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俠

陳君俠(1903-1952)原名照堂,字子熙,廣東雲浮縣人,自幼習武,悟性很高。 1938年,日軍進犯廣州之際,陳遵師命攜弟子陳聯章返家鄉西江流域開館授徒、以武報國。 1941年秋,陳在雲浮聖堂廟邂逅蓮生和尚的一名四川籍佛門弟子,隨之接受其指導近一年,技藝更臻於化境。

陳君俠(1903-1952)原名照堂,字子熙,廣東雲浮縣人,自幼習武,悟性很高。從16歲起,在西江一帶遍訪武術名師,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功夫。為尋求武學上的發展,1929年赴廣州,拜入白眉派五代傳人曾惠博門下深造。因其天資聰穎,悟性過人,且有多派拳術基礎,曾惠博遂將其帶回越南,朝夕教誨。隨後,曾惠博利用回鄉祭祖之機,先後三次帶陳謁見張禮泉宗師,結果深得張之賞識。因陳為西江峽上之人,張宗師遂贈名“君俠”。自此陳即以此名號行走江湖。經曾師近八年的嚴格督導,陳系統地學習了白眉拳的內外功法和拳械套路,功至大成,尤擅鐵沙掌及羅漢內功,其功力和品德得到了張、曾的一致認同並祈厚望。1938年,日軍進犯廣州之際,陳遵師命攜弟子陳聯章返家鄉西江流域開館授徒、以武報國。
回鄉後,陳先是在弟子朱雨成(廣東順德縣人,1918-2001)在雲浮腰古鎮設立的《存生堂》授徒,因屢挫多派武術教頭挑戰而紮下了根基,隨後更勇伏高要洪拳猛將伍儒翔(1905-1968)並將之納入門下而名震西江流域。隨著門徒的增多,為適應教務和發展的需要,經報請當時的廣東省國民政府批准,開設《廣東省西江民強國術社》,旗下分社多達38間,遍布雲浮、新興、高要、肇慶等地。為分擔教務,陳挑選了陳聯章、嚴才、程志強、伍儒翔等12名弟子分赴各分社擔任助教,其本人則定期巡迴於各分社之間進行督導。1941年秋,陳在雲浮聖堂廟邂逅蓮生和尚的一名四川籍佛門弟子,隨之接受其指導近一年,技藝更臻於化境。在研練和授徒的同時,陳君俠將以往所習武技、功法以及跌打醫學進行了總結和提煉,並將其融為一爐,創出了三部吞、三攬十字摩等功法以及對跌打刀傷有獨到功效的金刀膏。為確保教學質量,還將白眉拳術的教學分為初、中、高三個層級,並嚴格制定了開班教學與入室授徒的界限,形成了“打牢基礎,因材施教,以練為戰,以內壯外,武醫結合,逐層提高”的教學方針。經過近10年的探索和努力,逐步形成了風格、身法、步法、發勁和練功方式均獨具特色的——西江白眉拳。1939年末,陳被雲浮縣政府聘為武術總教官。在其致力推廣和傳播下,白眉派武功在西江流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可以說是精良輩出、人才濟濟。1952年,因陳君俠曾經為國民黨軍統廣東葛肇煌的西江獨立行動大隊培訓特工,受當時“鎮反運動”擴大化的影響而遭到鎮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