。陳姓目前在百家姓里為第五大姓。胡公死後,陳國內亂直至亡國。這期間,老百姓可遭了大難。有大量的陳姓子孫隨著世道變遷外出避難。儘管如此,陳地姓陳者仍為數不少。一些陳姓子孫直至今天仍留居在淮陽。今淮陽對這部分人有“老陳戶”之稱。淮陽馮塘鄉就有一個陳老家村,皆為世居的陳胡公之孫。外遷出的陳姓子孫在遷入地或落難地繼續生存發展繁衍。 陳姓歷代名人輩出,不勝枚舉。如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南北朝時稱帝的陳霸先,唐代文學家陳子昴,近代的革命領袖陳獨秀、陳潭秋、陳賡、陳毅。愛國華僑陳嘉庚等。 陳姓大分化 田姓 春秋中期,陳國發生了一起爭奪君位的內亂。陳厲公被殺死。他的侄子陳林自立為侯。厲公的兒子陳完遺憾沒有登上君王的寶座。又過了幾十年,陳林死後,陳宣公上台。陳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宣公殺太子禦寇。這下,陳完害怕了。平時,他與太子禦寇來往甚密,關係最好。因為害怕連累自己,陳完就藉故跑到東邊的齊國請求避難。陳完到了齊國,他不能再姓陳了,改為什麼姓呢?他選擇了田姓,陳完變成了田完。古書《索隱》上說,因為古時陳、田二字聲相近。陳完是田姓的始祖。陳完在齊國受到了禮遇,做了大官,為齊國做了許多好事,深得齊國上下的好評。田完死後,被追封為敬仲,這就是田敬仲完。 田完的後代一直在齊國世代為相,並壟斷齊政權,齊公倒成了一個傀儡。到了陳完第十代孫田和時,田和自立為齊太公,並受到周天子和諸侯列國的承認,不久,田和廢除齊康公,並把他逐到東海海濱。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代齊姜”。戰國時田姓齊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齊王田建時,齊國為秦國所滅。齊王田建亡國後,田姓子孫紛紛改姓避難。媯姓陳氏又一次大分化。田姓在今中華百家姓中名列第58位。 孫姓 話接上段,田完在齊國發跡了。他後代有個叫田無宇的。田無宇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名田子乞,是齊景公的大夫,很得寵,齊景公給他賜姓孫氏。齊國孫氏一族,名人輩出。春秋末,有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戰國時,有孫臏,為齊國軍師。這兩人都是舉世聞名的大軍事家,連三國時期的孫權也是孫武的後代。孫姓在當今中國百家姓中名列第12姓。 陸姓 據史料記載,此姓也是媯滿陳氏的分化而來的。田姓在齊國發跡後,不僅產生了新姓孫姓,也出現了一個新姓———陸姓。田完後裔孫齊宣王田辟強有一少子名田通。這田通幫助父親齊宣王出兵救韓。齊宣王派田通為將,派孫臏為軍師率軍救韓攻魏,齊軍兵精將足,一舉攻滅了魏國大軍,殺了魏將龐涓。齊宣王大封有功之臣。其子田通因戰功卓著,成為首封。齊王封他為大將軍,並賜陸地(夏朝陸終受封之地,今山東樂陵縣)與田通。田通到了陸地,以邑為氏,遂改姓田為陸。此地臣民拜田通為陸氏始祖。陸姓今在中華大姓中名列第70位。 王姓 上文提到,齊王田建被滅,他的子孫紛紛改姓避難。田建有三個兒子。老大升,老二桓,這兄弟倆改姓為王氏,當然王姓的來源較為複雜。史書上記載,一般的說法為四支。田姓子孫改為王姓為其中之一族,漢代王莽即是這族的後代。王姓在中華百家姓中名列第二。 姚姓關於姚姓,也有兩種說法。說法之一是源自媯滿。史載,舜後代胡公媯滿封陳,至敬仲至齊國做了大夫,改為田氏,到了漢代王莽封田氏子孫田豐為侯。後來田豐的兒子田恢為避開王莽之亂,率眾越過長江來到吳郡。田恢的第五代孫又改姓為姚氏。這就是媯滿姚氏的來歷。姚氏居當今中華大姓的第64位。 總體來說,春秋時期媯滿封陳得姓,歷經千年繁衍,因時事變遷,從中派生出60多姓,多是中華大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